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明星:建构电影明星研究新视角

2019-11-15陶奕骏王腾飞

电影新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真人混合明星

陶奕骏 王腾飞

研究明星主要出自社会学与符号学两方面。好莱坞《毒液:致命守护者》《复仇者联盟》《蜘蛛侠》《蝙蝠侠》等商业电影短短一段时间就取得佳绩,深受观众喜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这部电影塑造了一个有趣的形象,即一位亦正亦邪的另类超级英雄。这些科幻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主角或者部分配角是一个由真人和动画形象的结合体,这种混合体在表演过程中展示某种超能力,从而成功塑造完美的形象。传统明星研究主要集中在真人明星和纯动画明星,对由真人和动画结合的这种新的合成形象,缺乏一个较为科学的界定方式,本文笔者尝试给这样的合成形象从明星的角度,给予一个新的名词以界定——“混合明星”或者“增强明星”,论述将这种合成形象纳入明星研究的范围具有合法性、特殊性,研究意义与价值。

“混合明星”或者“合成明星”(本文称为“混合明星”),是一种和“虚拟明星”以及“真人明星”相对应的概念,尤指电影中那些通过计算机动画技术将真人形象和虚构的形象合成在一起的新形象,最终和真人明星一样,被广大观众接受喜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电影中对于明星的研究正如凯伦·霍森格所说的那样,影星的研究属于电影研究中的远房亲戚,晚于电影技术和电影叙事学等的研究,对于电影中“明星”研究也只限在由真人表演的明星,当下新媒体时代,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越来越多的“合成人物”出现,乃至现在一半真人一半“合成人物”这样的形象,电影中的明星已经成为真真假假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一样广受欢迎,成为大众的关注点之一。

一、混合明星作为明星

首先,明星诞生于乌托邦的幻想,是一种理想化的形象。大众传媒下明星这种形象的刺激,可以让观众得到暂时满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乌托邦的完美形象化身,处在文化工业中,这种形象被不停地包装出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性的符号。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明星形象不停被包装、出售,直到最终被舍弃,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明星形象也被制造出来,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制造出虚拟形象或者半人半虚拟形象,满足大众无时无刻不需要的明星,这种幻想也为混合明星的出现带来可能性。同时,理想化的形象是解决根本冲突的一种尝试,理想化的形象是一种个性的实际想象的自我确认,某种思想的代替物,这种混合形象似乎有能力解决生活中一切矛盾,“理想化的形象”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它是由人的现实的内部需要产生的,它执行着现实的职能。从霍妮的观念可以看出,理想化的形象也可以是一种混合形象,虚构形象和真人形象的结合体,能够将这种理想化的形象和生活之间搭建起某种特定的联系,成为现实问题的特殊虚假解决方式,也是解决内部冲突的一种可能性,这种理想化的形象也是一种超级英雄形象,自然可以纳入明星研究之中。

其次,对明星这种概念的界定。英国电影学者里查德·戴尔在《明星》这本书中指出,研究明星主要出自社会学、符号学两方面的考虑。戴尔以及后来对明星的研究,主要是把明星看做是符号学的概念,将明星理解为一种借助互文本网络建构起来的形象,而且只有在媒介文本中才具有价值。明星在电影中,显然是一个影像,代表着某种符号,而且这种符号也同样能够借助影片本身、电视节目等媒介文本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概念之下,混合形象也是属于明星的一种范畴,这足以为混合明星找到一个立名分的机会,这种界定的方式远比片中人物和银幕外真人的结合体这种界定更加适合多媒体时代的语境中对明星的认识。

最后,明星审视的三种方式。作为商品的明星其自身需要一定的商业潜力,如《毒液:致命守护者》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足以说明,混合形象可以被纳入商品明星审视中。作为文本的明星,这种方式是将明星纳入一系列的互文性建构起来的某种特殊的符号,通过符号学、社会学以及意识形态来探讨明星问题,混合明星一半属于真人表演——真人明星,另一半属于动画——虚拟明星,一方面,作为真人的这部分明星,具有名字、特定的演技和个人真实的声容,另一方面,作为混合明星同样能够在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媒介中被广泛宣传,借此构建混合明星的影响力,混合明星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同样具有特定的话语和观念形态,体现新语境下的社会性功能。作为欲望客体的明星,这种方式强调对明星的消费层面,观众认同明星的形象,并且能够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而获得心理层面的满足感。

从传统对明星探究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将这种混合形象认定为一种明星,所以混合明星纳入到电影明星的研究中具有合法性,在新的语境之下,混合明星也应该纳入电影明星研究中。

