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山西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9-11-15魏德英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

魏德英

摘要:山西省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村落现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提到了战略性高度,山西省传统村落整体呈分散状态,位于平原和盆地位置,分布在以平遥古城为中心的汾河流域、以阳城县的润成为中心的晋城沁河流域、以临县碛口古镇为中心分布在黄河沿岸以及沿省内外长城分布。对于村落文化的保护不到位,保护观念淡薄,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对传统村落造成不可逆转和不可修复的伤害,结合山西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综合利用人居环境,全面保护村落文化;留住乡土记忆,留住村落常住人口;推动村落文化保护,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村落文化的内部传承四条路径,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山西传统村落文化的良性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是由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上由“古村落”更名而得来的,将传统村落定义为了民国之前所建的村,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新时代的要求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作出的新战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进行保护、利用和发展,都对乡村发展具有规划性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对于传统村落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赋予传统村落文化新的时代价值显得极为重要。

一、山西省村落概况

山西省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片土地上的历代子民植五谷,饲六畜,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却在这漫漫岁月中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推移,山西的耕读文化在村落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孕育出了传统文化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三晋文化,村落作为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北连内蒙古,西起黄河与河南遥望,东近河北,生长在太行山下,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以及建都地,可以看出由于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特殊的历史环境,给予山西传统村落发展的环境,而东高西低的地势,也使得山西省古村落发展形态迥异,种类繁多,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特点,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对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 2018年共公布了5批。山西省境内共545处,呈现出了不同的分布特点:

(一)整体呈现分散状态,但一部分呈现集合状态

545个中国传统村落村广泛布于全省的11个地市,从第五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情况来看,其中晋城市数量最多,约占34%,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密度最大的地级市。其次是晋中市,离石和长治分别约占全省的29%、22%、15%。总共约占全省的66%。由于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密集,使得晋中南古村镇群成为我国五大古村镇群之一。

(二)多分布于平原、河谷和山间盆地

山西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拥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等不同地势,平原、河谷和盆地这类地形更适宜人类的居住环境,在以沁河、汾河、黄河等为代表的不同流域,以及地势稍微平坦的盆地、河谷和平原就成为了传统村落首选的首要条件。孕育了不同地区的别样的传统村落文化。

二、山西传统村落文化状貌

在山西省545处传统村落中,保护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仅仅对于特定文物以及特殊环境进行保护,对于村落整体的人居环境和文化现状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在原村落的格局上更好的改善村落整体环境,而是对于原有建筑进行拆除和重建,不仅改变了村落格局破坏了历史风貌,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是少之又少。部分村落传统院落基本呈现废弃状态,无人居住,在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村落之间的矛盾突出,对于保护性的开发不够到位,与历史环境不协调。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山西省对于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较高,古代地理位置决定了山西较为发达的经济,造就了今天的传统村落和村落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是以平遥古城为中心,分布在汾河流域,以晋商经济为支撑,传承和体现晋商文化;二是以阳城县的润城皇城为中心,分布在晋城沁河流域,以商贸流通及冶炼工业为支撑,传承和体现晋东南文化;三是以临县碛口古镇为中心,分布在黄河沿岸,以古代商品集散"商贸流通为支撑,传承和体现黄土高原文化;四是沿省内外长城,在重要边关隘口留存的防御性村堡,体现边塞风情和边关文化。

山西地理位置四面环山,内陆城市发展较慢,也就造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的传统思想,再加上靠近具有三千年历史古都的北京,受到传统的宗法礼制以及封建正统观念影响严重,导致村落的布局构造带有了封建的烙印,也使文化具有了包容性和创新性。

在入选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中,作为历代军事、经济、政治中心的太原,理所应当的拥有最多的传统村落,运城临近黄河和西安,强大的历史厚重感应当让传统村落迸发出更多的活力,但其传统村落数量但比较少,主要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追求经济的进步,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够重视,使得留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少之又少,甚至消亡。像大同和朔州这类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城市,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一部分传统村落被损毁;在长治和吕梁这类城市中,传统村落存在较多,主要是由于对于现存传统村落的格局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不可逆转和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村落入选率较低。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是晋城和晋中,不仅由于它们拥有很多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对于传统村落文化发展重视较早,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将人居环境的改变和文化的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落实的较好,为传统村落文化发展奠定了根基。

三、山西传统村落文化发展路径探析

(一)综合利用人居环境,全面保护村落文化

在村落发展的过程中,要基于村落地域发展进行整体性保护,一方面对于傳统村落文化中的习俗、工艺等进行创造性的保留,赋予其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为村落经济带来活力,另一方面要分层次的全面进行保护,将村落人居环境和历史建筑保护区等划分清楚,核心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要与外围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恢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给予村民们实施文化活动的载体,对于例如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等活动环境进行规划,在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优化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村落文化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传统文化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