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视域下韦勒克的“文学性”观念探析

2019-11-15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文学性俄国

■薛 伟/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对于现代西方的文学来说,“文学性”一直都是他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一开始的俄国的形式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它们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以文学性为主要的核心问题,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划分文学和非文学,使其界定分明,人们不会因此混淆,大大的凸显的文学的特性。

我们可以看出韦勒克的“文学性”是处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中心,由此来探索文学性的观念,而韦勒克的“文学性”在这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文学性的提出:文学与非文学的分界

(1)我们都知道韦勒克毕业于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而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语言学派的奠基人之一的马蒂修斯就是他读博士时的导师,韦勒克自己也会积极的参加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语言学派的活动,因此他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了解了俄国的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韦勒克并没有停留于原有的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而是借此查阅了许多资料,将自己的文学性提升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韦勒克眼中文学性不只是单单的文学形式上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2)之前的文学性人们只是单纯的把其归结于语言形式,但是韦勒克不同,他把文学性归结于三种性:创造性、想象性、虚构性。只有满足于这三种性,那么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文本,那么这三大性中,在他看来虚构性尤其重要,虚构性是在不影响其文学作品的价值的前提下,把著作进行了修饰美化。但同时韦勒克也说明了,这样的标准并不是为了去判断这个文学作品的优劣。

(3)在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跟俄国形式主义对比,更加突出了文学性的重点,除此之外,跟俄国的形式主义相比的话,内容上比其严谨了许多。韦勒克在文学上还专门研究了如何区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来显示文学的核心地位。在学界上,韦勒克区分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是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外部研究包括:文学的心理学、历史学、但是这些外部的文学并不是创作文学的首要前提,只是创作文学的条件和环境。而真正重要的就要数“内部研究”这个才是对文学有巨大帮助的,能触及到文学的本质。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俄国的形式主义或者韦勒克,他们都是通过文本来传输文学性的知识,我这里所说的文本就是我们平常书上看到的,不是我们后面所认识的泛文本。在他们那个时代没有考虑到后面文学将会面临的问题,只能打破传统使之文学走出来。

二、文学性的蔓延:打破困境突破边界

(1)美国的解构主义对文学性这个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讨论。他们说对文学不是为了寻找文学的定义,而是为了去了解文学的本质,这个观念的提出者便是卡勒。他对文学的认知就是把文学性这个问题向非文学方向扩张。其实文学性这个东西早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地方,只是未曾发现其存在的特性。在世界上,我们认为的文学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在我们学习的哲学、历史及法律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文学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存在。

(2)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俄国形式主义文学跟解构主义文学作对比了。俄国形式主义文学主要是太狭义了,只在乎于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学性,而文学作品以外的便不称之为文学性。而解构主义文学不同,强调了除文学作品以外,其他文学的重要性,这是比较广义的文学性。当下这个社会,我们所认识的文学,已经不是单纯的文本式文学,它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渠道,比如:影视、网络、影像、电子文件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3)文学终结论是解构主义提出的,他不仅仅只是提出广义上的文学,还提出文学终结论,为什么要提出文学终结论,那是因为他们认为所谓的文学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因为文学的衰弱,跟文学的蔓延那是有一定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文学的衰弱,使其要寻求新的存活方式,那么到后面才会有之前的对文学的研究转化为文化政治领域方向。在转型的时候,那些文学研究者,把眼光投向了除了狭义上的文学以外的事物中去。比如:路上看到的广告,电影、电视、文章、等等都有一定的文学蕴含其中,那么我们在这里说的文学那就只是在解构主义者眼中的文学,这样的文学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这样的文学的扩张,在文学史上也是饱受文学研究者的争议的,有的人反对也有的人支持这样的转变,反对的人认为,这样失去了文学原有的研究意义和文学的本质认为这样的文学只是穷途末路,再怎样折腾文学都不可能发展起来。那么支持的人就认为这是文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那么现在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反对或者支持的是对还是错的,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就是这是不失一种好办法的探索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文学性的前途等,我们要看的是韦勒克关于文学本质的描述,及解释。在解构主义上又怎样才能适用?

(4)韦勒克的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我们把之放在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上相信也是一样有用的,对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来说,只有满足这三种特性那么才能称之好的影视作品。因为没有虚构性的作品虽然讲诉了事件,但是不足以吸引群众,往往来说吸引群众的故事都是带有一些加工,让其更加鲜活。而创造性,就更加好说了,没有谁喜欢千篇一律的事物吧。那么想象性呢,在影视作品中,一定要有让观众有看下去的欲望想知道后来的结果发生了什么,如果是那种一眼就能知道结果的影视作品那么观众又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三、韦勒克的文学性观念:承上启下

(1)从俄国的形式主义到后来的解构主义的演变,文学性在这期间发生无数次的变化,对它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最有影响作用的就要算韦勒克文学理论了,我们从文学理论这本书中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韦勒克认为的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性。在这里我们还关注到韦勒克对文学性进行推广,这也为后来的文学性这样的一个概念向英语学术界推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使之成为英语学术界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的道路。

(2)我们可以根据韦勒克这样的观念,我们可以追溯到,“文学性”扩张对于我们现在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我们先想想文学性的扩张对于文化领域来说肯定是开辟了全新的领域,那么我们就要用文学性去判断这样的领域是如何的。那么优秀的文学必然是要满足于时代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意义,能让别人不断的欣赏和获得全新的体验。虽然在这样的社会中,已经很少人会去品味文学性作品,但是文学的创造道路本身就是漫长而艰辛的,也许现在无人欣赏的大众文化,也许到后面会成为以后的传世之作,这也是说不定的事。

(3)现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便利,但是也是文学终结的时代。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文学终结,他们只是互帮互助的一种关系,文学性不可能脱离文学,它更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性的向外扩张也就相当于文学的扩张,那么文学与文本永远都是人们获得文学作品最直观的途径。

四、结语

文学的研究与其著作离不开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理论,文学的理论对文学来说,研究的是其原理,溯源、标准等其他方面。文学的研究就是对所谓的文学进行归纳,然后提炼出更为有价值更为有用的文学,然后以此来构成文学的写作的框架。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文学性俄国
Q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
七颗钻石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重塑与解构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疯癫亦梦幻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