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编剧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

2019-11-15周仲谋

电影新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创作

周仲谋

剧本是一剧之本,也是电影的立足之本。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就形成了重视剧本创作的优良传统。1926年,侯曜编著的《影像剧本作法》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剧本创作和编剧理论的著作,在该书“卷头言”中,侯曜开宗明义地说道:“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可见其对剧本的重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小组进入电影界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从剧本创作入手,把进步思想带入中国电影,并帮助一些制片公司负责人和从业者转变观念,从而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形成了左翼电影创作的潮流。新中国成立以后,重视剧本创作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的成功经验被延续下来,对新中国的电影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凡是重视剧本创作的时期,电影创作也比较繁荣。可以说,以剧本为代表的中国电影文学以及从事剧本创作的编剧人员,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如今,中国电影正处在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从“求数量”到“求质量”的关键转型时期。中国电影要做大做强,加强编剧环节是重中之重。本文试图考察和审视中国电影编剧行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有助于中国电影更好地发展。

一、中国电影编剧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济语境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电影逐渐向产业化道路迈进。国营电影制片厂因要自负盈亏的缘故,纷纷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并压缩人员编制,取消了专门负责剧本创作的文学部,原本在国营制片厂有固定工作的编剧要么改行,要么受雇于影视公司。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电影产业化语境下,编剧行业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而是必须面对观众市场,必须要有票房意识。为了生计,编剧不能不关心票房收入和影片的娱乐性。而一些电影文学刊物因失去国家经济支持,或改刊或停刊,发表电影文学剧本的刊物以及剧本的出版量都逐年减少,不利于剧本创作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业化变革对中国电影和编剧行业影响巨大,直至如今仍能明显地感受到其影响痕迹。

文化语境方面,中国电影处于消费文化、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等共同构成的复杂文化语境之中。电影的娱乐性、视觉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文学性则被忽略。电影内容让位于华丽的视觉画面,宏大场面、炫目色彩、精美服饰等各种视觉因素被夸大,叙事逻辑、人物性格却不受重视。观众趣味成为衡量剧本是否拍摄的重要因素。导演的地位明显上升,出现了所谓的“导演中心制”,编剧的地位则有所下降。新媒体给电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中国电影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专注于制作技术、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升级问题,却忽视了剧本在提供思想内容、故事情节方面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电影剧本的来源,主要有这么几种:策划、改编、原创自由投稿。策划是指,制片方结合市场调研,做出策划方案,然后寻找合适的编剧,委托其进行剧本创作。这种途径取得的剧本,往往是策划在先,事先对观众的观影需求、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做了详细研究,能够从市场出发,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律,易于达到投资目标。目前国内的商业类型片基本都是这样操作的。不过对编剧来说,这种类似于“命题作文”的委托创作,自由度较低,难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改编是指,把小说、戏剧、漫画等改成电影剧本,包括这几年很火的IP改编。改编剧本在当前电影剧本来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原创自由投稿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剧本的来源之一,但所占比率较低。一些作家、高校教师、在校学生、自由撰稿人、自由职业者等,在业余从事电影剧本创作。他们会把创作出的剧本投给影视公司等制作机构。 这种途径来源的电影剧本质量参差不齐,采用率不高,偶尔也有优秀作品和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人惊艳之感。

从创作方式来看,目前中国电影剧本的创作方式主要有:团队共同创作、编剧独立创作、编导合一。团队共同创作是指,几位编剧或者编剧与导演共同完成剧本。在团队共同创作中,非常考验每一个成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每个成员既要各司其职、各尽所长,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相互激发,反复磨合,群策群力,尽最大能力和智慧提升剧本质量。好莱坞有不少优秀影片,就是以团队共同创作的方式写出剧本的。这几年的中国电影剧本创作中,也有团队协作较好地完成剧本创作任务的例子,如《疯狂的石头》几位编剧的合作、《战狼2》的编导吴京与其他几位编剧刘毅、董群等人的合作。编剧独立创作是指由一位编剧独立完成剧本,这种创作方式能给编剧较大的自由度,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才华。编导合一是指,编剧同时兼任导演,自己写剧本,自己执导拍摄。这种创作方式能够使创作者的艺术表达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近年来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总体而言,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编剧行业,人员构成和剧本来源更加多样,创作方式更加灵活,编剧入行门槛变低,但编剧队伍相对比较松散,编剧从业者竞争激烈,初入行者生存压力较大。

