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之魔童降世》:东方神话原型的重塑策略

2019-11-15张晶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电影文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魔童

张晶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当代电影借用传统神话IP形象来重构电影叙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中尤以神话英雄故事最为常见,如在西方影片中古希腊英雄神话经常被改写成新的英雄叙事,又如日本影片中对民族神话中英雄的重构,为了符合时代审美特征与美学精神,在影片叙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英雄的原型加以重塑。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人格与精神魅力的某些特定神话人物原型也经常被征用被改写,这些人物形象多因文学与影视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在世人的神话认知范畴中也属于常识性的概念,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叙事重构与形象重塑,使其更具有时代性美学精神,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一种必要的影像书写形式。在东方神话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经典神话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封神演义》也不遑多让。在这两部著作中,各出了一个极具反叛意识的神话英雄被世人所熟知,其中一个是孙悟空,另一个就是哪吒,这两个形象不但在东方国家,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颇有影响力,而围绕这两个形象所产生的多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哪吒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多有涉及,其传奇故事也已经众所周知,围绕这一形象所改编的叙事也不在少数。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哪吒闹海》甚至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电影少有的巅峰之作。2019年,另一部以哪吒为原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问世,这部作品不但被誉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崛起之作,影片对于哪吒这一神话原型的重塑同样具有颠覆性,也使这一形象更符合当代的美学精神。

一、经典反叛原型的精神重塑

哪吒是东方神话中塑造得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哪”指“傩”,字意驱魅辟邪,“吒”字则是天地之始的第一声,也指正义,哪吒二字组在一起,意谓无往不利,不可阻挡,具有神威不可侵犯。在东方神话经典巨著《西游记》中,哪吒是作为天庭中托塔李天王三太子的形象出现的。其实早在唐朝就有了哪吒这一形象,《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在这之前,哪吒的原型就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如果追溯其形象的发展脉络,则与唐朝时佛教经典的引入有很大关系,在这一时期哪吒并不属于道教,而是属于佛教中的护法神,是北方多闻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在佛经中称其为三太子,哪吒手持的武器也与后期不尽相同。在佛经中记载的哪吒是手持戟,嗔目怒视四方,这与佛教壁画中的天王像有些类似。在明代永乐年间的《三教搜神大全》一书中,哪吒的故事开始形成最初的版本,其中的哪吒3岁下海,斩九龙,其父托塔天王担心石矶娘娘报复欲杀之,于是有了哪吒的“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最终以自尽的下场还了父母之恩,受佛祖的眷顾,竟然荷叶重生,还获得了法轮密旨。而其后的《封神演义》大致延续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只是在“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上,是由于龙王上告玉帝,捉拿其父母,而哪吒坚持自己闯的祸自己承担,怕祸及父母,故而终以一死赔命,后太乙真人用莲花还魂,使哪吒脱胎换骨,继而帮姜子牙兴周灭纣,最终肉身成圣。

作为传统东方神话故事中的典型英雄形象,哪吒这一原型有世人共知的勇敢与大无畏精神,同时,又是兼具“反叛”精神的,在这一点上,他与孙悟空等东方神话中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这其中也不尽相同,孙悟空对抗的是天庭和皇权,而哪吒的“反叛”,在传统文本中则是父权,虽然哪吒拔龙鳞、抽龙筋的行为是除恶,但是真正让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是对其父的绝望,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的哪吒也都脱离不开对抗父权这一范畴。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一个完全跳脱于传统意识范畴中的哪吒以崭新的气质呈现于银幕,这一形象完全有悖于经典文本中的传统哪吒形象,而其中最能撩动人心的则是哪吒对宿命的反抗,影片中虽然由于申公豹的从中作梗使得这个孩子变成魔丸降世,受尽世人的冷眼与排挤,然而从最初的恨意到最后看清了父母之恩与天劫宿命后,他坚持了心中认定的自己,实现了灵魂升华,从对抗父权到对抗宿命,这部影片改写了哪吒叛逆之源,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悲剧的美学意识,而这种重塑使这一形象更具有被世人所钦佩认可的精神境界与格局,也更加烘托出影片中哪吒的反叛精神。影片将哪吒的悲剧命运由“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反父权改为不受宿命束缚的反天命,既是对传统形象的固化松绑,同时也顺应于时代美学精神。影片将哪吒父母的形象进行了重塑,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哪吒的形塑,哪吒母亲殷夫人不再唯唯诺诺不敢出头,反而英姿飒爽,对哪吒处处透着关爱;而其父李靖也被重塑成一个伟大的父亲,这与李靖的传统形象有很大差别,传统形象的李靖对待其子哪吒是严苛的,几次三番想杀了哪吒,因为怕天庭降罪不惜让哪吒偿命,而重塑的李靖可以为了哪吒而以命换命,影片中长生云告知其可以“以命换命”使儿子躲过天雷劫,李靖甘愿用自己的命去替代,影片以这样的描写将传统形象中的哪吒父母做了完全的替换,父母之恩成为哪吒去除心魔从而实现精神蜕变的重要因素。

