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社区农园的生态实践
——以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为例

2019-11-15戴静然

现代园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农园娃娃植物

戴静然,周 晨*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

0 引言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1]。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逐渐成为我国的发展核心宗旨,在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且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之中[2]。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建设和治理的观念也得到了转变。城市环境修复、城市修补为内容的“城市双修”理念得到推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师生,探索和实践了社区农园这一新的社区绿地建设模式,为社区重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 社区农园的概念及价值

1.1 社区农园的概念

社区农园是由一群人共同拥有一片土地,在此种植花卉、果蔬等,可以位于居住区、商业区、学校、单位附属绿地或者医院等[3]。国内最早的社区农园可以追溯为屋顶花园,一些商家在商场的屋顶用木箱等容器种植蔬果和花卉,从而达到增加屋顶绿化的效果,并且组织周边居民或者逛商场的顾客认养这些种植的花卉果蔬,开展各类活动,让大家参与其中,进行种植、养护及采摘等工作。目前,社区农园主要存在于一线大城市中,如上海的“创智农园”、北京的“小毛驴”。

1.2 社区农园的价值

社区农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城市粮食供给,从而缓解了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其次能够在保障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的同时,营造新型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新型社区的建设,提供自然教育场地,增强友好型社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 生态学理论在娃娃农园的实践

2.1 娃娃农园的概况

娃娃农园位于湖南农业大学内的逸苑小区31 栋与17 栋之间的边角荒地(见图1),占地面积约3400m2,场地宽敞,交通便利,基地南高北低,内置自然停车场,场地周边为居住建筑,住户以教师家属为主,社区条件较为成熟。该农园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本着资源节约,循环再生,低维护可持续的原则,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把原来撂荒的土地改造成了深受居民喜爱的开放型社区农园。

图1 娃娃农园位置

2.2 场地资源保留及利用

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如何协调好场地现有资源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对于场地内原有的植物,应充分发挥其现有优势,创造出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园林景观。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减少植物资源的消耗,降低植物的购置成本。并且原有植物与经过预处理再来到场地内的苗木相比,树型和绿量会更具有观赏性,并且也不会破坏场地原有的生境。

场地内原有女贞、梧桐、泡桐、桑树、香樟等8 棵长势很好的大乔木及以桂花树为主的多棵小乔木(见图2、图3),自然原貌保持良好。因此设计时全部保留,北面入口的3棵法国梧桐作为入口主景观,吸引行人的目光,围绕场地中的泡桐做成了供孩童玩耍的沙坑,并且建造了木平台,使得家长在孩童玩耍时有休憩的平台。利用场地中心的梧桐建成了树屋(见图4),为孩童提供了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增加了场地的景观与美观性,成为了娃娃农园最吸引人的风景之一。而南边的小树林也全部保留,有桂花、花石榴等,争相斗艳,增添了农园的野趣。

图2 场地原状

图3 场地内原有植物

图4 树屋

2.3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根据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其应该属于生态园林的一类,是最为合理与高效,并且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园林形式。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发展规律,具有自我维持,可持续,低成本等基本特征[4]。

2.3.1 废弃石料再利用——生态石笼。生态石笼是近几年来大量运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园林,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又称为生态格网结构[5]。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生物工程结构,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能为植物的自然生长、根系的发育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便能展现出与普通绿地设计相比所不同的生态自然之美。

图5 废弃的建筑石材

图6 建成的生态石笼

娃娃农园制作的石笼组成元素是废弃的建筑石材废料(见图5),这些废料不管是漫天堆放还是随意填埋,都会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并且其携带的粉尘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它却是制作石笼的天然好材料;而铁丝网使用的则是由厚高热镀锌钢丝编成的网笼,具有良好的韧性,抗腐蚀抗锈蚀能力较强。经过了材料购买、铺平地面、砌好排水沟、组装铁丝网、装石块等一系列步骤从而完成了属于娃娃农园的生态石笼(见图6)。

