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作品分析
——以《死神与少女》为例

2019-11-15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席勒表现主义死神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埃贡·席勒在他的画作中,绝大多数是人体绘画作品。与主流画家不同的是,他笔下所创作的是扭曲的、如枯枝败叶一般的人体。他对笔下客观世界的人物进行了主观透视变形的处理,形式感的增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留下了探寻着自我存在的痕迹。席勒虽然像一个艺术“殉道者”一样饱尝苦难和嘲讽,但却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光辉照亮了欧洲艺坛,成为杰出的现代表现主义画家。

一、席勒与表现主义

席勒作为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的代表,他的早期作品中受其老师克利姆特的影响,不论是题材还是线条的处理都十分相似。作品也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如果说克利姆特是从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那么席勒则是纯粹进入了表现主义天地。

表现主义的成员因其信奉的政治、哲学观点的不同存在着差别,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对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扭曲来传达恐惧、死亡的主题。席勒的后期作品也受其影响,他的造型夸张,线条大胆放纵,就算是客观的静止的形态,经过他的处理也会变的躁动不安,对于人的心理和情感也毫不掩饰的表达出来。生与死,欲望与恐惧,夸张的刻画神经质的情绪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来透露着“病态”的美。

在画作《自我预言》中,画面中身着黑色外衣的为席勒(自画像),他的正面面向观众,僵硬的位于画面正中,像是在凝视着什么一般。死神在周围徘徊,如鬼魂的白色席勒从身后拥抱他,紧紧抱住代表生命的席勒,象征着生与死的不可分割,死包围着生。这种怀抱在死亡即将到来时显得温暖起来。另一幅《死神与少女》,也表达了死亡的归属感。

二、席勒与《死神与少女》

1.画作背景

1911年,席勒还在探索自己的绘画风格,遇见了沃莉·纽齐尔并相识同居,为他担任画作模特。作品创作于1915-1916年,此时的席勒由于经济等原因,选择了与爱迪丝结婚,而不得不与沃莉分离。在席勒得知沃莉死于猩红热病后,他把《男人与少女》这幅作品更名为了《死神与少女》(图1)。画作中无处不体现出席勒的无奈与情人分离的恐惧与痛苦,而与离别、恐惧相比更显忧郁。

图1

2.画面中的感知

《死神与少女》几乎沿用了克林姆特式的构图,映象中的死神是席勒自己,少女则是沃莉。席勒与沃莉的分手,掀起了他对沃莉无尽的思念,而后席勒想要与沃莉见面,却遭到了沃莉的拒绝。想要见面与分别的失落、忧伤,两者难舍难分,依恋纠缠,通过画笔展现在画作中。画中死神身着黑袍,俯身靠向少女,并将其紧紧拥入怀中。少女极度紧张,却又用她那无肉的手臂拥抱死神,依偎在死神的怀中,仿佛身心要融化一般。少女的手臂成为骷髅,与她强壮的双腿形成鲜明对比。她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将死神看作是是一种解救,一种安慰。死神的脸上带着无尽的怜悯和全部的温柔,俯身倾耳于少女,似乎在倾诉,又或是抚慰。席勒的画中无处不在的矛盾在这幅画中也是清晰可见,画中人物的惊恐不安的神情,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相互纠缠,在视觉与心理上带给人们冲击。画中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意向上,色彩的运用同样充斥矛盾。

3.技法的表达

明暗,色彩正是西方艺术家写实作品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抓住观者心神的重要武器,通过明暗,色彩来渲染氛围,表达自己的情感基调,烘托气氛,抓人眼球,引人深思,将观者带入自己在画中所营造的世界,感受画中人的情感,引起观者的强力共鸣。《死神与少女》选用了红、黄、白、黑四种色调,背景运用了大量黄色充斥着画面,令人激动与兴奋,而少女红色的短发与衣服同样也是充斥着激情,席勒用琐碎的色块,将少女的红装刻意夸张化,也象征着她火焰般炽烈的欲望。黑,是死神的渲染着死亡,恐怖的气氛。死神的黑,沉寂却又安宁,邪恶却又救赎,与少女的红紧紧交织,节奏强烈,让作品富有更强烈的矛盾对比效果。色彩是一种极其具有吸引力的造型手段,块面的色彩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感受的。色彩的组合与变换,画笔形成的笔触痕迹以及颜料的堆砌所形成的肌理,通过席勒微妙的组合运用拨动着观众的心绪,给人忧郁的心碎感。

画面中所运用的厚重的笔触,在具备西方艺术的写实性的同时,也运用大量的直线塑造形象,或是夸张形变起伏感强烈的几何造型,带来简单,直接,粗暴的视觉冲击。在夸张的同时,突出表现死神与少女的客观形象,做到既真实自然,又对立荒谬。席勒在画中运用了大量的暖色,而凹凸不平的,看似毫无章法,生涩的却又富有张力的笔触、块面,使暖色的画面不在温暖,给人希望,带来的却是一丝丝淡淡的冷漠忧伤。席勒与传统画家不同,他通过扭曲,夸张等形式,无论色彩,构图与塑造,都表现着自己绘画的放肆,桀骜,与现实的反抗。他甚至不受传统的光线、明暗、色彩和体积等方面的制约。《死神与少女》带给人一种紧张,绝望,恐惧的气氛。死神与少女的碰撞带给观众的是直击心灵的紧张,也是是一种慢慢渗透的绝望。席勒通过这副作品表达沉浸在自己内心的深深的悲哀与忧愁。

三、结语

席勒的艺术风格其实也是一种当代功利社会的缩影。老一辈中国艺术家大多受乡土美术影响,新时代的我们摆脱伤痕淡忘了乡土,更关心自我精神,席勒对国内的影响会更大,但这种丧失了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终是不符合中国特色艺术形式的,所以,在研究学习中要注意批判。传承中国民族精神,绘画中带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传承文化血脉,才是中国路线,对席勒的借鉴重不能形成风格。

猜你喜欢

席勒表现主义死神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席勒的烂苹果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死神来了地球版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THREE BODY THE THIRD
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