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

2019-11-15田育鹭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摘 要:提升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的现实需要。受成长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对薄弱。着眼新时代环境,聚焦新时代要求,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为提升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积极作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思政课;理论素养

一、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亟待提升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和必备的素养。“它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扎实掌握、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自觉运用,还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情怀等的自觉持守。”[1]此外,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体现在学好专业知识的自我要求上,体现在对党史、党建理论的了解上,体现在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上,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与能力上。

提升当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向我们渗透。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急剧转型,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日趋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多彩的精神生活给当代硕士研究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呈现混乱、迷茫甚至扭曲的状态,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边缘化。提升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地面对生活学习的必要途径。

提升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素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培育和提升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造夯实的人才基础。[2]

二、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

社会转型带来的困惑对硕士生价值观人生观的不良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基本为“90”后独生子女,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的巨大变化,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极大便利,也承受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狂热追求……加之与当代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发展滞后,因此,社会上不正之风蔓延,错误的思想文化十分活跃,严重阻碍了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青年的生活影响尤为显著,突出体现为网络在青年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网络在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在青年眼前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重大的思想文化冲击。当代硕士研究生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一定的困境:“价值取向上趋向功利化,缺乏道德信仰,心理生活自私化和文化生活庸俗化等”。[3]

重专业课,轻思政课。高校重专业课,轻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欠佳,授课方式陈旧,局限于课堂教学,拘泥于教材内容,依旧是中学般“填鸭式”、“灌输式”授课,未能聚焦于国内外时事热点进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使得思政课失去魅力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甚至成为“洗脑式”教育而引起不少学生反感。

思政课此种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当代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未能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对于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而言,知识的获取途径多样且便捷,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无甚用处。现今硕士研究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虽享受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对于身心关系、自己与他人关系、自己与社会关系等精神生活的建设问题,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普遍缺失,因此面对时代环境、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不免困惑、无法正确认识、无法合理应对甚至于无法适应,这严重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高校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新时代硕士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影响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

全媒体时代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全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对于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精神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媒体在报道和宣传时,并不能客观、完整地展现事物的全貌,会根据不同的目的,为达到某些效果而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甚至虚构,由此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之我国网络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媒体为了金钱利益往往丧失职业操守、突破道德底线,传播内容娱乐化、低俗化,歪曲历史、违背真理、罔顾事实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硕士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

1.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硕士研究生应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硕士研究生要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新时代硕士研究生应该对自己所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专业文献以及学术前沿有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設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学好专业课,深钻一领域是硕士研究生的第一要务。

硕士研究生应努力学好思政课。硕士研究生应端正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堂外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学好思政课。

硕士研究生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贯穿自己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硕士研究生应该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国史党史革命史,并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既要沉得下心学习知识,也要走出书斋,立足现实,关注现实。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还应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并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符合新时代人才标准,争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思政课教学当中,最根本的是要以透彻的学理保证思政课的质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适当增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环节,加深硕士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要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作用,在课堂当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思政课走出课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真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是思政课老师的根本素养,思政课老师不仅要对规定课程的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还应有广阔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研究掌握并在课堂中予以体现,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硕士研究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解答,充分展现思政课的作用和魅力。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保持家国情怀,心怀国家和民族,正其身,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新时代硕士研究生的特质,学习利用新媒体工具丰富课堂教学,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点灌注,有“问题导向”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建设校园文化,加强隐性教育。要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与时俱进,着力建设网络平台、引进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学校制度建设不容忽视。根据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本,以教师为本,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性保障。积极拓展校园活动,不仅要大力开展学术活动,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发扬校风学风,开展相关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实践活动。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正能量、提升认识、积淀文化、培育情怀”,[4]自觉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3.國家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工作

弘扬中国精神。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正确、客观、理性的认识和解读,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和发挥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的过度追捧。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中华文化增添适应现在经济基础和社会需要的新内容,避免对传统文化的照抄照搬。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激发硕士研究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既要对中国取得的成就进行大力宣传,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也要对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如实报道,让硕士研究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了解,激发斗志,积极作为,为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奋斗!

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培养一批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熟练应用网络新媒体工具还能够了解新媒体和网络传播规律的人才,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专业性,对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进行精心打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此外,还应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网站、红色文化主题网站等并开发相关手机应用APP,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相关宣传。

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既要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网络氛围,又要建立相关监管治理体系,规范网络行为,为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写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奋进之笔[N].中国教育报,2018.6.28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9

[3]徐礼堂.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引导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8)

[4]李珂.四个课堂”联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简介:

田育鹭(1992--)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辅导员如何提升理论素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