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认证在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应用探索
2019-11-15吴文娟杨定宇程科高秀英吴波
吴文娟 杨定宇 程科 高秀英 吴波
摘要:借鉴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方法,在非工科“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开展相关应用探索与实践工作,旨在切实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为目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落实到“应用物理学”专业,从而构建新时期的专业特色,为学校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专业认证;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56-02
一、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它发源于美国,历经近百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我国最先于1992年在“土木类和建筑类”专业试点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教育部于2006年起组织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3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2]。新形势下,我国不断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和社会急需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这必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标准。另外,在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迫切需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新模式[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评价体系,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其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即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都要围绕该核心任务进行建设。保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内涵和水平,还要加强建立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4]。
我校紧跟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浪潮,围绕国家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切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近年来已培养毕业生300余人。“应用物理学”是隶属物理学的二级专业,是典型的理学专业。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现有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准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内容等也与国家标准相差较大。因此,需要按新标准全面梳理、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即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为目标;从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和专业发展实际,突出“应用物理学”专业特色。
二、改革与实施
在非工科“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引入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方法,开展应用探索与实践工作,立足学校办学目标,基于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势及专业内涵,充分考虑新时期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要,期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突出成果导向,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例如:(1)建立量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毕业时打分并形成评价结果报告。(2)定期回访接收毕业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获取反馈意见和建议;(3)在毕业生离校前和离校后进行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追踪毕业生离校后的个人发展状况。
(二)完善多元化发展的培养模式
创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构建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探索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做好创新创业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途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1)利用信息化平台,在强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升网络信息时代的互动式沟通教学。(2)鼓励教师持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可从低年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开始,到三年级的科研实训,再到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为学生创建贯穿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方向的学习研究工作。(3)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
(三)强化学科交叉融合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融合。(1)加强对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科学设计与有效整合,强化专业内核和特色。(2)构建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推进学科专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四)推进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改造升级
坚持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对接。(1)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的要求,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参照《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指导性规范》,推进应用物理学专业改造升级。(3)充分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分和安排课程,构建符合学院特点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4)适当引进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商共建課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同实施培养过程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五)继续强化实践教学
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科研实训要求。例如:(1)提升实践基地建设质量。目前,本专业虽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但企业所属行业与专业培养方向一致的数目不多。此外,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对实习成效有一定的影响。(2)毕业论文紧贴专业方向的综合性题目比例较少,应充分利用教师的学科背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综合性题目。
三、探索成效
借鉴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方法,在非工科“应用物理学”专业中开展相关应用探索与实践工作,可将“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为目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落实到“应用物理学”专业,构建新时期“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改善,重设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及科学适应能力,具备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且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求的理工型综合人才。以成果为导向,完善了“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要求,明确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了毕业要求的实现途径。通过这种探索与实践,有望切实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学校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并为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做好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3.
[2]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2-85.
[3]李盟,郭福雁,轧超.面向专业认证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
[4]施瑞盟,张朝晖,崔雅茹等.工程认证相关问题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