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评改方式,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2019-11-15陈云丽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有效性

陈云丽

摘 要: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下习作评改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评价的尺度呆板,衡量的要求僵化,甚至有评无改等,以至于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本文作者着眼于学生的内在需求,聚焦习作评改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习作能力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评改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作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发展奠基。

关键词:习作评改;个性差异;有效性

学生对习作的评价与自我修改能力是影响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每一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人。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能力的差异性,采用互动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评改方式,唤起每一个学生习作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启迪,从而不断地提高习作能力。

一、习作优秀生:“课堂评赏”辐射带动,在交流展示中超越。

习作优秀生在课堂习作中往往思维流畅,构思新颖,技能娴熟,写作速度较快,且文通字顺,病句和错别字较少,有较强的独立修改能力。无论是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的表达、修辞的运用,都可在班中起到示范作用。

(一)課堂评赏,以一代全。

习作课上,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优秀生某一片段有典型优点可为全班示范,可在其写完后让其当堂读文,其他同学整体感知内容,再就与本次习作训练重点相关的段落投影,师生共赏析、评议,其他同学再以同样的方法自改或互改。

当然,对于优秀生文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个别地指点,帮助其进一步提升,突破瓶颈。优秀生在率先完成习作评改任务后可以让他们当小老师,去辅导学困生,实现生生互助。这样的方式意在以一带全,引导学习借鉴,辐射带动全班。

(二)搭建平台,超越自我。

优秀生如若仅仅以评语、等第、奖卡等激励,显然不能长期维持较高的写作动机水平,容易造成懈怠。应为其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的舞台,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小记者社团”,在校内外采访并撰写通讯稿;推荐优秀作文到《少年作家》杂志、《小学生作文报》、《语文报》等投稿,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当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为铅字,看到自己的作文获得了奖项,激动、喜悦之情自然不言而喻。

二、习作中等生:“团队协助”互评互改,在自我对照中提升。

依据正态分布规律,中等生群体最为庞大。他们有一定的习作基础,文章有亮点,但也存在许多需要修改的问题,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共性的、典型性的问题。此类学生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学习动机不强,受种种因素制约往往难以突破。

(一)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中等生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因此可以采用“一对组”式面批。教师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学生习作,将出现同一典型问题的作文归为一组,召集这些学生,三读作文。一读,结合习作重点和要求,先对照自查,寻找优缺点;二读,选择一篇面对全组评改;三读,自读自改,教师逐一听读修改。

(二)自我对照,比较提升。

在评改时,我们可以请来中等生,让其欣赏同类题材的优等生的习作,在学习中对照比较,寻找差距,发现自身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获得启示,从而针对性改进。实践证明,此举直观、高效,往往能令他们获得醍醐灌顶式的顿悟。

我设计了如下表格,引导学生的思维。

三、习作学困生:“铺路搭桥”为你助力,在“偏爱”中不断进步。

这一群体往往表现为写作基础薄弱,字词句篇均需修改提升。他们往往兴趣索然,消极被动,自惭形秽,丧失信心,在情绪上烦躁沮丧,自我效能感弱。然而此类学生如能有效评改,提升的空间也最大。

(一)作中评改 ,温馨提示。

学困生在习作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其习作的质量、进程和情绪状态。作为教师,应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细心观察,敏锐地捕捉动态学情,及时发现那些愁眉紧锁的或产生畏难情绪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偏爱”,进行恰当的点拨、指导和鼓励。具体做法是在课前充分预设,估计学困生可能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给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或是可能用到的词句等,制作成“温馨提示卡”,课堂巡视时发现有需要的学生即可提供给他,为其“铺路搭桥”。

(二)延时评价,期待进步。

对于写作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暂缓评价,给予修改、再次评价的机会,促进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比如当第一次看到某位学困生的作文不够理想时,可以及时帮助,提出适当建议并在一定时间内修改,当学生进步时给予真诚、热情地赞扬,并加一颗星鼓励,之后再期待性地提出更高目标的要求,继续修改,达到要求加三颗星鼓励。这样学生从体验成功开始,一步步迈向更高的目标,自信心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差异性,运用个性的、科学的评改方式,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闵葳.互动式习作评改模式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J].2008.7.

[2]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