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心麻花”喜剧发展路线之管窥
——从话剧向电影之转变

2019-11-15高胜利李子赟

电影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夏洛特麻花喜剧

高胜利 李子赟

(1.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开心麻花”全称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为人民娱乐服务为宗旨,以喜剧舞台剧为主营业务,成立十余年,创造了三十余部爆笑舞台剧。2015年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一经上映,便火爆全国,“麻花出品,必属精品”成为观众共识。但近几年“麻花”出品的电影却遭到观众的诟病,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忽略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情节粗制滥造,脱离现实。

一、话剧与电影的区别和联系

(一)话剧与影视的渊源

话剧与电影都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都具有叙事性和历时性的特点,二者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影市场进一步繁荣,电影行业对优秀题材和作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这就使得电影创作者们都纷纷将现有的文学作品、话剧、游戏等进行影视化改编,而话剧由于与电影的近亲关系更是成为影视化改编的首选。

(二)话剧与电影的异同

话剧与电影都是时空艺术,时长类似。内容上都是以剧本为基础,电影按照开端、转折、危机、结局四段式布局,传统话剧通常由铺垫、叙事、高潮、结尾四大幕组成。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电影富有的光影魅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是舞台剧无法比拟的,但话剧独特的舞台临场感和经典的表现手法是电影无法企及的。二者都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但话剧演员直接面对现场观众,电影演员则面对镜头,演员细微的表情、眼神、神态都会被镜头清晰地记录下来。电影以剧本为蓝本,以演员的表演和人物之间的对白为核心,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话剧只能通过舞台来表现内容,在时空上多点受限。

二、“开心麻花”从话剧向电影的转变之路

(一)“开心麻花”的发展历程

自2003年推出首部爆笑喜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打响“麻花”第一枪,一直到2010年的《乌龙山伯爵》,“开心麻花”一直致力于舞台剧的创作,特别是2008年间,《疯狂的石头》等五部话剧实现了全年无间断演出。2011年到2014年间,“开心麻花”致力于品牌推广,并开始跨界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2011年“开心麻花”携经典作品《乌龙山伯爵》全国巡演,自主拓展市场,在天津、上海等地陆续成立分公司。从2015年起,开始转战大银幕,《夏洛特烦恼》由开心麻花创作、出品,改编自“麻花”的同名话剧,在当年同期票房中遥遥领先,并问鼎国庆档冠军。“开心麻花”从此便成为一种现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后,电影《驴得水》《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作品都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给观众带去快乐。

(二)“开心麻花”所具备的话剧向电影转变的优势

1.成熟的话剧剧本是其成功的先天优势

“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都是改编自原创舞台剧,是经过时间和观众检验、在舞台上大获成功的作品。2015年逆袭成为票房黑马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其同名话剧已经在全国各大话剧舞台经过了三年的巡演,2017年《羞羞的铁拳》在改编成电影之前也在舞台上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打磨,2018年《李茶的姑妈》上映之前也历经了时间和观众的重重考验。“开心麻花”的每一部原创电影,都选自在舞台上已经非常成熟的剧目,因此在电影改编时对于包袱的拿捏、节奏的把控都比较精准。

2.沿用原班人马进行再度创作

“开心麻花”改编的原创电影中,电影导演和话剧导演是同一拨人。这也是“麻花”的智慧所在,沿用原班人马进行二度创作。导演、编剧已经对话剧剧本了如指掌,对笑点的分布、情节的梳理、结构的把控都得心应手。而且作为原创话剧的主创人员,对作品的热爱不言而喻。汪流认为好的改编者应该 :“第一,热爱原作,……;第二,改编者如果仅仅出于激情而热爱原作,但对原作中所描写的生活并不熟悉,而又要去改编,那么依然是改编不好的;第三,改编者必须具有和原作者不相上下的功力。”[1]“开心麻花”将电影的改编交给话剧作品的原创团队,满足了改编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3.沿用“麻花”演员,助力电影人物

