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1980—2018)

2019-11-15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4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汉水音乐学民歌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441000)

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是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分支,运用民族音乐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方法对汉水流域内的音乐文化事象进行研究。最早提出该议题的乔建中教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区域音乐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汉水音乐文化初议》一文中指出,研究汉水流域“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汉水流域是汉水流经的地域,地处我国中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全流域地跨湖北、陕西、河南三省。汉水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连接在一起,使黄河与长江两大文明融合。他是巴蜀、荆楚、秦陇和中原文化的纽带,在中华民族文化构建过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图一 汉水流域地缘结构图

目前我国的江河水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由此构成了我国最核心的南北差异的音乐风格文化,南方的婉转与北方的豪放。汉水作为地方性的“江河”文化,有别于“大河“文化。大河如长江黄河,都被表述为文明的中心,有核心文化;相比之下“江河”文化的特征在空间上比较分散,很难形成一种文化核心让人觉察。2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正是期望以这样的“江河”视域来观照中国的音乐文化,注重地方性知识,使江河音乐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民族音乐学新的研究范式得到更多地关注与参与。

本文讨论的汉水流域仅指汉水干流流经地区。汉水流域音乐在这里指的是,产生于汉水流域的音乐,本文特指该流域内土生土长的传统音乐。基于乔建中《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初见》中的汉水音乐文化资源一览表,将本地域内的音乐品种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来源为CNKI中国知网,时间范围限定于1980至2018年;搜索范围包括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集、内部资料及报刊等。笔者将梳理国内汉水流域内的音乐文化研究成果,敬请同仁指正!

一、集成时代3的汉水流域音乐研究

从1980年开始的二十余年,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展开,这时期汉水流域内的音乐文化研究工作主要为搜集以及资料的整理和编撰。上游汉中地区市县文化馆开展了民间音乐普查,先后编写了各县市的民歌集、民间器乐曲集、戏曲音乐集。4紫阳县收集民歌上千首,编印了《紫阳民歌集成》四册。1988年,集成中的第一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出版。这一巨大成就,在民间音乐采集史上是空前的。

在集成的基础上,很多学者以各地区的民间乐种为对象,进行专题采集和研究,完成了为数甚多的研究成果。翟连保在《论陕南民歌中之乐段结构》一文中对陕南民歌乐段的结构归纳出四种方整性结构、五种非方整性结构,并对民歌的调式、调性转换进行分析。方妙英将楚地民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其归纳为楚宫、楚徵、楚羽三种体系5。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一文根据汉族民歌风格的差异,将其地理分布划分为十个近似色彩区和一个特区。文章提及水系江河对我国音乐文化影响深刻,为他后期在“音乐地理学”学科概念以及水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提出奠定了学术基础。

汉水流域地方戏曲剧种繁多。汉水上游汉调二黄的理论取得一定的成就,学者以及安康汉剧团的一批专业人员对汉调二黄的音乐形态、流派、音乐表演创作、音乐历史源流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6在声腔方面,以朿文寿7、刘正维8、苏子裕9为代表的音乐学家展开了关于汉调二黄与京剧声腔的关系的探讨。

以史新民为代表的音乐学者们开始对武当山道教音乐展开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道教音乐专著《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伴随着西方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兴起,许多学者们开始在音乐本体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进行了音乐文化的阐释。如杨匡民《今昔楚声探》中提出湖北地处汉水下游,湖北音乐是楚文化的遗存。

二、后集成时代的汉水流域音乐研究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研究对乐种进一步挖掘的同时,开始主要围绕“非遗”展开。紫阳民歌、汉调二黄、武当山宫观道乐等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十年又有大批民间音乐入选国家、省级的非物质遗产名录(图二所示)。

图二 汉水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截止2018年)

这一时期代表性研究有王晓平《论紫阳民歌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分析》中认为紫阳民歌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充分说明了历史时期该地所具有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是多元化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晶。张明庚在《向坝民歌起源·发展探究》中指出,鄂西北民歌流传区域曾是先楚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并形成鲜明的长江文化和汉江文化。

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学以及仪式学理论等研究观念被运用到传统音乐研究中,以曹本冶为代表的仪式音乐研究在音乐学术界启动。随后汉水流域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硕果累累等。武当山脚下的吕家河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其中臧艺兵《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作者将历史口述史理论引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运用多种理论等对吕家河民歌手进行社会与历史语境的阐释,同时考察了民歌手与汉水地域文化的关系。方李莉《草根艺术——陕南民间戏剧考察研究》一文用日记体的方式记载了汉调桄桄和汉调二黄两个戏种的考察过程,颇具人类学视野。在乐器与器乐方面,史新民在《“巫音”探源》对汉水流经的鄂西北荆山地区的古老乐种“沮水巫音”进行研究,推测沮水巫音是古楚人信巫重祀的遗存,指出其与荆楚音乐文化的血脉关系。

