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稳出口的国别策略
2019-11-15盛思鑫王伶鑫
盛思鑫 王伶鑫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外贸战略布局亟待调整。就稳出口而言,结合现有出口目的地的情况,本文主张分类施策,即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潜力挖掘;巩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增加对美国贸易转移国家的出口与产业转移。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和潜在影响较大,值得高度重视。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出口1.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1%。其中,对美出口1994.0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1%。2019年4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除开年末和春节月份,创2017年1月以来最大跌幅。2019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同比下降4.82%,跌幅为过去六年内最高,且该指数自2018年6月以来同比一直呈下降态势。种种数据表明,我国近中期很可能迎来较为严峻的出口形势,对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冲击不可小视。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也呈现一些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出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出口潜力正在持续释放。2013—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平均比重为27.2%。其中,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额占比约为12.5%,其次为西亚北非(5.7%)、南亚(4.8%)和中东欧(4.4%),对华进口和出口的总额均位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九位的是:越南、印度、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伊朗。
在此背景下,我国努力调整贸易结构,形成多元平衡的贸易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具备条件,而且势在必行。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以来有关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的要求,从稳出口的角度考虑,可按照“加强、巩固、增加”的六字方针分类施策,即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潜力挖掘,巩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增加对美国贸易转移国家的出口与产业转移。
一、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潜力挖掘
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且贸易额增速较快,贸易合作的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在此背景下,需要进行识别的是,哪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而言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充分挖掘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潜力,打造我国对外出口的新增长极。
根据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来推导,人均国民收入是中国一半以上的非高收入国家,与中国存在投资和贸易的增长潜力。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口规模以及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指标,可以识别出具有较大出口潜力的“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包括:泰国、印尼、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南非、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土耳其、波兰。2018年我国对这九国的出口总额为2433.4亿美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9.8%。
上述国家分布的范围较广,以东南亚和中东欧国家为主。其中,我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特点是以产业内分工为主,而我国与中东欧是以产业间分工为主。上述国家的人口总数均在1000万以上,其中印尼、菲律宾和俄罗斯的人口总数已过亿,市场潜力较大。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上述国家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波兰、土耳其和俄罗斯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超过1万美元,居民消费能力较强;东南亚各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约为中国的一半,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上述国家中波兰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最高,东南亚国家约处于投资级别的中等水平。从总体上看,这些国家均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短期内没有较大的债务风险。
从上述国家的进口情况来看,图1显示2017年除哈萨克斯坦和波兰外,中国是其余七国的第一大进口国,其中以俄罗斯自中国的进口额最高,为483.8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2%。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自中国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均在20%左右,属于进口活动较为密切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和波兰自中国的进口额占比相对较低,但也说明有进一步拓展出口的潜力。
从商品结构来看,上述国家对机械制品、电气、电子设备和能源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其中机电产品是上述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首要商品类别。分地区来看,由于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东南亚国家普遍对能源产品和电气、电子设备有较高需求,中国在电气、电子设备等工业制成品领域有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中东欧国家对大型机械类制品的需求旺盛,且进口额增幅较大,这也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的主要方向之一;非洲国家的进口需求较为多样,阿尔及利亚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在同类商品中占有优势,南非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有较高的需求度。前述分析表明:进口商品的需求结构在出口潜力较大的重点“一带一路”国家间既有共性,也有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出口潜力较大的重点“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出口策略,进一步释放出口潜力。
二、巩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
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在提升对美国贸易转移国家的出口之外,还需要识别哪些重点发达国家自我国的进口额较大,且与我国的经贸关系较为稳定,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巩固我国对这类发达国家的出口额及占比。
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超过中国的高收入国家中,综合考虑我国对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否超过1%、中国是否是该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可以识别出需要巩固已有出口规模的重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意大利、法国、西班牙。2018年,我国对上述九国的出口额为6008亿美元,占货物出口总额的24.2%。
总体而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位于世界前列,国内消费市场较为成熟和稳定,2017年上述九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2010年不變价美元)均在25000美元以上,其中有八个国家的人口数超过1000万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以上九国主要分布在东亚和西欧。其中,大多数国家与我国的贸易特点是以产业内分工为主,产业间分工为辅。在产业内分工中,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此外,新加坡转口贸易的特征较明显。
图2显示,中国是日本、韩国、德国和新加坡的第一大进口国,是英国和法国的第二大进口国,是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第三大进口国。其中日本和韩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20%以上,其他欧洲国家从中国的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7%—10%不等。