“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中,没有影帝和流量小生,所有的演员都是“麻花”自己培养出来的,这些演员经过反复训练才登上话剧舞台,在长期的巡演过程中,早已把角色融入自身。在电影表演中,演员们对角色拿捏游刃有余,演技也经过了观众的检验,他们一出场就带着极佳的喜剧效果。所以,当作品在大银幕上呈现时,每个人物性格都塑造得饱满、鲜明,通过演员的精心刻画,每一部电影都会产生一个或多个经典角色,比如《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袁华,《驴得水》中的张一曼、铜匠等。除了演员自身的努力,剧本创作初期,编剧也会根据演员的个性对剧本进一步地调整和修改,反复推敲,立稳每一个包袱。

(三)“开心麻花”话剧影视化成功的原因探索

1.品牌定位,观众至上

“开心麻花”在创立初期就目标明确:做一个喜剧公司,以为人民娱乐服务为宗旨,把智慧和快乐拧成舞台剧。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喜剧这一核心不断推出爆笑舞台剧、喜剧电影等。精准的品牌定位,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心麻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话剧、小品到电影一直没有偏离“喜剧”的方向。“开心麻花”对“喜剧”品牌的坚持,使消费者在一看到“开心麻花”的同时就会想到开心、快乐。“开心麻花”的主要受众是都市年轻人,因为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工作繁重,精神和身体压力大,他们需要释放,而喜剧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作为年轻人的“解压神药”,“开心麻花”一直秉持观众至上的理念,观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做观众喜欢的喜剧。正是这样的喜剧态度,让麻花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拥有固定粉丝群。

2.精彩故事,动人情怀

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开心麻花”电影均改编自话剧,这些故事在被搬上大银幕之前,已经在话剧的舞台上多次演出,布局精巧,情节跌宕,笑点密集,寓意深刻。“开心麻花”的电影作品,充满着对“假恶丑”现象的揭露。《夏洛特烦恼》中通过王老师收学生的贿赂,袁华凭借父亲的身份获得写作比赛一等奖揭露当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腐败问题;《羞羞的铁拳》中通过艾迪生被吴良陷害揭露拳击界打假拳的丑闻;《李茶的姑妈》则通过李茶结婚所引发的一系列闹剧批判拜金主义。“开心麻花”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批判性,编者将时代问题、社会热点融入故事,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寓意明确,批判尖锐。而且其切入点都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推进的,容易让观众联想到自己,从而产生共鸣。例如《夏洛特烦恼》中的秋雅,长相出众,学习优异,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会联想到自己上学时班里也有这样一个人;《羞羞的铁拳》中的艾迪生,被社会的潜规则左右人生的无奈,在复杂的社会中摸爬滚打的人也许都能感同身受,这就是一种“大众情怀”,它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3.语言幽默,独具特色

“开心麻花”创作的喜剧之所以笑点频出,让观众过“耳”难忘,得益于台词幽默的表达。“开心麻花”作品中常常巧妙地利用汉语特有的押韵或谐音,赋予台词节奏感,在增强语言韵律美的同时,推动情节发展,产生爆笑的效果。例如《夏洛特烦恼》中:

夏洛:秋雅是我们学校公认的校花;而我更出名,是我们学校公认的笑话。

我们可以看到,编剧巧妙地利用“笑话”和“校花”的同音特点,将“校花”改为“笑话”,这里将主人公和秋雅在学校的地位之悬殊介绍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两人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预测。观众通过视听判断,稍稍回味便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幽默。

张扬:……就夏洛这身行头赋诗一首。

袁华: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

这句诗中,前句的“鸡毛”是真实的鸡毛,后一句中的“鸡毛”即为嘲讽之意。两个“鸡毛”在意义上毫无联系,但在电影语言中,抓住了两个词语的共性,即同音同字。前半句是对夏洛着装的描写,后一句则是对夏洛明明生活拮据还要在同学面前充大头的行为进行讽刺,从而形成强烈的诙谐感。除了运用语音制造幽默,“开心麻花”在人物的对话设置上也很考究,经常在对话中抖出似乎在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的包袱。例如:

