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影像映射出的艺术

2019-11-15宁佳伟

海峡影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像艺术家实验

宁佳伟

一、实验可行性主体的契约

法国的让·雅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所阐释的中心目的就是考察人类的实际状况和法律的可行情境,在权利社会中能否有某种合法而确定的政治规矩。可能有人会问他在写作提到了有关政治的东西,是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权利制定者?这种问题卢梭回答的“不是”。而事实上,这正是作者讨论政治的原因。同样作为一名影像创作者,我也讨论有关影像问题,什么样的人属于影像的生产者,要具备什么条件?所谓当局者迷。在谈论我个人观点之前,我“迷”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自己主观提炼的结论并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态度是在艺术创作上坚持开放的本体。人类天性是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中。所谓喜欢控制他人自由的人,实际上有可能有传统的奴隶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转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不清楚。或许卢梭的理论可以更好的帮我解惑。假若他思考过外在力量的影响,他要说:“如果人们逼迫去服从,并且服从了,这么合情合理;同样,一旦人们打破了外在力量的枷锁,而且也把这种枷锁打破了,这么做就更好。因为人们是根据当初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权利来重新获得他们的自由的,那么他们被解放是完全正当的。否则的话,当初其他人剥夺他们的自由就是没有人性的措施。”但是,社会秩序是作为其他所有权利之基础的一种神圣的利器,而且社会秩序这种权利并不是一种自然权利,它必须建立在双方约定的基础之上。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必须弄清楚那些约定是什么。但是现在我们转而论述这个问题,给予当代影像创作的背景。设定一个自我的思考与判断,实验影像的原理是一样的,我必须先要承认它在艺术中约定的可行性。

二、实验电影的典范

1.影像的跨媒介

这种可行性从安迪沃霍尔、博伊斯、杜尚,甚至媒介再跨越到电影都是很好的典范。在这里,我结合我的兴趣点(实验电影)重点讨论几个我感兴趣的导演。诗意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图像泛出的诗意语境很难用简短的词汇概括,因为只有相同语境的作者或者观众会对大师的诗图有感”当下有一个很像的新导演毕赣从《路边野餐》开始就有他的味道直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我觉得他呈现的完美了而已,白天读塔可夫斯基这句话苍白无力行尸走肉,晚上品着不加奶的咖啡一丝丝的味道,特别是刚在射手播放器里暂停《雕刻时光》的尾声,顿时感受到只属于他电影里特有的文学与艺术魅力。其实“诗意”是他在《雕刻时光》中图像里不断强调的气质。他坚信电影和舞台剧的差别,先有文字再有叙事的发展法则,文字再到诗,叙事更加完美,其实也更接近生命本身。在诗意的电影中,观者们不再被导演精心设计的画面变化沉浸式体验,而是去主动探索生命的历程。如果是为了强调塔可夫斯基的“诗人”气质,那么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可以忽略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但如果是为了强调他对电影这种艺术特质的独到见解,那么“艺术家”这三个字是他当之无愧而又推卸不掉的。我认为对他的评论是在“雕刻时间”的开头,塔可夫斯基说这部电影不是文学,两者必须划清界线。小说改编前是文学本,但是一旦以脚本、以影像的形式出现,就消灭了它的文学特质,它是电影,影像……以一种新兴的图像方式。了解艺术史的人,对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吸引人的影像画面念念不忘,他弱化象征和隐喻。一切都是顺水推舟——生命即是这样,写出“象征”和“隐喻”的词汇显得刻意不少。在商业电影中,演员的一切活动都是按照剧本进行的,它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总是漏洞百出,因为它脱离了真实的生命。而作为艺术家的塔可夫斯基,他的作品不是“刻意”而来的——它在一个有信仰的生命中自然成熟,金蝉脱壳。他的伟大,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在枷锁里。

