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019-11-15顾昀晴

黑河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顾昀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应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用求同思维向小学生播种知识,而且要用求异、求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开发潜能。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人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的紧迫性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目前,我们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影响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谁的素质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将来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满分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教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工作,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和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其实,教师应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拓展想象空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和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敢想敢说、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只有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加强想象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各种教学方案,增加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创新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以教案为剧本,以教师为主角,以少数学生为配角,以多数学生为群众的课堂演出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主动思考和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造火花。要获得如此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就得营造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营造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互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可以创设满池荷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结合朗读课文观赏荷花挨挨挤挤,荷花全开、半开和含苞待放的形态,让学生具体描述,学生争着描述满池荷叶荷花的整体美。在积极参与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描述:比如,荷花未开、半开和全开的形态各异,以及绿叶红花的相互映衬,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题中发展创造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许多语文知识无法真正理解。事实上,提问不是坏事,相反,持续的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汉语的奥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想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学生质疑:“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讲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呢?”针对该学生提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归纳形成这样一组辩论题:“马克思主义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和“马克思主义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引导全班学生讨论,教师肯定了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通常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点句段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类型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不断发展,阅读能力也能在不断的质疑释疑过程中循序提高。

3.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比如,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课本结尾声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強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再来。”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四、改革教学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让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展开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三面牌子,分别是哭泣、笑脸、点赞牌。哭泣牌代表反对;笑脸牌代表基本赞成,但有补充;点赞牌代表同意无意见。让学生用举牌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再讲出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质疑,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此外,还应开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比如,可以在班队课上自编自导小品或课本剧,朗读自己的作品,在教室专栏里张贴自己创作的作品等,从而使学生在表现中不断创新。

总之,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展示出一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3,(11).

[2]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1).

[3]姜 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