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 姿 态 有 高 见 识
2019-11-15杨浚哲
文/杨浚哲
在一场心理学实验中,多数受测的青年学者将自己置于世界中心,而少部分未将自己的位置标于中心的人,他们的想法发人深省。
少年心事当拿云。作为壮志凌云的青年,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原也无可厚非。但若有一日,他们发现自己的真实位置是山腰或山脚,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会不会从此心如已灰之木?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只有看清楚一件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多么渺小,才能不患得患失、或喜或悲,才会坦然接受自己在这世上的真实位置。
《射雕英雄传》的结尾,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至死也未想明白,到底怎样才算是英雄?是屠戮千城,血流成河,还是仅仅护一方百姓安宁?我认为,我们并不是来占有这个世界的——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占有什么。所有的“拥有”,如梦幻泡影一瞬即逝。我们走时,应感到这个世界因为自己变得更好了一点,留下的不只是“槛外一个土馒头”。
有一些青年,曲解“万物皆备于我”,固执地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迷梦中不肯醒来。其实他们知道这句话,便应该懂得知足感恩,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做到了以上几点,才会发现原来依照自己的本心处于这个世界,依照自己的想法而活,比起盲目地向众人认为的山顶攀登,实在潇洒得多。
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的人们,往往或因误会平凡的事不是奉献,或认为世界应该为自己服务,不肯拥有也无法拥有豁达的境界。殊不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世界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事件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个愿意奉献的人不断拓展的。
不仅个人,人类历史也是在逐渐将人类从盲目自大地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个思想中解放而得到发展的。的确,知识越多,越明白自己的无知:哥白尼将欧洲从“日心说”中解放,达尔文又确认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相同的起源,证明人类不是神选之物。人类便是在逐渐远离世界“中心”、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令我惊奇的不是这世界如何存在,而是它竟然存在。”我们也应让自己从“世界为我而设”中走出,知足地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拓展它美好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