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视域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2019-11-15金洪申解立群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金洪申 解立群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电影理论界比较重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影视制作公司常常忽略这一类型的电影,两者形成了反差。
一、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数量偏少
新世纪以来,中国故事影片不断发展,而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发展速度并不理想,其数量只占中国故事影片的5%左右。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大量自由流动,各个民族已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作为虚构艺术的电影,完全可以在人物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多民族相互融合这一现实,表现大家庭里的双民族或者多民族。
二、少数民族人物身份不明确
(一)自然环境的少数民族特色明显而人物的身份不明确
有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剧中人物生活的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但是剧中并没有明确显示剧中人物到底属于哪一少数民族。由霍建起执导,芦芳生、杨采钰主演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学生关雨波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公母寨工作。公共大巴车上有“武汉—利川”的标志,乡政府里有“利川县公母寨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利川这一县城是真实的地名,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这里,土家族的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比较鲜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改编自野夫的同名小说,野夫原名郑世平,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的一个偏远村庄,有时也称“土家野夫”,表现出对土家族的热爱。在小说中,关雨波工作的公母寨是鄂西利川县最偏远的一个土家族乡镇。另外,影片还体现了利川县当地哭嫁和跳丧等独特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小说作者和民风民俗等能显示出和土家族的某些关联,然而,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中关雨波与成丽雯这一对主人公都未显示出明确的土家族身份,其他剧中人物也未显示出明确的少数民族身份。
由董董执导的冒险电影《暴走吧,女人》讲述了色拉、牛牛、小疯、姗姗和果冻五个女人在中国边疆地区寻找美景,狂走12000多公里的故事。戈壁沙漠、原始森林、荒山陡崖,这些中国西部独特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中国西部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有40多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五位女主人公万里跋涉,除了美景,也遇到了一些人,当然也有少数民族。她们遇到的一对恩爱夫妻就是少数民族人,丈夫常年精心照料患有腿疾的妻子,堪称模范。遗憾的是,剧中的五位女性人物没有问这对夫妇的少数民族身份,这对夫妇也没有表明自己是哪个少数民族。五位女子长途跋涉还有个目的就是要看圣雨湖,这个虚构的地点其实就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的一个淡水湖。地点、风景、乐器、人物及其服装,这些都有少数民族特征,就是没有让观众明确感悟到到底是哪些少数民族。
(二)剧中人物是少数民族,观众辨不出到底是哪个少数民族
有些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少数民族,但编创者没有指明主人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观众也无法正确辨别剧中主人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电影《小西天狄道传奇》中大月国王子乌力罕、高僧索南坚、弑兄篡位的葛格尔、多吉和七大首领等人都是少数民族,却没有具体的少数民族名称。虽然故事发生在唐代,如果剧中出现了具体的非虚构的少数民族名称,也可以根据那个年代的少数民族名称及其以后的发展流变和当今的少数民族名称建立联系。剧中的大月国这一部落名称是虚构的,狄道这一地点是真实存在的,狄道城是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电影《小西天狄道传奇》中的乌力罕、索南坚、葛格尔和多吉等人的名字、服装和容貌都有少数民族特点,只是编创人员没有指明这些人的具体的少数民族名称。
李小龙执导的电影《西域大都护》讲述了主人公郑吉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故事,相互隔离的西域各部落不仅引进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而且留住了熟练的劳动人手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西域绿洲各族人民维护了地方安宁,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虽然剧中展现了以郑吉为代表的西域都护征降匈奴右贤王和车师王的战斗场面,但右贤王派千户杀害参加十八国会盟的各国国王,车师王派兵包围了楼兰城,胁迫楼兰王交出女儿卓玉公主和罗马商队,右贤王和车师王滥杀无辜,破坏团结,理应被正义的力量降服,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影片强调了郑吉屯田渠犁保护西域各国商业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事迹,没有明确说明当时的各个部落和现在当地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三)少数民族身份不明确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类似这种剧中人物民族身份比较模糊的电影还比较多,例如,2015年上映的《刺客聂隐娘》《寻龙诀》《一个勺子》和《天将雄师》等影片。由于剧中人物的阴暗或者矛盾冲突,民族身份不明确避免了被无端地指责,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但也推卸了弘扬民族知识的重任。如果这种类型的电影能够明确剧中人物的某种少数民族身份,那么,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数量还会成倍地增长。
