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员评估的援外培训教学设计供给侧改革分析

2019-11-15王勇王丽娜沈广湫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供给侧改革教学设计

王勇 王丽娜 沈广湫

摘要:援外培训教学工作是保证援外培训项目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受训学员评价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进“以人为本”的培训教学设计供给侧改革。尊重学员培训需求,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设计,探讨合适的培训教学内容设计方法,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进。

关键词:援外培训;教学设计;供给侧改革;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094-03

一、基于学员评估反馈的教学环节分析

由于来华参加短期培训的外国学员,其教育背景、职业水平、思维习惯等存在着多元化、差异性的特征,这给培训教学的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体现以学员为本的服务理念,本文将学员对教学环节的评价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获得对培训教学设计工作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将涉及多变量且变量间的信息存在一定相关重叠的研究对象进行降维处理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获取原始数据变量的主要信息,抓住主分量的特征进行数据挖掘。本文选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商务部主办的国际气象教育培训班外籍学员150份调查问卷,对“研修主题”、“课程的时长及数量”、“课程难易程度”、“授课教师资质”、“课堂培训内容”、“实习内容相关性”、“参观实习组织安排”、“教学设施条件”等8个变量维度进行分析。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标准[1],每一项有1—5级供学员量化评分,1分为最差评,5分为最优评。

主成分表达式yi=t1ix1+t2ix2+t3ix3+t4ix4+t5ix5+t6ix6+t7ix7+

t8ix8,i=1,2,…,8。其中t为主成分在8个标准化原始变量x(学员评分项)上的载荷大小,反映了各原始变量对主成分的贡献程度。

通过对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进行计算发现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2%,且通过90%信度检验,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原始变量的主要特征(表1)。前三个主成分在“研修主题”项上的载荷系数值均较大,分别为0.4281、0.3982、0.1977,反映了学员对于研修主题的普遍关切,故成功地遴选出培训主题会给学员带来较好的“初次印象”,能够吸引更多的学员前来参加培训,有助于培训规模的扩大。另外,第一、二主成分中显示学员对实习内容的相关性以及组织参观实习的安排也有较高的期望,其中第一主成分中“参观实习组织安排”的载荷系数值高达0.6751。这反映了学员希望通过较短的培训,亲身体验我国科技进步实力,能够学到一些“学以致用”的知识技能。这也符合我国援外培训主管部门要求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的要求。前三个主成分在“授课教师资质”项上的载荷系数普遍不是太高,这可能是学员对援外承办单位安排的教师其资质持友好信任的态度,没有过多地“怀疑”教师的资质水平。这从表2该项均值高达4.87,表征离散程度的标准差值较低为0.3957的特征中可以证明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资质普遍好评。

第一主分量在“研修主题”、“参观实习组织安排”等项目上的载荷系数相对于其他项更高,体现了学员来华参加培训学习的目的和心态。一方面,学员想要学到一些感兴趣且实用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次培训机会来华参观考察。第二主分量在“课堂培训内容”、“实习内容相关性”、“参观实习组织安排”等项目上载荷系数较其他项偏高,体现了学员对具体的学习过程的关注。第三主分量在“课程难易程度”项表现为明显的高载荷系数值0.9481,一方面反映了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应将课程难易程度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其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对授课难易程度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对课程内容的难易标准的把握也不尽相同。这项载荷系数的高值表现也反映了设计援外培训教学内容工作在适应不同背景的学员方面依然存在着长久的复杂性。由表2可以发现,课程难易程度均值较其他项最低,而标准差高达1.1757。这种均分低、离散度高的特点反映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对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的评价不甚相同,这与第三主分量在该项的载荷系数偏高相一致。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认知层次的外籍学员安排教学内容时,对于课程难易程度的把控,成为培训教学安排的一个难点。如果能够扩大双边培训班的规模,为来自同一国家/地区的学员设计课程,目标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可能会更佳。

二、培训教学设计供给侧改革改革分析

(一)战略性原则

援外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培训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其肩负着服务国家外交发展战略的使命。援外培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尊重专业知识体系科学性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国家外交发展战略相结合,体现出援外教育培训的政治功能。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地区是人类活动密集区域,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对我国的天气气候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气象防灾减灾类国际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气生態环境的特点,加强自然灾害联防、联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好“中国国情”的教学工作,也是体现战略性原则的重要方面。中国国情课程作为援外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应力戒简单的知识性介绍,重点讲授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做法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力,使学员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加深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认同感。