王老师:就在昨天,袁华同学得了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作文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

在夏洛提出要和袁华换座位时,老师不同意,并且说到袁华非常优秀,观众看到这里,往往会自动将袁华归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是获奖作文的题目一出,打破了观众的心理常设,在观众大笑的同时,也引发思考。

4.运用“戏仿”,凸显风格

“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原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2]“戏仿”属于二次创作,并且在重构的文本中传达更加深刻的审美内涵。“开心麻花”的影视化改编中成功运用了“戏仿”,使喜剧风格更加凸显。例如《羞羞的铁拳》中对武功绝学的“戏仿”。传统影视作品中一般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获得盖世绝学,而《羞羞的铁拳》中主人公却是通过高速公路发传单、熬鹰、捉鱼等无厘头的事情练功,最终通过这些“功夫”打败反派。这里通过“戏仿”将武功绝学的神秘面纱揭开,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和审美期待。

三、以《李茶的姑妈》为例反思“开心麻花”遭遇滑铁卢的原因

(一)“流水线”电影,缺乏创新

“开心麻花”自《夏洛特烦恼》获得成功后,便在大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但在去年国庆档上映的《李茶的姑妈》豆瓣评分只有5.1,创“麻花”历史最低。去年一年,“麻花”在暑期档、国庆档和春节档都排上了电影,在这样高密度的拍片数量下,投入到剧本创作和内容创新的精力就会不足。《李茶的姑妈》中男扮女装的戏码在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很多次,观众看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穷小子通过富豪亲戚一夜暴富的戏码也同样落入俗套。“开心麻花”使用陈旧的套路,生产电影就像在流水线上生产商品一样,机械麻木,毫无新意,使“开心麻花”在喜剧界的神坛地位瞬间跌落。

(二)三观不正,趣味低级

《李茶的姑妈》以李茶和露露的结婚为线索展开,虽然以批判拜金主义为主题,但其中桥段设计的恶俗直接盖过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电影的某些笑点也着实成为“尬点”,比如黄沧海和莫妮卡两人在衣柜里赤身裸体被发现,对三观还未形成的儿童群体是不宜的。这些所谓的“笑点”没有造成相应的“笑果”反而被观众所诟病,直呼尴尬。

(三)脱离现实,情节牵强

在网络评论一边倒的形势下,《李茶的姑妈》成为“麻花”跌落神坛的“罪魁祸首”。除了内容缺乏创意、审美趣味不高之外,电影在剧情和逻辑上也存在明显的硬伤。例如真姑妈发现有人假扮自己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揭穿而且还帮助“假姑妈”隐瞒身份,最后两人还暗生情愫等,这些情节看起来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严重脱离。此外,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非常粗糙,一个男人穿了一身女装、戴上假发就能将一群人骗得团团转,以及董事长两次给黄沧海升职都要亲自告知,这些细节仔细琢磨会感觉很牵强,反映出此部作品只是为了博观众一笑,并没有认真做喜剧的态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开心麻花”喜剧发展路线的探索,可见“开心麻花”在话剧影视化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成熟的话剧剧本为电影提供素材来源,原创团队的精心打磨,功勋演员倾情加盟,这些都是“麻花”进行电影创作的先天优势。进行精准的品牌定位、以内容为王、独特的语言风格是“麻花”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开心麻花”过于注重影片数量和商业化效益而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使最近的作品受到批评,希望“开心麻花”在之后的创作中,严格把控影片质量,为观众输出更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夏洛特麻花喜剧
义卖麻花有感
夏洛特烦恼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爷爷的麻花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喜剧世界
麻花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论夏洛特·伦诺克斯《女吉诃德》中的“逃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