从商品结构来看,上述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以电子电气设备、机械产品和能源产品等为主。例如,德国、英国和法国第一大进口商品类别为机械产品,该类别的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集中在12%—15%的区间内;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和荷兰等国电气、电子设备的进口规模较大,该类别的进口额均占其进口总额的13%及以上。上述国家从我国进口最主要的产品为电气、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同时对纺织品和家具产品也有一定的进口需求。
三、增加对美国贸易转移国家的出口与产业转移
当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和贸易顺差国。2018年我国对美出口总额为4784.23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2%。贸易顺差为3233.2亿美元,占当年贸易顺差总额的比重高达91.9%。由于中国对美出口占比最大,首先应该识别的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抑制,将会使得美国的对华贸易有相当一部分会转移至哪些国家,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增加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与产业转移,尽可能地消解美国贸易转移的影响。
考虑到我国与东南亚及南亚间表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链嵌套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且我国较这两个地区在产业链的位势略高或相当,但这两个地区具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政治经济局势相对稳定,也属于美国经营亚太的重点区域,因此美国进行贸易转移必然会在这两个区域内做选择。在东南亚和南亚范围内,综合测算区域内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活跃程度、美国对区域内国家的已有进口规模以及区域内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识别出美国进行贸易转移的重点国家包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
具体而言,上述五国当前对美国出口占比较高,出口商品以服装纺织和电子设备为主,与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较为接近,与我国对美出口构成一定的替代性。从图3可以看出,美国是印度、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国,是印尼的第二大出口国。以上国家中印度和越南对美出口额占本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20%左右,其余三国对美出口额占比均在10%左右,有进一步扩大对美出口的空间。
从出口商品类别来看,上述五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为电气、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能源产品等。印度和印尼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工业原料、金属原料和动植物产品,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电气、电子设备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第一大出口产品类别,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该类产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32%;同时鞋靴制品和针织服装制品也是越南的重要出口产品。可以看出以上国家是欧洲、北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来源国。我国2018年对美国出口产品前三位分别是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机械产品及其零件和家具照明产品,以上三类产品出口额占对美货物出口比重为53.38%,前两项产品所占比重均超过了20%。在贸易转移的背景下,上述五国的电机电气设备、机械产品以及服装鞋类产品对美出口额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四、政策建议
第一,在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潜力挖掘方面,重点国家包括泰国、印尼、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南非、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土耳其、波兰等九国,目标是在现有约10%的出口量基础上,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将出口比重增加至20%左右。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我国可借鉴日本上个世纪推行的“黑字环流”计划,向这九个国家中需要国际资金的国家提供中国国境内的人民币贷款,贷款不能直接提现或转出至中国国境外,只能用于这九国采购我国国内的产品,在创新我国援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增加我国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首批援助贷款的资金规模为5000亿元人民币,第二期可扩大至1万亿元人民币,后续可根据情况对贷款规模及具体用途进行调整。
第二,在巩固我国出口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方面,重点是要关注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十国,目标是稳住现有我国约25%的出口量。通过促进我国对这十国的高层互访,不断加固双边经济外交关系;借着中日关系回暖,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协定谈判;抓住特朗普与欧盟贸易摩擦以及英国脱欧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中英自贸区的谈判与建设;支持和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展会、论坛和广告等形式,加大对这十国的优势出口商品与品牌推广力度;搭建平台加强我国与这十国的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第三,在增加对美国贸易转移国家的出口和产业转移方面,重点是要关注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五国,目标是要维持住我国对美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四国合计30%左右的出口量。要充分研究美国与这五个国家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与关税规则,在此基础上指导和支持国内有关出口企业策略性地增加对这五国的出口或产业转移,从而减少我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例如,支持出口企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做大做强出口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增加对这五国的中间产品出口;鼓励出口企业开展与这五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引导出口企业将部分产品装配的最终环节转移至这五国。考虑到这五国均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贸易协定国,推动RCEP尽快达成协议,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更好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
第四,在出口形势严峻以及经营成本升高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国内制造业过度外迁的苗头和趋势,我国应认真汲取美英等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教训。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以及巩固减税降费、降成本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出口企业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与韧性,稳住出口企业在国内的生产规模。鼓励各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内需增长,通过培育和发展国内强大市场增强出口企业的产品市场弹性。例如,可考虑借鉴家电下乡促内需的做法,积极研究通过出口转内销的品牌认证办法,积极推动国内消费升级,缓解出口企业的出口压力。另外,帮助出口企业纾困的手段还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适时引导汇市预期、辅导企业对冲汇率风险、提供政策性保险优惠等等。
第五,及时总结推广出口省份、城市和企业在稳出口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充分发挥各地及企业在稳出口、促发展方面的积极性与韧性。考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项下,研究新设重要的“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平台。例如,可以在廈门“九·八”投洽会和西安欧亚经济论坛基础上打造“一带一路”投资和贸易大会,在厦门和西安两个重要的“一带一路”城市中轮流召开,以支持国内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可促进吸引外资,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盛思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王伶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