二、神话传奇的叙事重构

哪吒这一形象历经了唐代的起源期,宋元的发展期到明朝的成熟期,从唐朝时佛教典籍中,以多闻天王三太子的护法形象开始逐渐演化,到明朝永乐年间《三教搜神大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身故事,而广为流传的在于哪吒的神话则是来源于《封神演义》。在这本书中,这一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身份也成为道教中的神仙,其父也被改成了李靖,已然不是佛教中多闻天王的三太子了,《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描写是带有一些天授其命的味道的,出世之后为一肉球,被李靖一剑劈开出一男童,这个男童就是哪吒。哪吒天生神力,出生就有乾坤圈与混天绫法宝傍身,命运转折发生在他7岁的时候,抽了龙筋,将东海闹了个天翻地覆,龙王将其告上天庭,在天门口又被其毒打,被拔下五十多片龙鳞,这个时候哪吒并不知自己已经一脚踏进鬼门关了。震怒的冤家龙王无法甘心,复仇的火焰弥漫陈塘关,这是哪吒无法承担的,这个祸终须他自己来还,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哪吒只能赴死偿命,他的死也是其自作孽的反噬,好在其尚有一丝自责与孝义,于是“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哪吒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才使李靖夫妇幸免于难。后太乙真人用莲花与荷叶使哪吒重生,然而他与父亲李靖的纠葛还在,李靖并不能释怀于哪吒,而哪吒又恨李靖决绝无情,几次欲杀李靖,幸得太乙真人调和,最终言归于好,哪吒也成为武王伐纣的先锋官,屡立战功。

从《封神演义》的哪吒故事中,可以看出哪吒先天的顽劣,龙王三子敖丙与哪吒之间并不是单纯的除恶,因为从对整件事情的描述来看,哪吒除恶并不是一个英雄的正义举动,反倒显出霸道与蛮不讲理,敖丙之死更像是一起恶欺恶的事件,而在其后的故事中,闯下灭门大祸而浑然不知的哪吒继续着任性胡闹自取灭亡之旅,堵在天门口痛打上天庭告状的老龙王,甚至还拔了龙鳞,这种做派其实并不亚于恶人。而哪吒最为人称道的“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也只是被逼之下的无奈之举,并不能等同于“大义凛然”,在哪吒与其父李靖的纠葛中,骨肉亲情之感甚少,更多的是李靖对待哪吒的冷漠,哪吒对待李靖的仇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但在影片的叙事上则完全是另一个故事,是对这一神话的重构,影片中哪吒虽然也是受元始天尊之命降世,其身份却不再是灵珠子,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魔丸,并将承受命运之中的天雷劫。影片将《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混入,申公豹被设定为促成哪吒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而哪吒的命运也由于申公豹导演的一场造化弄人的变故变成魔丸投胎,从一出生就被世人鄙夷冷落,魔丸的身份使他对世间充满了愤怒,但影片只是给哪吒设定了一个魔丸的身份,这个叛逆的男孩内心却只是想要被认可,种种胡作非为的恶作剧只是小孩子不被认可所激发的应激举动,可是其内心是善良的,哪吒化身为魔是因为申公豹的挑唆而一时蒙蔽了心智,当他看到了其父李靖用以命换命的方式去救他时,误解也随之烟消云散,哪吒拒绝了父亲李靖的“以命换命”,感受到了父母之爱,也认清了自己,最终拯救了陈塘关,受天雷劫慷慨赴死。影片中哪吒背负着魔丸宿命,颇有造化弄人意味,一个被魔丸附体、受世人冷落的叛逆魔童却做了拯救苍生的事,其身世融合了宿命的悲剧与反抗,灵魂的挣扎与升华,内心中的孤独与不甘,哪吒恶作剧的荒唐元素又使观者啼笑皆非,影片中这些成分的杂糅不但弱化了重构改编所带来的突兀感,也使叙事更能唤起观者共鸣,从而形成角色代入与情感价值认同。从重构叙事的角度讲,《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完全改编成了另一个故事,影片却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美学精神的崭新的哪吒形象。

三、传统形象的时代重绘

在传统文学作品《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等的描绘中,哪吒一直是一个长得俊俏的美少年的形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眼中的哪吒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童男,长得像个女孩,眉清目秀,红红的嘴唇,光洁如婴儿般的皮肤。而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描写与《西游记》中也基本类似,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长得异常清秀,脸上像涂着粉,嘴唇像涂上了胭脂。可以看出,哪吒的形象在传统文学中都是以美少年的形象出现的,但是从哪吒这一形象的起源期来看,哪吒最初并非是这种美少年的形象。哪吒最早来源于佛教,佛经记载为北方多闻天王第三子,形象与佛教壁画中的天王像类似,可以看出哪吒的最初形象是威猛神勇的狞怒金刚形象。

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与以往传统形象中的哪吒造型不同,影片中的哪吒梳着丸子头,比例夸张的大脑袋小身子,画着烟熏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有三分之二是眼白,两排碎牙,双手塞进裤子里,一副吊儿郎当的小痞子模样,这一刻画完全颠覆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哪吒印象,更像是邻家淘气的小男孩,然而从影片重构的叙事来说,这一造型又是符合魔童的形象特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影片是依据自身叙事来重塑人物造型的。当这一版本的哪吒变身之后,散开的头发与神勇的造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其造型结合了叛逆的痞气与神勇的英气,同时还含有极大的怒气,这也与佛经中《毗沙门仪轨》记载的哪吒有几分相似。影片中不单是主角哪吒的形象被重塑,原本反面的人物敖丙造型也变化很大,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个高颜值的美少年,其他诸如太乙真人、殷夫人等不在本文一一赘述。可以说,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重绘改变了传统造型的固化认知,以独特的审美角度重塑传统东方神话原型,也使这一经典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魅力。

四、结 语

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对经典的东方神话中小英雄“哪吒”一次大胆的改编,影片不但在哪吒的叙事上大刀阔斧地改写,也重塑了这一东方神话原型的“反叛”精神,在哪吒的人物塑造上,影片大胆地去除了封建时代历史中的人文精神质素,将其彻底地形塑成具有自我觉醒意识、符合当代美学向度的新英雄,为当代电影重塑东方传统神话原型的策略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魔童
雷厉风行的功臣——李靖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文韬武略冠李唐——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