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内涵的挖掘

2019-11-15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铜矿遗址文化

■周 霁/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的金湖之畔,被业内专家称为可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宣传策略等诸多原因,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在旅游市场上长期处于秋月春风等闲度,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本文从文化内涵挖掘的角度,对如何做大做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旅游市场进行初步探讨。

一、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每个景区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如果能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景区必然会名声大振,游客爆棚。武汉东湖的景观丝毫不逊于杭州西湖,水域面积更是远超西湖,但为什么在游客的心目中西湖的魅力就是比东湖大?原因在于西湖演绎过白蛇和许仙的爱情传说。大冶小雷山和襄阳古隆中的山水风光不相上下,但前者默默无闻,后者声名远播,不就是因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曾在古隆中隐居过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景区文化对于景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景区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有形的,只要肯花钱,很容易打造。精神文化是无形的,挖掘难度大,但一旦挖掘出来后就会产生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文化内涵,重点就是要深度挖掘它的精神文化,要通过对铜录山古铜矿遗址采掘工具、开采方式、冶炼工艺、铜炉构造、炉渣成份的深入研究,将其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准确地总结提炼出来。

1973年至1979年湖北省博物馆组织对铜录山古铜矿遗址进行第一轮发掘,清理出7个露天采场和18个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地下开采区,发掘古冶炼场50余处,古炼铜炉31座(春秋时期8座、战国时期6座,宋代17座)。2011年至2015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树祥研究员带队对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启动第二次发掘,从采矿方式、井巷支护技术、采矿工具、地层及陶器分期、科技手段分析及测年数据等5个方面,重新考证了铜录山的开采年代。最新从铜录山古代露天采场出土的两件篮纹陶器,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测定,距今4600至3880年,属中国夏朝早期。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一座座密如蛛网、迷宫般神奇的古老矿井,揭开了中华民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原料铜从哪里来、怎么开采、如何冶炼的历史之谜。1973年湖北随县出土了重量达5吨多的东周曾侯乙编钟,随县与铜录山不远,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曾侯乙编钟所用的铜原料取自铜录山。同理,1965年湖北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的吴王夫差矛所用的铜原料都取自铜录山。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被发掘以来,大量的出土文物、翔实的历史资料、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无数次的严密论证,反复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论断:铜录山古铜矿是人类有史以来采矿时间最早、矿区规模最大、冶炼水平最高、持续生产最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矿区,是中华矿冶文明的活化石,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发源地。这既是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也是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核心价值。

二、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主旨精神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主旨精神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铜录山古矿工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科学实践中所锻炼出来的不畏艰险、敏思笃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作风和斗志是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主旨精神。这种主旨精神贯穿在铜录山古矿工们找矿、采矿、炼矿的全过程。

其一,找矿的步步探索。铜矿资源埋藏于地表之下,38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不像现代社会可以借助精密的探矿仪器,找矿极其困难,但铜录山古矿工们没有被困难吓退。“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大冶县志》这段话是对铜录山铜矿孔雀石出露地表情形的生动描述,古矿工们首先就是根据这种露头矿体找到矿源的。根据某些植物的生长对金属元素的特殊依赖性找矿是古矿工们又一发明。铜录山地区铜矿指示植物有以海洲香薷、蝇子草、鸭跖草、白茅和狗尾草为优势的植物群落。其中鸭跖草属于铜超富集植物,古矿工们可以据此准确地判断出密布在铜录山上的铜矿资源。更令人称奇的是,古矿工们最晚在战国时期就掌握了依据矿物共生理论寻找矿源的办法。《管子·地数》就说:“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这种描述与铜录山矿床的特征相吻合。