2.娜嘉特·伊丽 《没有男人的女人》有关女性与自由的诗意电影

再谈一个我喜欢的女性导演的代表之一,娜嘉特·伊丽 Shirin Neshat(伊朗)作品《没有男人的女人》有关女人与自由的诗。首先现今伊朗电影已经不像是原来固定的叙事印象了,虽然频繁的政治因素一直存在。影片明显的权利张显与强烈的女权主义在一种多角度人生审视中得以展现,而伊朗女性导演一向不输男性对于民族的关怀及影像的掌控也令人难忘。其次我在回到电影中,静静回味这个片子的音乐,发觉悲伤的音乐能让我在浅催眠层中自我构建叙事。淅淅沥沥慢慢积蓄的雨水,渐渐地漫过堤坝并缓慢地涌进主角的卧室里,盖住了她的脚踝,渐渐爬上角色美丽脖颈,打湿脸庞,与她泪水交汇,在脑海中潮起潮落。夕阳下落,她们再也不留恋太阳光下的荼靡之花,我印象中有一个镜头拍的一个女人长眠于水面上的珊瑚丛中,貌似一幅古典名画,像童话世界里做月光永远的爱人。不似基耶斯洛夫斯基《蓝》里面的五线谱。磅礴壮美的泛滥灾情,摧毁的不是一座古堡的遗迹,也不是被时光倾斜的和平大道,可能只是一些终将无影无踪的生命残骸。不美丽,在繁衍生命的长河中也毫无意义。在某个时期,在某个地方,在某个记忆中,女人的生命,就像折断了羽翼的大雁,四种不同味道的季节不再是市井生活里锦上添花的一瞥景色,倒成了枯萎的生命限期,只能守护一个漫长的等待,等待春天来临,却死在了即将走过的寒冷冬季。电影中四位不同女人,四种生命的状态,拼接成餐桌上对角铺苫的方形餐布。起先,她们在市井生活里线性并存着,有笑也有泪,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歌唱。后来,因为国家的原因女性即为奴隶的枷锁,被完全符号化的代表,使她们在生活中也寸步难行,蹲守在被男人牵拉的磨盘上反复折磨,脸庞一行行滑下的泪水与雨水交融无人关心。抛开影片本身的叙事来说,她导演艺术家自身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影片当中,这位女导演气场及其强大,我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冰冷的教室看完《没有男人的女人》我没有被冰冷教室里的气氛充斥着,却早已忘却了季节和时间的概念,女导演的本体触动了我对影像专业的新视角“讲故事也有很多方式。既然人们要拍电影,看电影要买票,现实和艺术很近,当这些联系起来时,我们也在改变自己。” 这也不是枷锁,我去年有幸在北京798 看了娜嘉特·伊丽的作品,简单的文字呈现在人的肉体上、肚皮上、手腕上、脸上。映射出了伊朗的哲学政治和宗教的痕迹,简单深刻,压的观众喘不过气来,气场不但是一张图片的问题,是一种精神,一种瞬间的凝固。

三、中国实验影像艺术

纵观影像史,再谈我为几个好的中国影像艺术家。从一九九六年开始, 中国范围内的录像实验变得越来越多, 作品也慢慢公开于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展览, 而且更犀利的艺术家或者策展人正在鼓励这一领域的前进。在宋冬与杨福东的作品中,我们都非常了解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与视觉美学。经典案例艺术家宋冬,“父与子”(1998),他将父亲对自己简历的图像投射放到了脸上,他自己也告诉了他的简历。父子的重叠甚至相似的图像给人一种基因遗传和父子轮回的情感幻想。就在接近世纪末之时,录像艺术的美学可能性己被充分发掘,录像艺术的革命使命己基本完成,通过家庭DV 摄像机的形式和“DV 革命”的煽情口号,它将被转交给普通观众作为媒介主体的参与者们,成为一种新的小人物日记书写工具。三维电脑动画技术给录像带来的新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时候它被变成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仿真手段,而真正有志于使用运动电子形象比较典型的艺术家就是陆扬这位70 年代迷幻主义反文化的时代精神代表,在她的极多主义装置作品中,当下的物质主义、形而上学与神秘主义产生的奇怪的化学反应,给了我们新的思考。“搞艺术”的人们被迫向这一媒体孤立的边缘化运动。新媒体艺术具有明显的边缘化趋势,其典型特征是与其他媒体的交互:视频越来越多地用于表演艺术,如表演艺术,戏剧,舞蹈,音乐等,不仅仅作为舞台布景。这几年国内还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曹菲在2019 年刚刚担任国际品牌普拉达的广告拍摄导演,她大胆尝试启用当下热点明星蔡徐坤,网络一上来就是读不明白的饭圈语言,被大众安利、洗白、站姐、视觉图像控评等。这种也是艺术家与媒介的商业互动模式尝试新的语境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不知不觉的艺术作品中去。相反,他们参与了这些媒体的结构,这反过来又使新媒体艺术成为所有这些混合元素。自去年4 月以来,北京的主要剧院舞台和工作室似乎成为新媒体艺术家入侵其他艺术媒体的重要平台。例如,王建伟用自己独立的写作方法在脑海中写下了银幕剧。 除了舞台,灯光,风景和戏剧表演外,这部剧还为演出现场带来了更多的录像,行为,多媒体和其他艺术媒体。而不仅仅是以舞台背景的形式出现。还有广告导演乌尔善爵士音乐节的参与,由邱志杰的“新趋势新闻”(文慧的“与农民工共舞”)艺术家宋冬的参与。 艺术家张辉在“非线性叙事”中的“哦,我的太阳”将现场戏剧表演与预拍视频相结,通过标记笔上捆绑的小型相机,两者具有互动关系。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国的土地上酝酿着一种新的媒体创作形式。