制成后的生态石笼有着很多的优点。一是造价成本低,原材料的选取都是从建材厂收集来的的废弃石材;二是施工简单,不需要水泥或者电力供应,人工操作即可;三是具有很强的耐腐蚀和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维护成本降低;四是具有生态恢复性,可以用来挡土,从而防止水土流失,并且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土壤渗入其中,有利于藓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的生长;五是具有一定的景观性,在堆砌过程中,将较为平整的大块石料在四周整齐堆放,中间填充不规则小石块,而形状更为规则且色彩漂亮的大石块留作封顶,在缝隙中填充卵石,保证了构图的美观;六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建成之后听取了周边居民的意见,每隔一个石笼安置了一块木板,用作景观坐凳,从而方便了居民的日常使用。

2.3.2 报废汽车再利用——农园管理房。处理报废的车辆需要经过旧车回收、废车拆解、金属切片加工3 个程序,而废车压块的30%是不能使用的终端垃圾,因此公共汽车的报废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6]。而公共汽车为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由钢板制成的坚固车身、宽敞舒适的车内环境、敞亮的大玻璃窗以及可供人休息的座凳,这一切都使它与建筑之间产生了某种亲缘关系。在娃娃农园管理用房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废弃公交车的作用,将废旧公共汽车改造成建筑空间,通过对外立面的手绘改造与内部空间的重构设计,将其打造成属于娃娃农园的管理用房与儿童活动室,它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就展现了出来。

图7 改造前的公交车

图8 改造后的公交车

图9 场地内的碎石铺地

废弃公交车的改造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改造为:首先清洗并打磨公交车的外车身,然后便是外立面的绘制与涂鸦,每个轮胎都绘制成了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从而增加了娃娃农园的童趣;而内部改造为:拆除车厢内多余部件并且进行整体的清理,接通了电路与灯光,并且加上手工制作的窗帘、植物标本、抱枕与棉线灯。改造完成后的公交车焕然一新,成就了娃娃农园一处别样的风景(见图7、图8)。

2.3.3 石材废渣再利用——碎石铺地。在目前的园林景观建造中,不透水透气的地面铺装成为自然降水与土壤、地下水之间的阻碍,影响雨水渗透至土壤中滋润植物并补给地下水。而在对石材的开发及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渣与边角料,它们长期无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体,既浪费宝贵的石材资源,又破坏地表植被,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人们健康。

本着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理念,娃娃农园使用石材废渣作为场地内的碎石铺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场地建造成本,而且与其他铺装相比,会给人更强的亲近感,更加具有一种天然的感觉,下雨时雨水也能通过碎石之间的缝隙及时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位而不会发生水涝。(见图9)

2.4 雨水再利用——灌溉蓄水池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许多城市设计中,遇雨则涝的事情时常发生,雨水收集再利用与景观的融合就是生态效益与感官体验的综合,是将功能性的需求转变为美学的享受。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使场地遇到暴雨也不惊慌,是每一个设计师设计时所要面对的难题。娃娃农园利用地势高差的变化,解决了这一问题。

场地设计了3 个水池,解决了蓄水的问题,为了增强雨水渗透率,道路表层铺放碎石,碎石下层为三七灰土,从南到北大概为1%~2%的坡度,种植池的坡度方向为:东边的种植池从东往西,西边的种植池从西往东,雨水向中心道路流动,从而一并流入水池中。而中心草坪为中心高、四周低,降雨时也是流向两侧道路。而水池下铺设管道,连通场地内的水井,从而流向市政排水管道(见图10、图11)。

图10 娃娃农园雨水平衡示意图

图11 雨水池现状

2.5 自然农法的应用

自然农法的概念最早由日本自然学家和哲学家冈田茂吉提出并发展研究,是以自然法则为指导原则,以土壤培育为基础,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遵循生物循环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营养价值[7]。这也正与娃娃农园所推崇的理念相似,通过对自然农法的研究,利用生态堆肥、蚯蚓塔和花菜共生栽植来解决农园内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等问题。

