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11-15郭宝
郭宝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挖掘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在传递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本文主要探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起到充分的引导与组织作用,通过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地理知识体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范围较广,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意识,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把枯燥的概念性知识转变为日常生活中可以具体运用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当前,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事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雾霾问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雾霾产生的区域和空间分布情况、雾霾的所在地特征,从而得出雾霾的成因,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雾霾对人们危害性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促使学生逐步完善学习框架,从整体上掌握雾霾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理性思维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有效引入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上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互动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的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书本中“生物循环”这部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生物循环的概念是什么?”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探究答案。最后,教师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考虑生物循环过程在地理环境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交流模式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地利用旧知识有效导入了新课程。
三、进行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地理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通常会根据一张试卷的得分来评价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的思维,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师生进一步交流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从多角度、多元化了解并评价学生。如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鼓舞与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从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6).
[2]郭洪丽.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