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技巧

2019-11-15杨跃清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杨跃清

摘 要:随着新课标进程的深入推进,初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学科,肩负着让学生体味中华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则是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通过古詩词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中华语言的魅力。在众多针对古诗词的教法当中,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则是让初中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最直接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对经典文章尤其是古诗词的大量诵读。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字义理解,情感感受和提升学生对诗词意境的大致想象和准确把握。初中学生正处于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时期,对古诗词中诗人情感的表达与感受也有较强的共情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古诗词诵读,为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或者让学生自行诵读古诗词前,可以设定一些与诗词内容和意境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诵读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讲解古诗词的字面含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展现古诗词中丰富的情境,如沙场的金戈铁马,乡土情景的悠然,对战时穷苦人的同情等,让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中表达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辛弃疾对于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教师为学生展现了作者将不同图片组合制作而成的图集,包括沙场醉卧的将士,灯下手抚反光的亮剑以及战马驰骋沙场的急速身影的图片等,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现了网络上对此篇词诵读比较好的视频,最大化地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在词中表达的志向和无奈,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词的诵读兴趣。

二、结合情境,促进学生意境诵读

当下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开始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结合已经诵读古诗词,利用多媒体进行符合古诗词意境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的播放,促进学生的高品质的古诗词阅读,这是针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单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四分之一,仅通过听觉获得信息能记忆不到六分之一,而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则能达到近三分之二的记忆量。此外,对于教师将古诗词的讲解与所设情境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字义理解,帮助初中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意境的感受。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增加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通过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的符合古诗词意境的情境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学生加深诵读古诗词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文章内涵理解,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观沧海》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大致介绍了作者曹操,以及曹操作这首诗时的情景,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功能,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曹操当时是在北政乌桓归程途中经过碣石山时,临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乍起之际,展现在他面前的是雄伟河山的景象。也播放了鲍国安配音的曹操《观沧海》诗词朗诵,通过近似真是的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通过作词《观沧海》表达的豪情以及乐观进取精神,描述的高山大海动人形象。刺激学生想要模仿作者曹操的豪迈壮志,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均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准确的意境把握。

三、加深理解,巩固学生诵读效果

学生对诗词诵读的意义,在于对诗文意义的理解,和作者通过诗词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的感受。古诗词的诵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是学生能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文化价值,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诵读效果。

例如,教师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在要求学生诵读本首词前,为学生讲解了整首词的字面意思,和学生通过普通字面的意思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结合作者当时创作的背景,得知词人苏轼面对一轮圆月,心潮起伏,想起七年前与胞弟苏辙分别,至今未曾谋面,遂发出“月恨人”之感慨。在教师与学生分享、理解全文后,要求学生诵读至可以背诵全篇。另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降低诵读速度,增加诵读次数,反复体会作者对人生的和在文中体现的旷达胸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对人生旷达的精神,巩固学生的诵读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古诗词诵读教学对学生语感培养以及文化熏陶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帮助学生准确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并通过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诵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绍艳.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186-187.

[2]陈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47.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