三、近年来的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

随着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跨学科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诉求。同时这一期间汉水流域内的音乐文化挖掘搜集工作继续,不少学者还进行了学术回顾与反思,如阮润学《对湖北地方戏曲的回看和思考》等。

这一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仍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随着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生增多,汉水流域研究力量也不断增加。纵观本阶段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文章,多数为通过个案研究对音乐与人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者的思考大都体现在关于非遗传承保护与应用。值得思考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非遗运动不仅改变民间音乐,同时也改变民间艺人。一首民歌记谱离开艺人并不能成为音乐,当我们音乐研究者把民间艺人送上非遗文化的舞台时,我们更要从这些音乐的主人视角来思考如何真正以最大的自信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

作为一门外沿广阔的学科,当代学术思潮与民族音乐学的碰撞,为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土壤。如王晓平的博士论文《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用民族音乐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跨学科交叉的理念,勾勒出汉水上游陕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全貌。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区域音乐的文化结构理论,并提出形成“区域音乐学”学科的可能性,对汉水全流域音乐文化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向文《湖北田歌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音乐文化研究,试图分析出更为精准的客观规律。

不少学者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学术探讨,康平在《鄂西北丹江口丧葬仪式音乐中的女性解读》中运用社会性别理论,针对丹江口丧葬仪式空间中的女性亲友和女性艺人两种身份的女性进行人类学解读。朱瑞《尘嚣中的比丘尼梵音——汉口棲隐寺及其佛乐》中通过田野阐释性别身份对于女性参加佛教音乐活动的影响。孙晓辉《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的考释》对汉水孝歌阴锣鼓和薅草阳锣鼓传播过程中的手抄本里音声符号和音乐术语进行考察,从符号学意义的角度诠释地方性知识。

四、结语

音乐可以使人在自己的文化体验框架内进入到群体共享的体验中,其本身能够表达群体的价值,而群体使人有真正的归属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文化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族也是人数最多的民族。“汉”造字的本义就与水流有关,由历史传承至今的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现象是复杂多样的。由衷的希望学界的同仁能够更多的去探索汉水流域的音乐密码,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歌与人,去理解那些动人旋律所蕴含的厚重的人类意义。

注释:

1.乔建中 《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初见》[J].《黄钟》,2017.1

2.黄玲《流动的家园:”江河文化“的中国范式与家园遗产》[C].第十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10.

3.乔建中在《后集成时代的中国民间音乐——关于55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报告的报告》[J].中国音乐学,2010.3/4 一文中将1979—2009传统音乐现代整理的三十年称为“集成时代”或“集成编撰时代”,将“集成时代”后续的“非遗保护时代”称为“后集成时代”。

4.黄公亮《汉中民歌选集》[M].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12.

5.方妙英《绚丽多彩的湖北民歌》[J].湖北广播增刊,1980.11《论楚宫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J].中国音乐,1982《楚声赶句子音乐结构》[J].厦门大学学报1988.4《论楚羽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J].黄钟,1997.2《华夏楚声穿号子结构艺术》[J].1999,4亚太地区民族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

6.朿文寿《汉调二黄的地域流派及其沿革》[J],陕西戏剧,1983.9;鲁盾《谈汉调二黄的打击乐》[J],陕西戏剧,1983.10;江树业《巴山汉水飞流韵》[J],当代戏剧,1998.8等。

7.朿文寿《陕西二黄源非湖北》[J],戏剧之家,2005等

8.刘正维《梁山调腔系论证》[J],音乐研究,1983.3刘正维《汉调出世及其声腔特色》,[J],戏剧之家,1998.4;刘正维《汉调面世与皮黄腔的个性》,[J],1998.5;刘正维《从谭腔看汉调的划时代贡献》[J],1999.2;刘正维《汉调与“风水宝地”》[J],戏剧之家,2001.8等

9.苏子裕《“京剧声腔源于陕西”质疑——与朿文寿先生商榷》[J],戏曲研究,2005.2等

猜你喜欢

汉水音乐学民歌
与时偕行:当代藏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实践与运用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展望研究
秋思
春来汉上
立春日抗疫有感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
——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