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实体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
2019-11-15杨昊霖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昊霖/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21世纪,以金融业、博彩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以“钱生钱”为显著标志的虚拟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社会一般利润率下降、法律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数额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小额资本放入了股票等投机领域。于是虚拟经济借助信用制度的平台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无限扩张。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上关于“去工业化”的呼声也愈发激烈。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研究部署了加强实体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日后实体经济的茁壮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加强实体经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经历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团结带领人民穿过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是立党立国的根本,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党建工作对加强实体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1]因此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她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种意识形态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决反对多元化指导思想的错误观点。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2]因此积极推进国内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努力建设百姓满意度服务型政务对于提升加强实体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强实体经济建设
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得出的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3]最近比较热门的“抢奶粉”、“抢马桶盖”热潮使得国内居民的消费和国内生产之间的矛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民的需求下降了,对应的供给侧相应的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种情况,单纯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会加剧结构性调整的难度。[4]
因此,为了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强实体经济建设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将提高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改革来整合供给侧的结构性,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来促进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制度性改革;其次,利用产业优化重组来达到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产品的质量,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5]
三、通过完善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来加强实体经济建设
(一)打好政府和市场的“组合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要顺利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不断地完善市场制度。一方面要尽快消除不合理的行政体系,坚持“放管服”,简政放权,通过对市场改革使市场竞争体制更加公平,充满活力。加强“看不见的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只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来解决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不确定的创新领域和关键性领域,应该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消除产业结构中的障碍。因此,要顺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实体经济建设,要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主导,合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6]
(二)坚持制造业和国家创新驱动相结合
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相结合。一方面,要将制造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要与做大做强制造业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支持政策和举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建设。[7]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实体经济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管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切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和市场在实体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我党高度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实体经济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发展实体经济的自觉能动性。
进入新时代,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实现人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条件。这些生活资料和条件正是各种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人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满足不了,那么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空想。因此我国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引导、调动实体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实体经济建设的能动性。
其次,我们要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的难题。
发展实体经济的难点在制造业,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攻坚期、深水期,多元的经济形势正在渐渐改变着实体经济。为此,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首次提出到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纲要,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战略机遇,我国将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将中国速度与中国质量有机融合,将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逐步形成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金融体系和人力资源相协调。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推进中国制造革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