二、混合明星作为符号

将混合明星纳入明星研究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

第一,平衡电影语言符号学研究关系。传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恐怕主要侧重在组合关系,而不是聚合关系。在电影中,混合明星是两种形象的结合体,故事情节发生的过程中,这两种形象共同参与其中,在《毒液》这部电影叙事过程中,当记者埃迪·布洛克(汤姆·哈迪饰)和老板卡尔顿·德雷克(里兹·阿迈德饰)打斗,布洛克被杀死,按照语法研究,也就是“布洛克已经死了”,但是作为动画的这部分,却可以让布洛克起死回生,重新加入战斗,换而言之,这种“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可以代表其他含义——“布洛克即将重生”。虽然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将画面进行有序的排列,通过分镜头和蒙太奇手法,将一个个画面组接成为一部电影,但是对每一个画面而言,亲电影性场景本身是无限的,无论是场景还是被摄物,只要距离、角度等变化,就会产生另一种场景,造成质变,至少在画面方面存在着这种聚合关系,对于画面中的混合明星形象,可以同时在一个画面中出现,这种混合形象单纯就形象而言,有其所代表的模式,但就其背后的关系,至少在局部或者片断性的画面中,是一种聚合关系,突破传统电影语言学对聚合关系的研究,混合明星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

第二,从电影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混合明星这种形象能够得到受众的欢迎,本身源于观众对这种形象的认同与投射,幻想利用某种工具来解决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在《电影或想象的人》一书中,人类情感的投射过程分为三部分:自我同构、拟人化和人格化。在自我同构这一阶段,好人眼里一切皆好,在坏人眼里一切皆坏;在拟人化这个阶段,我们把人类固着在物质或者生物上;而第三个阶段,则属于存粹的想象,人类将自身投射为一种幻想。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中,有两个主要的混合形象,其中老板卡尔顿·德雷克代表的混合形象和埃迪·布洛克代表的混合形象两者之间存在对立关系,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正好说明好人眼中一切皆好而在坏人眼中一切皆坏,不因片中外来生物与人类身体的结合彼此之间产生很大的变化。在第二个阶段过程中,混合形象的动画部分属于被人类情感固着的物体,无论是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这种外来生物,还是《钢铁侠》这种机械设备得到观众的认同,不因《毒液:致命守护者》中外来生物丑陋的设计形象而唾弃,最终到达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存粹的幻想,这种具有魔法能力的混合形象,最终投向异化,形成魔力——能够解决一切冲突的完美形象。在认同过程中,主体并非是将自身投射到世界里,而是把世界吸收到自身中……从情感上将环境归并到自身的世界之中,这种归并通过外界的动物、巫师或神灵使认同对象“中邪”来实现。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这种混合形象是人自身精神过程中的某种认同投射,而这种认同投射是解决人类身体和社会矛盾的幻想。有时,身体的自然手段最终难以获得所需要的意义,这时它就必须为自己制造出一种工具,来藉此在自己的周围设计出一个文化世界。混合形象中的动画部分,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情感投射中的固着之物,而这种固着之物也是某种幻想的工具,借这种工具来达到自然身体所难以获得的需求意义。在不断投射与认同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复合现象——工具与自然身体的某种混合体,这种混合体获得的意义满足自然身体的需求,而这种混合明星形象又是投射与认同不断相互反射形成的具有魔法能力的虚拟偶像,幻想解决自然身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第三,混合明星这种形象,是人类个性异化中崇拜的新偶像,具有一定的社会自恋,一种和科技具有一定联系的偶像,这种混合形象,记录下人的异化的各种形式之一。是探讨未来“科技”对社会和对人类一种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而混合形象的设计也是科技对人类产生某种影响的一种尝试探究。费洛姆发现,阶级文明发展会伴随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在人类自由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人类会陷入自由的重压,开始自我树立新的偶像,而混合明星也是这种偶像之一,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人更加异化,在对自由不断追求的过程中,现代人“正在失去本身的自我”。混合形象是人类在失去自我道路中,不断寻找自我,给自己寻找已经失去的自我的同一性的写照,也是在社会中发现自我的一种过程,以《毒液:致命守护者》为例,在影片中,和记者埃迪·布洛克(汤姆·哈迪饰)所结合的外星生物本身在它的星球也是一个“Loser”,这两种形象设计背后恰恰反映了人对自我的寻求过程,当埃迪·布洛克和外星生物毒液两者结合之后,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这种混合偶像是有能力解决社会中的冲突,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抗,重新对自我个性的寻求过程,这种个性的异化中也暗含“技术”对自身的改造过程,在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相继发生影响之后,对人类身体产生影响的幻象反应,在个体不断发展中与“工业”文明产生联系,从而改变生存的条件,不断发展自我,寻求自我,现代社会中的自我发现,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随着研究深入,将混合明星纳入明星研究所具备的价值与意义远不止这么多。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精神分析的角度,这种混合形象都代表新的叙述方式,同时代表某部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精神世界中的部分诉求,同时也是人精神异化过程中的一种反应。