其二,采矿的层层推进。铜录山古铜矿采矿最初是露天开采,当开采距地表深20米至30米后,往往会因采坑塌方、雨水浸蚀等因素难以继续开采,铜录山古矿工们又与时俱进,发明了地下井巷开采技术。地下井巷开采技术是一次采矿的大变革,较好地解决了矿脉追踪、井巷围岩支护、井巷拓展、通风供氧、排水、照明及提升等系列复杂的问题。随着矿石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井巷支护等系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铜录山古铜矿井巷开采的断面也不断向更加规整、高阔和纵深方向发展,采掘深度可至地下近百米。从露天开采到地下井巷开采的转变绝非一日之功,我们不难想像,铜录山古矿工们在探索、发明、掌握成熟的地下井巷开采技术的历史进程中受了多少伤、流了多少血,牺牲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其三,炼矿的精益求精。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发现的8座春秋竖炉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炼铜的最高水平。模拟实验证明,这种竖炉可以连续加料、连续排渣、间断放铜,性能好、炉龄长、操作简便,每炉日产铜不低于300公斤,而且它的风沟技术比西方早1000多年,能将炉温很好地控制在铜的熔点温度1100℃至1200℃之间,从而保证了炼铜回收率。现代科学仪器对其遗留下来的粗铜块和炼渣进行检测分析,其粗铜纯度达 94%,炼渣含铜量仅为0.7%。铜录山古铜矿炼矿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和现代铜矿的冶炼技术相差无几,令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

铜录山地区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高超的炼铜技术,长期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公元前879年楚王熊渠灭鄂以后,封其子熊红为鄂王,定都鄂王城,控制了铜录山古铜矿,将铸造兵器的铜矿资源据为已有,使南蛮之地的楚国国富兵强,青铜铸造技术冠于列国。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不畏艰险、敏思笃行、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主旨精神间接成就了楚国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丰功伟业,谱写了荆楚大地“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历史佳话。

三、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市场定位

公元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在铜录山至栖儒桥一带设置大型采矿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公元967年南唐后主李煜将“青山场院”升格为县, 取铜录山地区“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从始开创了大冶1000多年的建县史。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曾经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的铜录山古铜矿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1973年才被偶然发现。平常到遗址参观的游客寥寥无几,即使是在重大节假日或旅游旺季,也见不到几个游客的身影。参观过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游客纷绘吐嘈遗址参观范围太狭小,参展文物看不懂,观赏性和娱乐性不强,十分钟就逛完了。由此可见,做大做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旅游开发市场,提升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观赏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必须大力弘扬遗址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旨精神,并且还要将这种核心价值和主旨精神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首先,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擦亮中华矿冶文明活化石和世界青铜文化发源地这张名片。由于认识上的短见,1991年8月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主管部门上报国务院批准的遗址保护范围仅为5.3公顷,为之后长达十多年的旅游开发制约受限埋下了隐患。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新保护规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新规划将遗址的保护面积扩大到560余公顷。2013年铜录山古铜矿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选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力促其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6年大冶市政府宣布启动铜录山大遗址公园规划,将以铜录山古铜矿遗址为核心,在周边地区打造青铜小镇和古建基地,同时沿长流港打造观光带,形成一主两翼一带格局。笔者的理解是,保护规划是开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保护规划和开发规划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划,不是一回事。如果将铜录山大遗址公园规划视为开发规划也不是说不可以,但仍然需要加以改进和补充,公园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处处体现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旨精神,遗址公园的建设一定要形象逼真地还原铜录山古矿工找矿、采矿、选矿、冶炼、墓葬等环节,使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能刻骨铭心地体验一次穿越时光的矿冶之旅。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全力推进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对外宣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旅客。如何推进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对外宣传,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每年举办一次高规格的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文物专家、考古专家、文化学者参加,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和开发诊断把脉,出谋划策;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以弘扬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为主题的小说创作大赛,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特别优秀的作品甚至可以重金聘请重量级导演将其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说不定还可以创造票房纪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每年与中央电视台知名综艺栏目组联合制作一台宣传推介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歌舞晚会,并通过歌舞晚会向全国观众现场征召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形象大使;此外,还可以考虑仿照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模式,在遗址内建设一个中华青铜器展览馆,将全国各地出土的具有典型代表的青铜器按照1:1的比例进行复制收藏,届时游客不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就可以观赏到诸如后母戌鼎、四羊方尊、青铜大立人像、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秦始皇陵铜车马等国宝级青铜器复制品。通过这些精美青铜器的展览,我们要正大光明地向游客灌输一个信息:这些国宝级的青铜器,其最初的原料来源可能都出自铜录山古铜矿。

总之,在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挖掘上站位要高,视野要远,格局要大,不要畏手畏尾,切莫急功近利,切忌鼠目寸光。大力弘扬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核心价值,继承发展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文化的主旨精神,做大做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旅游市场,既可以传承矿冶历史传播青铜文化告慰远古先民,又可以打响旅游品牌增加旅游收入造福一方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猜你喜欢

铜矿遗址文化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上京遗址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谁远谁近?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