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运用“慎独”改进完善学生德育教育

2019-11-15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熏陶道德修养道德教育

■舒 浪/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慎独”思想历经长期成长演变,其蕴含的道德教育内涵与形式对现代高校德育工作是极其有借鉴价值的,形成了极其深刻的蕴涵与比较完备的框架,把它应用到高校德育上必然会带来很好的成效。

一、注重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

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管对于自身还是对于社会都具备重大价值。道德修养是人根据特定的道德标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境界,经过自身改造、自身陶冶而塑成的高尚品质。“慎独”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康的社会道德氛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有利于形成道德规范,对促进现代高校德育形式的改变拥有重大作用。使学生增强道德自律,应当主抓道德修养,可以主要从知行统一、不耻下问、省察克制等几类层面进行。

(一)学思并重

不仅要热爱学习,也要经常动脑筋思考,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伴随市场经济的进程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利益与成分构造越来越复杂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纷繁交织的事件,假如学生不能实现独立思考与主体判断,就很难做出合理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较强的辨析本领。而道德教育就应当发挥“慎辨”与“慎独”的品质,引导学生经过主体选择、理性思考,确定自己的价值理念,培育学生对日常事务的自主思考本领。在平时的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工作者经常忽略了同学生的平等沟通与双向交流,让学生难以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进而不能做到道德自律,这对于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阻碍作用,易导致其独立思考的本领与认知技能不足。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事实上是不承认人的客观存在,并且没有将人作为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一般个体来看待。所以,在高等院校德育工作中,德育教师应当多了解学生、支持学生,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才能加强自身约束、自身管理,不断提高道德感知。在德育中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指引学生学会“静心”是一类关键的形式。因为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不只要“合群”,也应当善于“独处”,学会“静心”,这样才能克制自己的浮躁,才能自我反省、做到抑恶扬善以及修身明德。

(二)知行统一

道德具有实践性,因此道德教育也具有实践性。道德教育假如脱离了实践性,就会变成空洞的说辞。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发扬“慎独”与“慎隐”品质,使学生做到在独处或独知的时候也能自觉践行道德举动,使人内在的道德认知得到外化与落实。马克思提出人的思维、思考与品德交往是人的物质行为的产物,由此可见,道德从本质上也拥有实践性。知统一于行,就是将道德认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感知,培育道德感情,磨炼道德意志。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让人切实体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联,才能感知到人在现实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最终实现良好的道德品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激发人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其道德的自身建构,最终形成健康的道德品格。所以,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以“践行”为出发点,经过开展“宿舍文明日”、“道德新秀”评选等活动增强他们的道德举动。

二、关注、满足人的超越性需要,培养有“德性”的人

道德教育必须从更深层次发掘人类命运的始终以及人类未来的美好世界,用跨越现实的伦理观的思考,指引既存的道德现实,只有这样,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才会实现。

(一)构建意义性的道德知识

重视、满足人的跨越性需求,培育品质高洁的人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的道德认知,只有构建合理性的道德认知,才能使道德教育接近人的成长。这种道德智慧以及建立在人们的道德体验以及实践活动上的道德经验并非互相冲突而是互相包容的。道德智慧的培育必须构建合理的道德认知,而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就在于把道德知识视为科学知识来对待,让学生像理解科学知识一般去理解道德知识。它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知识,只是进行道德学习的一类方法,但不是最终目的,它必须通向人的旨趣以及价值的主体建构。德育不只是人在道德现实里的情感体验以及实践活动,更在于提高人的道德智慧,因为缺乏智慧参与的体会或认知不利于品德的养成。而人们所需的道德依旧是一种智慧的道德,但这种道德不只是客观的标准性知识,而是诠释现实旨趣的现实知识,也称意义性知识,建构意义性道德的基础是价值以及宗旨,是善良的、积极的、幸福的知识。高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并非舍弃道德教育的智慧品德,而是舍弃了对价值的追问。但在德育实践中,我们所看重的只是外在于人的美好、命运、希望的道德知识、社会先进知识,而这些和幸福与命运没有关系的知识极有可能损伤人的智慧想象与命运认知的理解。

(二)加强艺术熏陶

艺术熏陶指的是利用音乐、舞姿、绘画、文字、散文、影视等文艺作品的鉴赏活动、品评活动与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中接受影响与感化。增强艺术熏陶能够激发道德思考,道德思考不仅是一种伦理层次上的德育形式,更是一种实践的道德教育行动。人与人、个人和他人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对某个特定情境达到感情上的触动。增强艺术熏陶能够激发道德思考,为人们提供品德养料与智慧陶冶,培养其德性情愫。艺术熏陶存在于美育的一种层面,是一种乐中学的形式,带给人们艺术美的鉴赏,促进人的思考力与创造性,从而熏陶人们的道德品行,修炼人的道德世界,形成优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想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考,是一种道德反思,但我们注重思考,并不是企图用虚幻的想象代替现实充裕多姿的道德世界,而是力图提升德育的智慧力量,它重视人的思考技能和道德责任感。只有经过道德思考,才能让人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人必须善于思考,才会拥有智慧,才会超越自身,跨越现实,达到更崇高的道德理想,进而体会人的道德真理与幸福至善。就像笛卡尔所讲的,“我思故我在”,表明经过沉思即思考能让人追寻本我,追寻生命的价值与趣味。思考并不等于回忆过去,它是未来可期的一种方法,是开创美好生活的道路。增强艺术熏陶能够为学生补充道德养料与智慧熏陶,提升他们的想象力。而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在于抹杀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失去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义务,所以,高校在德育历程中,要提供给学生宽广的想象余地,给学生一种可以想象的真实生活,让他们灵魂得到平静,进而去想象人生的意义与趣味。所以,就得道德教育虽然拥有动人的充裕多姿的形式,但它对学生的举止标准与品德改造,并没有切实触动学生的本质灵魂,难以激起学生对生命价值与现实旨趣的追问,就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开展艺术熏陶,激发人的道德想象,培养人的德性情愫要关注下面几点:一是要触发学生强烈的反应,即采用合理的鉴赏方式及氛围,启发学生向往、敬佩、惊讶、想象等感情反应,提高其审美情愫与道德感情。二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影评、书评的创造,准确辨别高雅与庸俗,养成学生是非、善恶、真假的区分本领。三是培育学生鉴赏的兴趣,比如,在介绍某种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联系其创作环境、取材来源及奇闻趣事,并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环境,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本篇文章阐发了“慎独”思想带给高校德育教育的启发。首先解说了现今的的高校德育工作某些程度上存在“人学空场”现象,以工具价值掩盖了人的成长的根本价值,具备接受主义倾向而忽略了人的跨越性培养,注重道德他律却忽略了道德自律。接着介绍了应用“慎独”重新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理念,从接受走向超越,从器物走向人本身,从他律达到自律。最后介绍了应用“慎独”更新调整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重视道德修养,发扬学生的自主性,提高道德自律;关注现实实践、提升感情体验;重视、满足人们的超越性需求,培育品质高洁的人。

猜你喜欢

熏陶道德修养道德教育
用艺术熏陶家风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艺术熏陶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如此熏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花糕,我爱摆弄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