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释与传播

2019-11-15韩雪松

电影文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韩雪松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时第一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提出的宗旨是为了实现世界和平稳定,主张各国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它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和全球治理秩序问题提出了“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在此之后,习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传播,甚至被写入联合国文件。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广为国际社会所熟知,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国家媒体纷纷发表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和评论。但是,尽管国际传播的普及度较高,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度却比较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威胁论”的现实写照,美国学者曾发文指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为建构后美国世界秩序做铺垫[1]。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充满质疑和焦虑。在当今国际舆论场中,国际社会的困惑、质疑甚至恶意曲解的态度为这一理念的国际传播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传播渠道上来看,目前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了解主要来自我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以及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等形式。从传播效果来看,以官方为传播主体的国际传播效果不佳,极易令国际受众当作政治宣传手段,从而产生反感情绪。

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应该依托更多样化的传播载体,通过非政府组织、文化交流协会等多元化传播主体,凭借更灵活多变、亲切生动的话语风格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易被接受的传播效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和构建过程中,文化的相互交融能加深各国对彼此文化与历史的了解,是协调各国的基础。在此时代背景下,电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释与传播应被赋予重要使命。

二、电影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

(一)电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凭借其独特的“讲故事”的叙事能力、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视听声效手段,成为各国输出本国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等软实力要素的重要载体。美国、日本等国较早开始以影视动漫产品向全世界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以美国动漫科幻电影为例,内容多数为宣扬美国救赎世界的使命观和充满美式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等美国文化价值观元素。美国“大力水手”的动漫形象与“星条旗”政治要素符号结合,大力水手在重要时刻都要扬起星条旗,还有“漫威”系列电影中的“美国队长”形象也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又如美国科幻电影《独立日》《复仇者联盟》《2012》等电影情节最后都是以美国人拯救世界的结尾结束,这样的动漫和电影议程设置无疑向全世界宣传美国“超级大国”的政治身份和地位以及霸权主义文化。日本政府对动漫文化的推动行为也可以从众多日本动画片的内容中窥见一斑。早在二战期间,日本军部就出资制作“桃太郎系列”动画片《桃太郎·天降神兵》《桃太郎·海上神兵》等,表面娱乐的背后其真实意图则为太平洋战争做政治宣传[2]。针对国外影视动漫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王岳川在其访谈录《文化输出》一书中指出,“由于文化殖民、语言殖民导致的我国文化自卑情结必须得到改进,否则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3]。

(二)电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方面,通过电影创作,可以把民族性话题转换成世界性话题,找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人类共通的情感契合点,打破跨文化传播壁垒,最终达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诠释的亲情、对生命的渴望、战胜疾病的希望以及高尚的牺牲精神让中外观众产生了共鸣,因对情感共同体的契合点把握准确而获得了成功。《流浪地球》也从感性、情感的层面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过父子情、兄妹情、战友情的人设关系和牺牲精神进行共情传播,尤其刚子和姥爷的牺牲、吴京开动空间站撞向木星的牺牲两处情节设置,无论本土受众还是国外受众都潸然泪下,达到了“情感共同体”传播的效果。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用体育文化的方式讲述励志故事,其中女主角坚忍不拔的品格引发世界观众情感共鸣。日本动漫产品和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也积极寻找与中国文化相近的元素,例如人与自然融合、环保主义、忠诚的武士道精神等东方共通的价值符号。美国电影《火星救援》虽然仍是描写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科幻影片,但在面临飞船损毁、环境恶劣的情境设置中,加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提供可携带到火星的火箭“太阳神”元素,旨在与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由此可见,电影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应该成为传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

三、依托电影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对策

(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基因

在如今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电影创作不仅要跟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文明相关联,还要用深厚的本民族传统文化根基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人的自我塑造价值观、社会交往准则、世界观、自然观以及家国情怀等为影视创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人的自我塑造价值观来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的士的精神、侠的精神、君子的精神,《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的胜利开拓了我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先河。从社会交往准则、道德修养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仁爱、忠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产电影《喜盈门》突出的尊老爱幼、宽厚仁爱的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时社会公德的建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世界观、自然观和家庭观的层面来看,有“和而不同”“天下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中国传统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代表的与恶劣环境抗争的观念,有“以胸怀天下为己任”也有“落叶归根”的情结[4]。美国电影《阿凡达》中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超越自我的主题就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思想,为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合文化”“天下观”代表着中国人的处事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各国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合作共赢等理念也都应是题中之义。

因此,国产电影要更好地阐释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基因”,让中国文化“穿”上不同的外衣。香港导演唐季礼指出:“中国功夫闻名全世界,可是打动人的核心不是拳头,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字和‘侠’的精神。”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国方案”的议程设置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反恐、战争、灾难、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在电影创作方面,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世界安全问题、环境危机问题、反恐、战争等一直作为电影创作的题材。例如:电影《英雄》传达的“天下观”“和平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电影《流浪地球》中,国际空间站里面不同国家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在面对灾难时全世界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灾难。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和30亿人的家园,不再是不同个体、种族之间的冲突,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电影《长城》中所体现的“牺牲”“信任”精神也是中外受众的情感契合点,使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超越种族、地域和文化隔阂合作,在面对怪兽的挑战时发生“我们不是一类人”到“我们是一类人”的思想转变[5]。这些电影诉诸人类共通的情感诉求,注入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然而,中国电影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方面把握中国话语、中国表达的国际传播主动权。中国科幻电影应深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灾难救援、全球危机治理相关题材方面展示“中国方案”。近年来,许多美国科幻电影架构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的预设,以《火星救援》《星际穿越》《复仇者联盟》等为代表,表达的都是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救赎。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初国产电影《流浪地球》诠释了在面对世界性的巨大灾难时,中国人为解救全人类提供了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方案,即与个人英雄主义相对应的集体主义精神,成功传播了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流浪地球》的成功之处是既凸显了中国的担当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刻画了“中国方案”在全球行动和国际合作上的意义,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三)充分利用电影国际合作平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能仅限于理念的影视传播,更要结合我国电影“走出去”的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加速了与世界电影的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合拍现象愈来愈多。中外合拍电影自开始的那天就带有“开展对外电影合作,服务国家外交”的国家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和中外电影合拍的实践相得益彰。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外电影合拍提供了更丰富、更容易克服文化差异的合拍主题,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重大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外电影受众对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共情”,加深认同感。

(四)按照国别和区域采取不同的影视传播策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和价值观不同,因此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视传播,要根据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受众观影习惯和话语体系进行区分,从两国人民共通的情感和感兴趣的案例为切入点,以对象国家受众容易理解的影视话语方式进行传播,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从而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随着我国周边外交推出了“亲、诚、惠、容”的理念,谋求共同发展、共同参与、共同获利成为我国周边国家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韩国和日本与我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从古至今,我国与日韩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思想融合,并且与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关联。[6]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视传播,首先从儒家文化圈着手,通过电影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