二、中国电影编剧行业的问题与困境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编剧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其突出症候是缺少优秀剧本,编剧原创力匮乏,这成为制约中国电影提升质量、做大做强的瓶颈,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软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剧本不受重视,导演、明星的地位远超编剧。剧本是电影的基础,“电影相当于一座大楼,电影的故事情节是楼的结构,其他的都是室内装修”。以往电影创作非常重视剧本,没有好剧本,电影绝不敢仓促开拍。导演依靠于编剧,也很尊重编剧。然而,在新世纪视觉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电影的视觉性、娱乐性被强化,文学剧本不受重视,以至于出现了导演、明星演员凌驾于编剧之上的现象。编剧地位严重下降,成了制片方和导演的打工者。以往导演与编剧的合作关系,变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导演成为中心,不少影片醒目地打上“某某导演作品”的字幕。导演可以随意让编剧修改剧本,或自己上阵操刀修改剧本,甚至换编剧重写剧本。在委托创作中,编剧对剧本创作的掌控权十分有限,要按照制片方或导演的要求写作,很多时候不能决定剧情的走向,也不能决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样的工作做得久了,原创能力自然会下降。由于受制于制作方、导演、观众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编剧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都会减弱。

其二,编剧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著作权法,编剧的权益包括著作权、署名权、作品完整权以及依法获得报酬的权利。“编剧是影片的前位版权所有人,不管多大的制片公司必须得到剧本版权的授权许可,才能使用其剧本”,“故事的作者依法享有对于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主题的监督审查权利”。5然而,在当前电影界,侵犯编剧合法权益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有的制片方委托编剧创作剧本,却拖欠稿酬,甚至拒付稿酬,或者在取得剧本的核心创意之后,将原编剧辞退;有的制片方或导演认为自己大权在握,置编剧的著作权和作品完整权于不顾,未经授权,就任意篡改剧本,破坏故事情节,偷换人物形象,胡乱增删戏份,把好好的剧本改得一塌糊涂;有的导演不仅理所当然地把影片视为自己的作品,还堂而皇之地在编剧一栏署上自己的大名,而剧本的原作者,在影片完成后,其名字要么与一些不相干的人放在一起,要么干脆消失不见,被取消了署名权。这种乱署名或不署名的现象,也是对编剧权益赤裸裸的侵犯。当编剧作为原创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其创造性和积极性必然降低。就像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王兴东会长曾经说的那样,生一个孩子被狼叼走了,再生一个孩子又被狼叼走了。那么首要任务就不是生孩子,而是去打狼。

锦紫苏生长状况的测定:N、P、K等元素含量检测均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每月测量锦紫苏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冠幅、节数等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2个月时,测定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等生物量,方法参照霍庆霖等[14]的测量方法。

其三,创作风气浮躁,难出精品。当前的中国电影界,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投资方在投资一个电影项目时,往往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拍摄出来,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利。制片方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也会尽量压缩制作周期。这种浮躁之风也影响到编剧行业。一些制片公司在委托编剧创作剧本时,会提出时间方面的要求。编剧迫于压力,日夜赶工,没有时间深入生活,搜集提炼素材,缺乏必要的准备和积淀,也缺乏认真打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还有一些制片公司,不愿意花时间从原创剧本中遴选优秀之作,也不愿意在项目策划的基础上委托编剧创作剧本,而是热衷于IP改编,他们宁肯花大价钱购买改编版权,却不肯多花时间和精力组织优秀编剧对原著进行创造性改编,只想利用原著的知名度赚快钱。编剧行业的浮躁风气,与编剧自身也有关系。某些编剧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制片方和导演的压力之下,不能坚持艺术理想,不敢据理力争,有的甚至在金钱诱惑之下,明知难以驾驭不熟悉的题材,却不愿拒绝,在创作时难免生拼硬凑,粗制滥造,这样自然写不出好剧本。

其四,剧本推荐渠道少、不通畅,编剧独立创作的原创剧本采用率低。据艺恩网发布的《中国编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保守估算超过14万人以上,但每年仅有3%的剧本能够得以拍摄。不少编剧手上都有原创剧本,但由于缺乏推荐渠道,以至于大量原创剧本难以孵化落地。当然,并非所有的原创剧本都是优秀之作,都符合拍摄要求,即便被制片方看到,也未必能被选中,但剧本推荐渠道的稀缺和不通畅,确实使一些优秀原创剧本难以脱颖而出。

