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的电影改编与海外译介传播研究
2019-11-15郝利强
郝利强
金庸先生已于2018年故去,但根据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作品被广泛传播世界,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作家之一,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经典武侠小说,成为海外学习了解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粮食。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作品被广泛翻译并传播海外,这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发展与复兴过程。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决定翻译传播的差异性,如何更好地理解与传播好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成为翻译传播的重要难题,这也是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译介传播的机遇。
一、金庸武侠电影的海外翻译与传播策略
金庸的十四部经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要把这些经典小说改编成武侠电影,还能绘声绘色传播到海外,真正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与喜好中国武侠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资源。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被海内外中华儿女喜爱,核心是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武侠电影的历史文化、侠义精神与民族风俗以及地域风光,还有导演独自创作与大胆想象的武功门派与武术招式,成为吸引广大青年学习的闪光点与吸引力。
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主要由邵氏电影公司、峨眉电影公司、金公主电影公司拍摄,这几家电影公司为改编与传播金庸武侠小说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人物个性鲜明,影片故事丰满,既有武侠人物的典型特征与侠义精神,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世界。因此,金庸的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与黄蓉、《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他们的性格特征虽有差异,但他们都是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英雄人物。再有武侠主角中的任盈盈、赵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她们与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特征和行为处事方面均属于异类,被世人列为“奇女”范畴,但又都具有浓厚的侠骨品质与柔情心态,体现中国武侠女性的独特风格。
金庸武侠电影的海外传播离不开翻译。众所周知,这类小说蕴涵着我国浓厚的武侠文化。翻译界的众多学者就对如何成功译介金庸武侠小说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吴玉光认为:“在金庸武侠小说进入英语读者的视域之初,译者应该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导,选用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规范的译文,适当消除中国武侠文化的因素,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在英语读者对中国武侠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之后,再过渡到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导,逐步传播中国武侠文化。”[2]例如,在翻译《鹿鼎记》中“沐家拳”的三个招式:“龙腾虎跃”“高山流水”和“横扫千军”时,最初需采取归化策略,英文译文分别为“The Tiger’s Leap”“The Cataract”和“The Two Way Sweep”。[3]而卢欣认为:“武侠小说翻译是文学译介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译者在翻译金庸武侠小说时应以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语文化为目标、以目的语读者接受能力为导向,融合各种翻译技巧以确保译文的可视化。”[4]因此,在翻译一些特色鲜明的兵器的时候,则需要突出可视化这一特点。例如,“鬼头刀”(Devil’s Head Knife)、“飞抓”(Flying Claw Grapple)等等。[5]总而言之,有效的翻译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将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认同感考虑在内,方可促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二、金庸武侠电影海外传播的异质特性
西方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骑士精神,中国是以儒道墨文明为根基形成的侠义文化,这两种文明都有自身的内涵特点。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改编的武侠电影,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文艺,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生动再现中华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6]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其中的郭靖、黄蓉、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等英雄人物,恰好体现“自强不息、扶正扬善、扶危济困与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他们虽然各有不足,但观众也真心喜爱,体现出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在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影片中,也突出传播中华文化特质,人物对话方面强调托物与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形神兼备与境界追求,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貌体态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既要忠诚报国与重情重义,还有内涵丰富与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7]
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不仅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还有武侠电影本身的创新,体现中国功夫的独特精神,如果说西方格斗电影的核心主角标配是洋枪、骏马与美女,还有科技武器与坦克大炮,那中国武侠人物则是赤手空拳与刀剑棍棒,行动是孤身独影。从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里看到诸多中国侠客之间的经典动作,那就是“竹林大战”“飞檐走壁”“凌波微步”“剑光斗法”“客栈决斗”“擂台大战”“气功变法”“双雄对决”“英雄救赎”,这些经典动作既单独出现,也有相互融合创新,根据电影故事的发展情节融合不同的经典动作,从而吸引观众眼球,产生独特的注意力与影响力。正如电影学者贾磊磊说:“作为一种‘标志性’影像叙事成规,武侠动作电影的经典场景不仅完成了对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形态建构,而且还把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暴力表现形式,从单纯的动作表演转为舞蹈化、仪式化、回合化的美学表现形式,进而确立了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在世界电影中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地位。”[8]这种舞蹈化、仪式化的武打动作,从电影《英雄》到《红海行动》充分显示出来,既继承金庸作品的武打动作,也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武侠电影的新内核,从而不断适应观众审美的新需求。
三、金庸武侠电影海外传播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9]
观摩金庸的武侠电影,还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深理解感悟,因为武侠电影里的历史人物既有真实存在,也有虚构夸饰,金庸将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中国历史大背景,从而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重要烘托作用。如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为南宋初年,当时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背景。武侠剧《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王朝政权纵横交错的历史时代。武侠剧《鹿鼎记》的历史背景为清朝初期。作家金庸在尊重历史发展的前提下,将众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大物与小说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融合,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喜欢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错位感觉。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0]
四、新时代金庸武侠电影与传播机遇
中国有熊猫、武术以及花木兰等经典文化符号,结合中国文化符号内涵,好莱坞创作出《功夫熊猫》与《花木兰》等动画片,表面看是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创作电影作品,但核心是好莱坞电影善于讲述故事、构建情节与价值观传播。从电影《英雄》《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20年的武侠电影史发展来看,武侠影片只有善于讲解故事,情节涤荡起伏,图画大气精美,人物形象丰满,才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11]
金庸武侠电影不同于传统的武侠精神,核心元素是融合了现代精神,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也注入了现代民主自由的思想观。鲁迅先生批评传统武侠精神时说:“《三侠五义》为市井细民写心,乃较似《水浒》余韵,然亦仅其外貌,而非精神。”[12]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电影的主人翁形象,不仅是武术高手,更是“侠”精神的崇拜符号。郭靖具有天下为己任的大侠精神,赋予“侠”民族大义与天下己任的历史担当。金庸武侠电影还尊重个体精神,杨过与令狐冲等真性情人物,保持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这正是现代社会难得可贵的精神品质。正如著名学者严家炎说:“只有将社会责任与个体自由两者兼顾,才真正是人类现代社会所应有的健全意识,才真正是金庸所要表达的现代意识。”[13]这是金庸武侠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突出贡献,也是新时代需要开拓进取的新方向,也是对侠义精神的新思考。
在新时代,中国武侠电影海外译介传播迎来良好机遇,也有巨大挑战,金庸小说依旧是新时代武侠电影的文化源泉,依旧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推崇符号,依旧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元素,依旧是中国电影创新的金字招牌。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是对中国侠义精神与人间真情的呼唤传播,不仅整合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他以现代国学大师的身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提升,使其武侠电影具有现代意识与国际共性,使其武侠小说从文本性走向艺术性与哲学性的融合精神,达到雅俗共赏、老小喜爱与中外共通的文化境界。我们既要弘扬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也要注入鲜活的国际元素,既有中国文化与人物特色,也有国际上能接受的故事情节与审美风格,只有二者有机融合创新,才能在国内外得到有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