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下高职思政教育研究
2019-11-15孟振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孟振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早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汇报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过“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理念。何谓工匠精神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执着于打造行业内最卓越、最优质的产品质量;第二,通过坚持、耐心和专注来造就新方法新工艺;第三,始终保持严苛的检查,从各方面确保一丝不苟的质量;第四,追求完美和极致,注重细节。追根溯源,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观念,只是在最近这几年才被重新放入大众视野中,并且进一步的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的思政教育中。相比而言,对于工匠精神的反思与理解从某种程度上和高职教育是非常贴合的,在思政教育的方针中,工匠精神带来的意义是长久的也是深刻的。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思政教育研究
自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工匠精神的相关记载。在手工业单独分离出来以后,各种从事不同手工生产行业的工匠逐渐出现。手工业从业者根据生产内容的不同而被分为类似屠宰匠、花匠、画匠、裁缝、木匠、石匠等职业。工匠意指拥有者工艺专长的手艺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加工,制造,钻研其中的技艺以求得技能的提升,因此工匠精神就是代指其不断琢磨、精益求精的精神。现代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在于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核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境界不谋而合。如诚实守道、爱岗敬业等理念都代表了当代社会对职业人素养的需求,工匠的精神在于对自己职业的坚持,对于作品的品质有更高的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爆出诚信、敬业,有毅力,有耐心。因此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研究来说,工匠精神无疑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每一个高职人都应当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不可一味的重复,停滞不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的钻研,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忘初心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景。同时工匠精神能够被大范围的于高职思政教育中推广,也是在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对于技术的追求,与对于自身素养提升的追求也是同样符合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求。作为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需要主动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挖掘工匠精神内涵能够有效的帮助高职思政教育者开展教学工作,将其应用于学生的意识、态度、抱负、思想道德建设中去,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三、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职思政教育者而言,所谓的工匠精神并非停留于字面意义上的死板的精神,其更多的是一种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将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可以让学生们形成内在的自觉,并通过学习、生活、实践来践行。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技能教育与品德素质教育并重
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良好的品德素质,才可以在现代越来越自由的社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哪怕一个人拥有再高超的技能水平,若是品德素质低下,也会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于社会发展有害。因此加强高职思政教育,培养拥有较高品德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基本需求。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信仰,通过工匠精神与工作学习的结合,可以让广大的高职学生对生活学习充满热爱,工作精益求精,从精神上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其技能水平的同时完成品德素质教育,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工匠精神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产物
伴随着工匠与其工艺的沉淀,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了一种鲜明的精神意旨,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传统匠人通过自己的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如今,我国强烈需求专业性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与以往工匠的内涵不谋而合。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职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其面向岗位的人才培养属性,应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内涵,并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标尺
作为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政教育是保障有品德,有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思想,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能够指导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钻研职业技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这都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的职业标尺。
四、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维度
高职的一项重任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其主要的职业价值观由工匠精神组成,重要的精神特质有创造、创新、耐心、专注、敬业、专业。这些精神特质也是展现高职院校各方面实力的重要指标。发挥独属于工匠精神的价值,强化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做的是从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等多方面来进行改进,逐步渗透。目前,很多高职学生有频繁跳槽、缺少坚守、眼高手低的情况,如果学生没能拥有一个正确端正的职业态度,在实现自我未来发展的规划上就会显得更有难度。
(一)工匠精神带来德艺并举的价值
“德”是指恩德、作风、品德,“艺”是指纯熟的技能,“德”和“艺”的统一就是德艺并举。“德”和“艺”的结合,通过“艺”来体现“德”,并将将“德”这种精神融入“艺”中。不难看出,德艺并举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去学会做事,面对工作,不偷工减料,面对利益,不贪图各种诱惑,用高超的技艺来实现人格魅力,从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践行“理想人格”。
(二)工匠精神倡导敬业乐业的价值
在古代,赵晔就曾在《吴越春秋》一书中生动描述了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莫邪铸剑“断发剪爪,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干将铸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无论是干将还是莫邪,对于铸剑这一过程都极为严格,对于铸剑的敬业精神和执着不放弃在现在也成为了至臻至美的代表。无独有偶,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也非常认可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设立为了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比如,日本品质卓越的马桶盖就是体现工匠精神的细节之处;德国制造始终把信守承诺、勤俭务实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并认为是高品质的职业标准。
(三)工匠精神宣扬知行合一的价值
王守仁曾经提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行合一也由此而来,在亲身躬行中融入知行合一,做到统一实践和认知。黄炎培也曾通过反省学习中倡导实践与读书的融合,提出了做学合一这一观点。高职教育只有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融合,才能体现出职业性,尤其是针对人才培养,要适应岗位要求,顺应市场发展,关注市场需求。除此之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策略的实施都离不开知行合一。
五、结语
目前的高职教育已经无法脱离工匠精神的熏陶,高职教育提高教育职业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强调学生态度、思想的养成。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要和学生共同渗透学习工匠精神,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思政教育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带领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如果教师想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做好自我思想高度的养成,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同时要通过工匠精神,通过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夯实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想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并且贡献的信心。以工匠精神丰富校园生活,影响学生思想意志,让教师学会通过思政教学来强化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