三、公民意识中的多民族大家庭
(一)电影艺术要表现多民族的共同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日益完善,人们已经不再长时间局限在自己原来生活的狭小圈子,而是会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到达祖国各地。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族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和次数明显增加,社会生活中不仅有汉族群众,也有少数民族群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应该反映56个民族的共同生活。
电影艺术工作者们不仅要表现某一少数民族的生活,更应表现两个民族甚至两个民族以上的人民的共同生活,这样可以向人们巩固确认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电影。“美国也有少数以黑人、印第安人生活或人物为主线的电影,但是其他绝大多数影片(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后拍摄的电影)都包括有不同种族的角色,如果一个电影是描写两名英雄警察,通常一个是白人,另一个是黑人,如果还需要一个角色,那很可能是个亚裔。如果描写一名英雄警察或法官,当警察是白人时,他的上司通常是黑人,或者相反。近3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几乎找不到纯白人角色的电影。”[1]这种多民族的人物设置,在中国2015年的电影《狼图腾》中得到了印证,并且显示了非常出色的效果。影片中的主角不仅有汉族人陈阵、杨克和包顺贵,而且有蒙古族的毕利格、噶斯迈和巴图等人,这些人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但最终结果是彼此理解和尊重。
(二)电影艺术中的公民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
我国著名社会学者马戎先生曾经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过不同的民族策略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为人们指明了公民意识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我很希望今后能够把中国的56个‘民族’之间的边界逐步模糊化,把‘汉族’‘满族’‘藏族’等词汇的社会含义和人们的理解慢慢地引导到如同美国的白人、黑人、亚裔、印第安人这些词汇的社会含义,同时不断强调各族人民的公民意识,以这样的方法来建构中华民族的一个整体认同,这是我们应当努力的大方向”。[2]电影理论和实践证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完全可以充分展现多民族融合的公民社会,这些电影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表现蒙古族和汉族生活密切的电影《狼图腾》。
(三)外在装扮和内在精神都须中华民族化
电影《巴彦岱》的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德华评价说:“不论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他们都身着颇具那个年代特色的灰蓝色衣服。民族间的不同表象特征被弱化,共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3]由于电影故事表现内容的需要,为了真实,为了符合时代特征,统一的服装样式更能体现历史真实。不仅服装具有统一性,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更要有统一性。杨真执导的《东方中国梦》塑造了藏族天才少年扎西这一人物形象,扎西和其他科学家一样,依靠科学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扎西已经不是传统的雪域高原的牧人,而是智慧超人,想象力丰富奇特的学生。这位年仅17岁的学生认为:“没有困难,就没有科学难题!”显示了年轻人的青春激情和钻研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基因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新颖尖端的全球生物产业革命中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藏族成员,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得到了彰显。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表现的少数民族人物,不一定非得穿和汉族人穿着不同的少数民族服装,也不一定非得说和汉语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要是不违反自己民族的禁忌,只要能够表明自己的民族身份,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人物。《乌鲁木齐的天空》真实地讲述了乌鲁木齐的生活,大院里各族同胞和谐相处,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了民族关系,通过大院生活反映了民族关系,展现了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宣扬的是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影片中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等各民族人物就有共性,又有不同和差异,但共性大于个性,公民性大于民族性。不断向人们展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公民意识有效巩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身份不仅和过去有关,更和当今的生产有关。“文化身份既是‘存在’又是‘变化’的问题。它属于过去也同样属于未来。它不是已经存在的,超越时间、地点、历史和文化的东西。文化身份是有源头、有历史的。但是,与一切有历史的事物一样,它们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4]我们可以通过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让观众不断地感知影片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尽管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不同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分分合合,但现在这56个民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一部又一部的少数民族影片通过不断展示中华民族新概念,使人们逐步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理解。