(二)科学性原则

援外教育培训工作涉及每一个专业领域,而每一个专业领域又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与国际标准。短期培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国际组织对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将国际通用的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受训者经过培训后其能力水平达到“国际标准”,能够胜任相关科研业务工作。

科学性原则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将专业知识的科学性内化到学员各自的知识体系中,外化到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纠正”学员之前错误、片面的认识,“提升”学员理解知识的深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素养。

科学性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课程具备系统性。由于短期培训存在着时间短的特征,故要求课程的知识点不仅是全面的,更要符合业务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知识技能通过科学有序的方式设置在教学内容体系中。同时在编排课程时还要注意前后内容的递推性,在“宽泛”的主题背景下,做到各教学板块间的有机兼容。

(三)针对性原则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也进一步证明,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适应不同学员的学习状况的确是一件颇有难度的工作。不同的学员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这种需求也是建立在其教育背景、工作环境、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需求的调研也自然成为教学内容设计的首要环节。在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学习需求前提下,要在教学内容侧重点、教学深度,以及授课教师的选聘等方面[2]做到“量身定制”。

在把握针对性原则的过程中,培训课程开发者要能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做到宏观把握、微观协调。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确立一个基本的教学效果预估目标,保证学员在培训之后能够达到一定的能力提升。微观协调是指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员为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要依据学员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性原则有一个重要的“反哺”环节,即获取学员的评价,注重学员评价的总结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区分评价的主观臆断性与客观真实性,将普遍共性的评价作为今后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参考。

(四)前瞻性原则

通过短期培训,要使学员能够对世界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有深刻的认识,对新技术、新方法要有敏感性、适应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学员将现代科技发展成果本地化应用到所在国的相关行业。在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做到两个主动,即“主动跟踪、主动拓展”。

1.“主动跟踪”是要求课程开发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优先发展方向,关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结合行业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或者将其作为与其他授课内容组合的契合点。

2.“主动拓展”是要求培训课程开发者在尊重培训主题的基础上,将新技术、新方法、新需求与培训主题相结合,不断凝练、拓展出新的授课内容。

(五)实用性原则

培训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体现有用性。如何让学员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学到可以“学有所悟”的知识,如何让学员学到可以“学以致用”的技能,促进其个人能力的发展[3],这是短期培训达到教学目的的“底线要求”。从第一部分的学员反馈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学员对于参观实习教学环节具有很高的关切,成为影响援外培训教学的成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下文将以气象专业援外培训为例,浅议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1.积极开拓校内外培训实习资源,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援外短期培训事业中。通过带领外国学员参观考察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的方式,让其有机会领略我国气象及其相关保障行业所取得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可以开阔学员的视野,使其了解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有利于学员将其“所见、所闻、所悟”发展成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带领外国学员参观实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我国的技术产品,配合我国技术产品“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市场及其影响力。

2.实用性原则的内涵就是要使学员能够学到“学得懂、带得走”的知识技能。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其教育背景、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各国所使用的气象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实习内容的安排能够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做到技术标准上的兼容,使学员所学技术能够在其所在国“落地开花结果”。这一原则与针对性原则也是相吻合的,可以真正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援外培训的教学效果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上,而非一味地追逐“高深莫测”。

三、总结

设计援外短期培训课程,一方面要将我国的发展战略与课程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增进学员对我国的认同感,将短期培训打造成促進双方友谊的桥梁。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设计方面要尊重学员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引导学员借鉴“中国经验”、采用“中国技术”,共同创造和谐共生的人类社会。总之,援外教学培训工作要以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为中心,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供给侧改革,与时俱进地设计与实施援外培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祝蕾,于蛟,胡宇.请过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的有效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6,(13):25-28.

[2]孙慧莉,李晓霞.江苏省来华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63-67.

[3]韩纪琴,陆华良,张红生.中国政府教育援外短期培训对学员个人能力发展硬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22-125.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供给侧改革教学设计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