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生本语文课的自主学习
2019-11-15李绵友
李绵友
[摘要]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和生本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本语文课上落实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抓住“自主学习、提高素养”这个主线,在生本语文课的预学、展示等各个环节上突出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平台,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本教育;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道德品质,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总体要求,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生本语文课就是指运用这一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阅读、思考和表达为主的语文课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生本语文课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做法有:
一、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构思立意、主题、写作技巧、材料安排等,上课的时候,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都展开学习,需要根据课标对学段的总体要求、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适当取舍,确定一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的教材使用观,也符合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的理念和要求。
根据这样的要求和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顺序、增减文章等方式,确定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如在学习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的时候,根据学生对说明文了解不多、有畏难情绪的具体情况,按照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确定教学内容:先将本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说明特征更明显一点的《苏州园林》,了解说明文的总体特点、结构安排,再学习《中国石拱桥》,了解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之后再学习《蝉》和《梦回繁华》两篇具有说明特征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学会说明文的知识,教师还找来《二十一世纪新能源——可燃冰》《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等几篇科普说明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阅读所得。学生能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在细读课文时总结说明文特点,在课外材料略读中验证学到的说明文知识。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对说明文的总体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判断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教师以讲解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总结规律,在具体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总结验证说明文知识,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生本语文课课前设计时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段总体要求、课标要求、文本突出特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可用的教学资源等多種因素,确定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
二、突出自主学习,安排教学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生本课堂上,教师把握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这个主线,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1.课前预学
在上语文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预学,预学的内容一般由教师安排开放性问题或研究话题,让学生在阅读后先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预学的过程中,先熟悉学习内容,再在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拨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文本的认识,达到学会的目的。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设计两个预学问题:①查找整理资料,介绍作者及背景;②熟读课文,以“(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这两个问题一个是为读懂文本做准备的,一个是任选一个切入点,以文本为话题进行的表达运用。由于课文内容并不复杂,学生自己阅读就能够概括主要内容,通过说话练习,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对作者说,有的对文中的父亲说,还有的对自己的父母说。在表达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以及亲情需要呵护、理解等内容。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关于文章写法方面的总结,最后进行仿写。生本语文课的预学,一般是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完成教师预设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提出阅读中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交流时和师生交流互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了预学中思考的目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展示互动
经过课前预学,生本语文课上的主要环节是展示互动。一般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再在班级内进行各组展示。小组内部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他人对文本的解读情况,交流对文本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小组内互助,修改不完善的前置作业,组长安排一下展示顺序。课堂展示时,学生自读能够读懂的就不展示,学生有争议的或看法不同的问题是需要重点展示的。当学生的展示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预学中还没有解决的部分问题在互动、质疑、补充中逐渐解决。生本语文课可以根据学期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和时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互动环节就发挥了自主学习的作用。
3.点拨总结
生本语文课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展示、互动达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目的。生本语文仍然需要教师,只是和传统语文课相比,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传统语文课上教师是讲授者、组织者;生本语文课上,教师是组织者、首席发言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发挥组织作用,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知识性偏差或观点偏差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零散的展示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总结提炼。在生本课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或困惑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达到解惑的目的,还要组织学生适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在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4.拓展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种说法和生本语文课提倡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后表达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在生本语文课上,教师要安排时间,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积累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常规的活动有: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课前表达练习,可以读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向大家推荐好文章或书籍。让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摘抄,写一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练笔中巩固写作知识。课堂上还经常组织竞赛类活动、主题活动、体验式活动和自由表达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运用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感悟思想内涵,提高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课堂评价
在生本语文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时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生本语文课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或实践,清楚流利地发表观点和看法,就会得到师生的认可。运用小组计分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成员、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及小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核心素养要求下,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落实自主学习的做法,在预学、展示等环节中,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幼如.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