四、实验影像与艺术的关系

实际上,从实验图像映射的艺术来解释,当我们从图像中映射出像“艺术”或“标准”这样的空词时,人们经常会提到其他事物。这些东西往往与艺术有关,或者是艺术的功能,或艺术的边缘功能或辅助功能。我们应该知道世界永远不是棱角分明。总是会有很多暧昧、模糊的中间地带、过渡地带。我们要尊重、甚至利用这种暧昧和不确定,不要不认知这种过渡,特别是分界线不明显的实验影像更误以为这些东西就是影像“艺术”的核心内容。具体的缺陷不会阻止它拥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或典型特征。当许多人谈论“艺术”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外围提到这些东西。有时候甚至还可以是一些没有关系的内容。很多人说他们对艺术感兴趣。应该知道他们的理解跟艺术家的理解不是一个东西,误读有时候会消磨你的感情。在了解情况后,你可能会转向阐释艺术的另一个面,或者你可能会发现艺术不是你创造的东西,所以创造图像。喜欢艺术或者感兴趣与否没有什么尴尬可言。今天许多理论艺术家经常做的那样坚持说艺术就像大家期望的那样,关键是你到底在做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艺术史上,人们常认为“古典主义”或者“现实主义”是一种判断标准。然而,绘画后出现的摄影,快速成像的屏幕在这些事情上做得很好,所以人们的需要,对摄影和电影和电视感到满意,以前绘画最初出现在家庭中的地方现在经常被投影和电视机所取代。在某个阶段,艺术更强调于个性的表达,实验影像自然就成了不满足单一叙事电影的新的表达方式。艺术家认为这种“实验性风格”比“传统叙事”更有价值,认为这种风格的艺术,除了能够代替已经存在的东西之外,它还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想法与情感并传达更加难以用具体词语定义的事物。所以艺术家可以达到另一个层次的“现实”。老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的表现被今天很多理论家称之为“艺术处理”的方法。这种信念在一些艺术家的感知里可以强大到使人们相信牺牲“真实”是值得的。 因此,图像的实验性开始追求图像语言的奇怪无穷,大胆进行“艺术处理”。当“风格”和“现实”兼容时,人们会说这是正确的。当“风格”与“现实”气场不合适,“个性”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开始大肆张扬。在艺术家主观概念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之后,这种合理性的建立变得更加容易。在早期,人们认为风格是由个性自然产生的,风格代表个性。然而,一旦人们开始追求风格的特殊性既是个性,即使风格不一定是由个性无意中形成的,也不会被照顾,甚至刻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新颖的风格。有些人甚至认为新风格是真正的个性化。这也是当下新的影像方式与艺术的关系,当关系被习惯了就会慢慢变成普遍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寻求新的艺术特别从媒介的图像入手便是“实验影像艺术”。

五、结语

“实验”的概念词意被当下评论家定义为“艺术处理”,这样新的艺术家群体才能够做出判断,怎样提出新的问题成为了他们创作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这时候,“实验”的要求就经常和真实、现实这些传统定义产生新的矛盾,甚至和艺术家坚持的个性的理念也发生分歧。艺术家与艺术家还有大众与艺术理解的分层:新媒介实验影像艺术家生产自己认定的新图像的东西,普通观众按照往常一样消费自己认为符合自我审美的图像进行观看,照样需要策展人和批评家进行解读。实验影像艺术便作为公共领域的功能产生新的误读。所以我做艺术(实验影像门类)不能随波逐流被“新”所改变,骨子里还得有个自己想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图像艺术家实验
A、B两点漂流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