(四)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角色无须占据多数
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属于少数民族的角色并不一定占据多数,少数几个角色也能为这种电影增强趣味性,更能大面积地借助电影普及少数民族文化。这一点也可以借鉴美国电影。“美国电影里的城市背景,有时选在‘唐人街’,当主角们需要进餐时,很可能会进入一家意大利餐馆或中国餐馆。电影编剧、导演们和电视台的主管人员会很注意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使自己的节目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让人们把‘多种族社会’这一观念深深地刻在脑海里。美国的文艺界、影视界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美国种族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美国电影并非完全凭借市场力量自由发展,也承担了意识形态的功能,也担负了宣扬民族大团结的义务。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者有着许多相同点。中国电影《爱》在少数民族人物设计方面非常成功。故事发生在北京和台北两个城市,金小叶、方柔伊、小宽、马克、阿凯、宜珈、小霓、陆平四男四女体现着不同的爱。平民之女金小叶和富商之子马克是影片赞美的中心之一,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分别是金小叶和马克的满族姓氏,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再次感动了观众。金小叶和马克都是满族人,两个人社会地位悬殊,可都在寻找纯真的爱情,没有门第观念,终成眷属。两个人的少数民族身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丰富剧情的有力元素。幽默、风趣、搞笑都是建立在民族身份的基础之上,例如,在派出所里,警察询问马克的姓名时,金小叶误以为马克姓马,实际上马克是英文名Mark的中文音译,马克姓那。马克的父亲是北京人,旗人,1949年去的台湾,警察的推理和刨根问底惹得马克不快,“那跟今天的事情有关系吗?”“哟,够横的啊!”马克和警察的话语变得话里有话,金小叶赶紧缓解紧张的气氛。姓金的在满族里姓爱新觉罗,马克姓那一定是叶赫那拉,这样,两个人都有一个“叶”字。依据丰富的满族知识,金小叶硬是找到了自己和马克的相同点:都是满族人,都有一个“叶”字。金小叶能言善辩、机智幽默的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满族宗亲会,一位老人夸耀钮祜禄氏有四位姑娘嫁给了皇帝,其中两位做了皇后,金小叶和马克在此再次相遇,满族身份又一次得到了强调,民族知识也再次得到了传播。除了突出强调自己的血缘关系属于满族之外,金小叶和马克的语言、服装以及生活习俗都没有明显的历史上的满族的特色,两个人一个长期生活在北京,一个长期生活在台湾,两个人的相恋相爱以至喜结良缘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国家的认同都具有积极意义。
(五)少数民族配角将电影点石成金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一定非得要求主角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配角也能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提升电影的质量。以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总要要求主要角色必须是少数民族,忽略了配角的重要作用。
点缀有时也可喧宾夺主。“在许多美国电影里,都会看到对黑人、华人、意大利人、西班牙语裔文化习俗的似乎不经意的说明和关注,有时在对话中也会显示黑人、亚裔或其他族群的英语口音,不仅达到一定的娱乐效果,客观上也在提醒美国社会中宗教传统、文化习俗、方言和口音的多样化。”[1]洪金宝在编剧、导演和表演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武术指导。2016年4月洪金宝导演的《我的特工爷爷》在影院上映,上映首周取得了国产片票房冠军的好成绩。洪金宝出生于中国香港,所参与的影片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香港和广东,但《我的特工爷爷》的故事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中俄边境小镇上,黑龙江、绥芬河、牡丹江和海参崴是取景拍摄地,剧中人物大都是东北口音,朴仙女和朴昌盛是朝鲜族人。《我的特工爷爷》的故事内容具有地域特点,但其创作和制作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国际性。东北口音显示了故事的真实性,朝鲜族人物的设置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我姓朴,朝鲜族的,《大长今》你看过吗?”朴仙女向丁虎介绍自己时,充满了民族自豪感。这人物对白既突出了朴仙女的豪爽开朗的性格特征,又推广了朝鲜族文化。朴仙女虽然是老年人,但没有封建思想和落后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母亲一样,朴昌盛思想观念开放,支持母亲再婚,对自己的工作更是非常热情。朴仙女和朴昌盛母子俩使影片妙趣横生,使影片节奏一张一弛,使观众的感情一起一伏,使观众在娱乐中体会到了民族融合的观念。同样,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阮莞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同情和喜爱。
四、结语
虽然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迟缓,电影市场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但是,持续健康的中国电影市场让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看到了希望。庞大的观众基数和世界第一的银幕块数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措施得当,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定会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