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培养实证意识
2019-11-15王刚胡梦娜
王刚 胡梦娜
实证意识是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学生只有通过严谨的实验、精准的数据、科学的分析,才能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获得全面的科学素养。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制约,实验数据获取不易,学生科学分析意识薄弱,导致部分教师对待数据的态度不严谨,数据分析过程草率,严重违背了科学学科教学的本源。
一、当前科学教学数据分析乱象
1.数据采集以偏概全
第一,有的教师以部分小组数据作为大数据的全部,忽视整个班级实验数据的汇总,数据呈现方式过于简单;第二,有的科学教师在主观上不重视科学实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只要听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就不再让学生汇报,也有的教师由于课时紧张,在实验汇报时只选取个别小组的数据,没有全部展示班级学生的信息,使得数据分析草率,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
2.数据分析走过场
有的科学教师只重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有的科学教师没有给学生处理数据的时间,而是直接呈现实验数据,引出实验结论。这导致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充分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效率,使得学生摸不到头脑,无法理解实验的真正意义,也无法提高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3.数据处理敷衍了事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生要在严谨的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再进一步分析概括。但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缺少专业教师,缺少必备的实验器材和专业知识,部分教师对数据处理敷衍了事,主要表现在:第一,“假实验,假数据”,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做实验,实验数据胡编乱造;第二,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样数据没有分析,只简单地问学生:“你们同意这个结论吗?”如果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理论不符,教师不应该回避,而应细致分析异常数据成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视数据分析,用证据说话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一种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因为数据变化很抽象,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造成学生无法有效分析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此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恰当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就能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目前,在小学科学阶段,教师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推理分析法;②定量计算法;③图表图像法;④示意图法。
如在教学五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时,学生采集了以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让学生用图示法(如表1所示)画出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关系,并附上简单的图示说明,然后利用示意图解释石块在水中下沉的原因。教师用示意圖搭建数据与概念之间的桥梁,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抽象的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石块下沉的原因,突破学习难点。
又如在教学《抵抗弯曲》中探究“纸的抗弯曲能力和什么有关”的问题时,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纸在不同宽度和不同厚度时承受压力(垫圈个数)的数据。教师可利用“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比较纸的宽度和厚度的抗弯曲能力,这种方法巧妙,目标清晰,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2.采用高效的呈现方式
学生获取实验数据后,把数据呈现出来供分析与论证尤为重要。在实验完成后,教师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实验所得数据,即便一个组只用1分钟进行展示,那么整节课在这个环节可能要耗费10分钟,所用时间显然多了。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以图表方式呈现出获得的实验数据。Excel里面有一个数据透视图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将数据处理成想要的图形。
以《热起来了》一课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测量温度时,每获得一个新数据,小组长就可指定每组的一位同学上讲台来输入数据,避免其他同学篡改实验数据。其他学生也不是无所事事的,而要通过大屏幕观察不同小组同学的温度高低。在实验结束后,一张汇总全班数据的柱形图就随之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观察与分析数据。
教师还可以利用“希沃传屏”软件,通过Wi-Fi、Android/IOS智能终端遥控智能平板,实现大小屏幕同屏显示\双向互动,将学生的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进行实时指导,实验数据也就更加真实,教师再加以简要说明,就可以实现高效的交流。
3.直面意外数据
“意外数据”其实是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与预期数据不符的一类数据,它看似没有规律,但它尊重事实。在出现“意外数据”时,小学科学教师不能够敷衍了事,应该直面意外,帮助学生思考原因,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本质。
如教学五上《蚯蚓喜欢明亮的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时,有两个组得出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意外数据,让他们像科学家学习,留意意外数据,大胆质疑意外数据,帮助学生分析意外数据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仔细梳理、反思探究的全过程。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材料是否有异,反思变量控制是否到位,反思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在反思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组的黑暗环境不符合要求,导致实验数据失效,有的学生发现使用的盒子很长,两组泥土放得很远,蚯蚓爬行距离太远,观察时间太长,影响蚯蚓判断,实验数据失效。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对意外数据的探究引导,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碰撞,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向不断产生,在精彩生成的同时,也是学生对科学探究严谨性的重新认识。
三、结语
要体现小学科学课程宗旨,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教师必须正视现状,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活动,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章鼎儿.走向探究的科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施逢庆.正视实验数据[J].湖北教育,2010,(1).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