三、混合明星作为典型

将混合明星纳入到明星研究的范畴,作为明星研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完全可以使用传统电影对明星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混合明星不同于真人明星,也不同于虚拟明星,将混合明星纳入明星研究领域中,需要认识到混合明星自身拥有一定的典型,换而言之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混合明星的“混合性”制作。早期真人明星通过一套特定的技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快感,到20世纪50年代,当制片场制度瓦解之后,明星才成为电影制作的关键元素,传统好莱坞在明星生产过程中,明星表演的专业程度能够较好地和角色之间相匹配,而虚拟明星则是依靠使用计算机、动作捕捉以及自我迭代算法等技术,完成对虚拟明星的制作,这种过程,对虚拟明星各类设计制作过程依据影片的需求,是一种虚拟化的制作方式。电影虚拟化制作涵盖了虚拟场景构建、预演、现场可视化、虚拟摄影、角色开发和连接所有这些实践环节的数字资产生产流程。而混合明星制作过程,结合了真人明星和虚拟明星的制作方式。如电影《复仇者联盟》中,其中特技预演给拍摄提供了参数等信息,DNEG公司在绿幕进行拍摄的时候同时对演员进行了非常紧密的身体跟踪。身体跟踪让合成师能够将效果锁定到演员的身体上。从此可见,这种混合形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方协同工作,流程工艺更为复杂。巴特对明星的理解中包含三个相互结合的要素:影星生产、影星接受以及影星符号,在明星初期的生产中,混合明星就有别于真人明星和虚拟明星,其背后的经济以及多种媒介,自然和传统真人明星与虚拟明星有所不同。这种成熟的制作工业,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艺术手法,都让主角建立完美的形象,哪怕是外星生物那种“丑陋”,也依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为之买单,创下票房佳绩。

混合明星的“混合性”表演。虚拟明星的表演可以借助动作捕捉技术,通过真人部分表演进行计算机图形重构,或者直接由动画师运用骨骼绑定,来驱动虚拟明星的表演过程,而真人明星的表演则是“角色”与“演员”的融合,显然,混合明星再一次介于两者之间,混合明星一部分处于“角色”与“演员”的融合之中,一部分又处于分离状态,相互独立开来,观众在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又能合多为一,这种混合表演具有复杂性和多义性,是一种“自我建构”和“被建构”,以及“角色”和“演员”分分合合的一种特殊状态。在《毒液:致命守护者》中,原始状态下,共生体是一种无定形的外星怪物,不分前后,能伸出触须,变成各种形状,当它与人体结合时,共生便发生了,它不仅能模仿人体形态,还能夸张它可怕的一面。男主角从一楼一跃而上,到达数百米的高度,这种表演十分夸张,并且作为动画部分的形象,具有多变性的形象特点,变化多端,当回到真人那部分,主角却是按部就班地从电梯下楼,被嘲笑成“Loser”,无不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这样特殊的表演方式,为混合明星形象的塑造增加真实感和幽默感。

混合明星中虚拟形象部分,具有永久性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来源于其虚拟性,是完全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虚假形象,通过这种手法,也可以做到让真人明星同样拥有“不死之身”,毕竟如此逼真幽默风趣的虚拟形象都能够被制作出来,同样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将真人模拟出来。同时,混合明星具有“替换性”,混合明星动画部分形象,往往代表着某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更换使用它的主体,形成多样化的形象,并成为观众心目中永存的偶像。

混合明星自身存在特定的典型性,尤其体现在制作、表演等方式中,必然对传统明星建构以及主体理论产生影响,而且这种特殊的明星,也会增加内在交互文本与结构的多义性。

结语

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纯虚拟影像和一半真人一半虚拟的混合影像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之中,并广受欢迎,从真人表演到动画形象表演,再到借助科技设备由人控制的动画形象,再到半人半虚拟形象的混合明星,都足以说明,将混合明星作为明星研究的一部分具有合理性及合法性,且代表着特殊的精神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相继出现,混合明星制作方式越来越容易,虚拟程度越来越好,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明星生产过程中,增加一个新的选项,因此,对混合明星的研究是电影研究中不可逾越的内容,未来对混合明星的研究也会被纳入电影史中,同时对于电影中这种特殊的形象也会出现更科学的概念模型,而不是单纯地归为一个新的名词——“混合明星”。正如《明星》中所言:如何给观众建立概念模型,并为这种概念模型提供足够的经验,对于我们能够就明星和影片如何产生功能做出任何假设仍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猜你喜欢

真人混合明星
混合宅
混合运算大篷车
真人秀F2
变色龙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