三、电影编剧行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只有重视剧本和编剧,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为促进电影编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编剧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强电影行业规范管理,细化行业规则,以立法的形式要求电影制作方必须与编剧签订统一规范的委托创作合同或剧本版权授予合同,对稿酬及支付方式作出明确约定。二是成立编剧公会,联合起来保护编剧合法权益,声援编剧的合理维权举措。对侵犯编剧劳动成果的任何个人或团体予以道德谴责和声讨,并将侵权者纳入行业失信黑名单。三是设立编剧经纪人,为编剧处理外部事务,帮助编剧维权,让编剧能够安心写作。有些编剧由于不懂法律知识,被侵权了不知道如何诉讼,如何维权;有的认为打官司太麻烦,选择息事宁人;有的虽然选择了诉讼维权,但不知道如何提供有力的证据,导致官司败诉。而编剧经纪人可以替编剧处理好这些事情,包括如何去跟投资者和制片方沟通谈判、如何签订合同,被侵权了如何去维权、诉讼,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也为编剧省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心从事创作。好莱坞就有非常专业的剧本经纪人,帮助编剧打理上述事务,虽然他们会收取剧本稿酬的5%-10%作为佣金,但也能给编剧争取到可观的利益。目前编剧行业对编剧经纪人的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良性的趋势。

其次,激励编剧创作热情,建构行业良性生态。整个电影界的从业者都应该认识到,优秀剧本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前提,要提升电影创作质量,最关键的是提高电影剧本质量。优秀剧本的创作要靠编剧,电影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编剧,全行业都应该尊重编剧作为文化精神内容创造者的重要地位,在业内建构重视内容、尊重编剧、鼓励原创的良性生态。制片方要尊重剧本创作规律和特点,对电影项目和拍摄计划提前做好规划,早早联系熟悉项目题材、在该领域有创作特长的编剧,留出充裕的时间让编剧创作和打磨剧本,不向编剧提不合理的要求,不胡乱指挥编剧的工作。

在激励编剧原创热情方面,可以采取三点措施。一是拓展电影剧本推荐渠道。编剧花费心力写出的原创剧本,需要有通畅的渠道来推荐,如果没有推荐渠道,这些原创剧本(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就只能留在编剧自己手里,进入不了制片方的视野,很难有拍成电影的机会。这种状况会影响原创的积极性。写出了好剧本没机会拍,编剧没有成就感,会对自己的创作才能产生怀疑,也会因没有经济收入造成生计问题。因此,拓展电影剧本推荐渠道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举办原创剧本评选大赛等活动,把优秀的剧本选出来,使其进入制片方的视野;还可以搭建剧本的交流、推介平台,通过业内专业人士的推荐,把优秀的原创剧本推荐给制作方。 二是对发表电影剧本的刊物、出版电影剧本的出版社进行政策扶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表电影剧本的刊物越来越少,这不仅影响编剧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剧本创作的繁荣,而且也影响了优秀剧本的传播以及宝贵创作经验的传承。以前,中国电影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中国电影剧本选集》,共14册,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优秀电影剧本都收入其中。这是非常好的一套丛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大规模的电影剧本出版行为就不见了。如果有出版社能够接续这一行为,把90年代中期至今的优秀电影剧本集中出版,真的是善莫大焉。三是设立更多的编剧奖项和获奖名额,激励广大编剧的创作热情。目前国内的编剧奖项有金鸡、百花、华表奖的最佳编剧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等。在上述奖项之外,还可以再增设一些编剧奖项,这样既可以促进剧本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可以避免遗珠之憾。

再次,编剧自身也应进行自我省思,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努力创作。当前电影界缺少优秀剧本,原创力匮乏,一方面固然与产业化转型带来的行业乱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编剧缺乏艺术理想和责任担当有关。有些编剧在创作中只讲技巧,不讲价值观,不顾善恶是非,也不论题材内容,认为只要故事生动,情节流畅,节奏张弛有度,就是成功之作,就可以卖出高票房。有些编剧更是唯利是从,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顾观赏性,不顾思想性,制片方要什么就写什么,谁付钱就给谁写,有的甚至沦为替人捉刀的枪手。还有一些编剧,丧失职业操守,抄袭他人作品,侵犯他人版权,不仅违背道德原则,也触犯了法律法规。这些失当行为,都是需要认真反思的。

编剧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门技术,更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优秀的剧本总是弥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总是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因此,编剧从业者要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要有使命感,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姿态去进行创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深入发掘中国文化中先进的部分,把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融入剧本创作当中,以期拍成电影传播到世界各地。二是充分体验生活,主动扎根人民、扎根现实,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处处留心,时时留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创作素材。三是参加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行业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技能。四是力戒浮躁,能够静下心来打磨剧本,有十年磨一剑的静气和勇气。五是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编剧在跟制片方、导演及其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遇到分歧时,能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特别是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底线。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在今天这种现代电影的生产机制中,团队合作和制片人、导演核心制的作用更为突出,但是编剧是基础,是底座,是动力源。编剧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仍然很重要。”真心期待中国电影编剧行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正规,能够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剧本,为中国电影做大做强、走向世界贡献更多的力量。

【注释】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创作
Jazz
魔幻电影剧本创作与教学探索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论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与审美特征
消闲(创作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