2.5.1 生态堆肥。在不破坏土壤或者不使用人工农业肥料和生化药剂的状况下,投入大量的有机质,就能轻易提高生产力。如今,生态堆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三箱式堆肥,伯卡西堆肥还有德式高床堆肥[8](见图12)。

娃娃农园主要采用的堆肥方式为简易堆肥圈和三箱式堆肥。简易堆肥圈是外围用3mm 粗、1.2m 高,6cm宽孔隙的浸塑胶皮包铁丝荷兰网,围成一个直径约为1.2m 的空心圈,内放置一层10cm 厚的新鲜瓜果皮和蔬菜,一层10cm 厚的干树叶,一层5cm 厚的土壤,并以此循环堆放,堆满为止,并且每一层都需浇透水。这种堆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肥效高、不容易发臭等特点,且堆成后0.5~1 年即可见到成效,从而为农园的土壤增加天然的有机肥料。(见图13)

2.5.2 蚯蚓塔。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它通过加速土壤结构的形成,促进枯枝落叶的降解,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矿化,从而增强植物营养,提高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图12 不同堆肥形式

图13 农园内简易堆肥圈

在娃娃农园放置蚯蚓塔,将厨余垃圾放入其中,蚯蚓通过在土壤中的一系列活动,对土壤结构、团聚体的形成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蚯蚓不仅参与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其养分,其活动还能在土壤中构成大量纵横交错的孔道,这些孔道往往被蚯蚓排出的粪粒所填充,形成许多非毛管孔隙,而这些孔道与孔隙便能大大增强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水能力,从而增强土壤深层蓄水以及减小暴雨迳流[9](见图14、15)。

图14 蚯蚓塔原理

图15 场地实物

图16 农园伴侣植物栽植实例

蚯蚓塔的设置也能给予周围的小孩自然教育的场所,通过一些简易的简笔画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在玩耍的同时知道如何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使设计具有教育意义。

2.5.3 花菜共生栽植。以往的农业种植,是以单一化种植为主,使用大量化学药剂驱除虫害的工业化农业,而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必然是以多样化为主,协同自然的生态农业。在娃娃农园的蔬菜种植配置中,将具有驱除害虫功能的花卉与蔬菜作物种植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极大地提升农园的美感和观赏性,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这种种植形式就是“伴侣植物栽培法”(Companion Planting),即模仿大自然的种植方法,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可以增加产量、提升口味、抑制害虫等,从而拥有一个健康高产的农园。如把玉米、菜豆和南瓜种在一起,一方面通过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为需氮植物补充氮肥。另一方面,玉米直立的茎干也可以为豆类提供支撑。南瓜作为匍匐类植物,还遮挡了阳光,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并且为土壤保持了湿度(见图16)。

图17 农园植物实拍

表1 娃娃农园部分伴侣植物表

除此之外,娃娃农园还栽植了具有驱虫功能的植物,如鼠尾草、菊花、薄荷等。能够分解深层土壤矿物,给周围植物提供养分的矿工作物如蒲公英、紫草科聚合草属植物、萝卜等;对蔬菜起促进作用的植物如将薄荷、罗勒或者葱种在番茄旁边,不仅可以驱蚊蝇,还可以促进番茄的生长并提升其口感(见图17)。娃娃农园的伴侣植物(见表1)。

3 总结及展望

在生态文明与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其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和改变无疑是巨大的,使景观设计由形式化到生态意义上的转变,本项目作为对都市社区农园这一新起理念的生态实践,总结了以下2 点设计经验,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社区农园建设有所帮助:①景观设计时,应该将景观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善于发现最有价值的资源,懂得利用与发展;设计时要有系统观与全局观,考虑整个场地的生物链与生态平衡。②传统园林只是供游客欣赏,但是参与性不强,而都市农园则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深度互动的机会。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爱上种植蔬果,并享受自己种的食物的奇妙旅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运营及收获的机会,邀请他们走进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塑造景观,最终创造出一个不断变化且富有活力的场所。

猜你喜欢

农园娃娃植物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社区农园功能与策略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