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赛教融合”
——高职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11-15李莎莎尹淑玲
李莎莎,尹淑玲,汪 刚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路由交换技术》是我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设备的选型、设备的调试、管理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达到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等。
然而,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施,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符,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以至于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我们进行了《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课程改革思路
1.1 对接职业岗位,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企业对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课程定位于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设备的选型、调试、管理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职业岗位任务。将真实的企业案例和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与思科、华为知名企业合作建立行业认证课程平台,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产教融合。
1.2 课证融通,课赛融合
课程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基于“课证融通”、“课赛融合”理念,积极探索本专业1+“X”证书制度实现路径。依托华为ICT学院平台,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可参加HCIA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同时,将网络技术类竞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使竞赛项目的培训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得到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1.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注重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以华为网络技术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巩固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此外,让学生参与学校实训室网络设备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调整教学内容
《路由交换技术》自开课以来,一直以思科CCNA为教学内容,采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随着国内网络设备厂商技术发展与进步,思科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国内网络设备厂商逐步占据了中国的主流市场,特别是华为设备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此外,华为也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在业内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因此,我校与华为开展了校企合作,将华为认证相关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2.2 创新教学模式
依托华为ICT学院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微视频、FLASH课件、课程学习网站等资源完成课前预习,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课上模拟训练;采用移动交互式辅助教学平台云课堂、课程学习网站进行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互动教学和自主学习。
2.3 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2.3.1 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学习资源和预习任务清单。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在课程学习平台完成课前知识测验,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生课前学习分析报告,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程导入、原理探究、方案制定、虚拟仿真、真机实操和课堂小结六个步骤。首先,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出问题,明确任务。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原理,分析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得出最佳方案。学生根据制定的方案在eNSP虚拟仿真软件中模拟相关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并解答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在真机上实操并提交实验文档,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2.3.3 课后拓展
在课后拓展这个阶段,共设计了知识延伸、认证考试和技能竞赛3项教学活动。在知识延伸环节,教师利用云班课发布课后拓展项目,学生完成后上传至云平台。同时,教师组织、辅导学生参加认证考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教师研究分析各类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3.4 丰富评价形式
一改“一考定音”的考核形式,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笔试两大部分构成,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考核
形成性考核主要由考勤、平时作业、上机实训组成,占总成绩的60%。其中,平时作业包括课前知识测验和课后拓展任务。期末考试主要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
2.3.5 建设教学团队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送教师赴香港、德国等知名院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要求所有教师顶岗实践时间需五年内累计达到六个月。教师通过学习锻炼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技能要求,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前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此外,学院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具有权威性的认证考试并获得认证证书,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现已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
3 课程改革成效
以上课程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2014年至今分别获得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赛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湖北省网络攻防技术大赛一等奖1项,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截至目前,已有30余人通过华为HCIE认证考试,百余人通过华为HCIA、HCIP认证考试。
在今后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动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加快专业资源库建设,建立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