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死比尔》:“暴力美学”的多维诠释

2019-11-15

电影新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昆汀蒂诺布景

房 莹

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通常指的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杀戮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美丽炫目的程度。有的时候,导演还故意用暴力、血腥的镜头或者场景来营造一种令人刺激难受的效果”。1《杀死比尔》将女杀手黑曼巴的复仇之旅演绎得精彩无比,不仅成功塑造了一批个性十足的角色,还用一种赤裸裸的方式打破了暴力题材电影的拍摄范式,更依此建立了专属于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本文从《杀死比尔》对场面的调度能力入手,分析“暴力美学”的多重维度,指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一、个性迥异的角色

《杀死比尔》中的杀手们都来自同一个杀手组织——“致命毒蛇暗杀小组”,除了比尔兄弟,其余成员都是女性。除去男女主角的决战之戏,影片的主要打斗都是在女人之间展开,是一部关于女人间战争的影片。用暴力来表现女人的战争,这本就是一个打破常规的做法,加之片中角色不同的个性,使得这部影片注定会成为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影片饱满的角色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角色间的纠葛和斗争为影片添色不少。“致命毒蛇暗杀小组”的创始人比尔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而他的神秘早在《杀死比尔》中就通过仅有的脚部特写和画外音渲染了出来。这位创始者玄乎无比的台词处处隐含着弦外之音,使他本就虚幻的脸上更添一层薄纱。比尔特立独行,既有风笛般闲适的生活,又有紧锣密鼓的屠戮;既有温文尔雅的外表,又有阴暗偏执的内心;既有情深似海的赦免,又有不可一世的专制……

“黑曼巴”坚毅果敢,复苏后的她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同时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寒意。“黑曼巴”敢爱敢恨,她可以为了爱人隐退,也可以因为复仇而一意孤行。明亮、执著的眼神说明她并非工于心计,也无太大野心;她善待弱者,只给予敌人最强烈的一击,并不滥杀无辜。因此,她会顾及“响尾蛇”的4岁幼女,会试图劝退果果,会放走“疯狂88人组”的小正太。或许是,女儿的出现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母性本能,让她可以忘却所有的仇恨。

奥莲身世坎坷,小小年纪就成了杀手。她的天赋极高,成了“致命毒蛇暗杀小组”最有势力的杀手不说,还能够完成复仇的计划。例如,《杀死比尔》中的青叶茶室之战,将“暴力美学”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奥莲的冷酷无情和富有心机的表现,让她能够牺牲所有的手下去消耗“黑曼巴”的体力,但植根于血液之中的武士道精神却又将她唯一能够战胜“黑曼巴”的机会拱手让出。奥莲是影片着力刻画的角色,《杀死比尔》不惜用大段的动漫场景来交代她的背景,既是昆汀·塔伦蒂诺多变风格的体现,又是“暴力美学”的消解化表达,堪称《杀死比尔》的一大亮点。

“加州山蛇”是忘恩负义、阴狠毒辣的人物。加州山蛇本是无毒之蛇,却将其用到影片的人物身上,强调她的“毒”之大。所以,这也在某种层面上,暗示了这一人物的命运走向。痴情于比尔的她,对“黑曼巴”充满嫉妒,希望打败“黑曼巴”来取代她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是昆汀·塔伦蒂诺颇为智慧的处理方式。此外,铜头蛇和巴德都厌倦了杀戮,他们渴望平静的生活,巴德甚至可以放弃尊严去追求自由与和平,这两个温吞的角色设置稍稍缓冲了影片中处处锋芒毕露的暴力与血腥色彩。

二、多元融通的文化

昆汀·塔伦蒂诺在《杀死比尔》中融入了大量的世界文化元素,让观众忍俊不禁而又不致跳戏的是“黑曼巴”的“战甲”,她一成不变的服装与李小龙《死亡游戏》中的战服简直是如出一辙。片中,日本武士电影的痕迹折射出日本文化元素,如武士道、武士刀、和服等。白眉一身的中国元素,除去身着道服、束发长须的传统中国武者形象之外,他所展现的中国武功也是对传统中华武术的刻画。此外,西部片中的自由搏击和狂乱枪战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言了“西方文化”。如此,《杀死比尔》里的多种文化与语言(中日英粤)的交叉和碰撞就为观众带来大量的异域元素。

对各种经典的模仿的做法勾勒出“昆氏暴力美学”黑色幽默的轮廓,昆汀·塔伦蒂诺略带戏谑的电影理念也由此得以舒展。昆汀·塔伦蒂诺曾说他的影片受“邵氏武侠片”和“意式西部片”的影响最大,甚至曾坦言就是邵氏电影的忠实粉丝。在《杀死比尔》里,我们可以看到昆汀·塔伦蒂诺对邵氏电影的致敬,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影片开始部分的大字与打斗戏份,都有着邵氏武侠电影的套路。尤其是,《杀死比尔》中的“黑曼巴”向白眉习武的片段则将邵氏武侠的功夫套路模仿得淋漓尽致,如中国武术中的缩档术、寸拳、虎鹤拳、鹰爪功、五指催心掌等,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浪漫之感。

与此同时,在《杀死比尔》中,昆汀·塔伦蒂诺用“杀”的设置完美地致敬了西部片。片中,很多地方都有对西部片经典元素及片段的模仿。在第六章“双松镇大屠杀”中,“黑曼巴”站在教堂门口时,日光中白得灼目的西部风光的深景镜头简直就是约翰·福特经典之作《搜寻者》的结尾远焦镜头的翻版。昆汀·塔伦蒂诺在此用一种模仿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美国西部片泰斗的敬意。如果说“意式西部片”只是《杀死比尔1》中邵氏功夫片与日本武士片的佐料,那么在《杀死比尔2》中的“主菜”无疑是“意式西部片”。依照昆汀·塔伦蒂诺的说法,“意式西部片”大师塞吉奥里昂的影响在《杀死比尔2》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情节、角色的设定,到场景、画面的布局,都有赛尔乔·莱昂内的影子。昆汀·塔伦蒂诺的天才与高明在于他能够将这些不同的元素有机地融入“昆氏暴力美学”之中,让观众去感受不一样的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

三、别具一格的布景

无论多么逼真的布景在经过理性的分析后都将归于虚假荒谬,但镜头的魔力能够带给观众一种观影的“真实”,并且观众在看电影时不自觉地会相信布景的真实性。《杀死比尔》采取的是一种还原式的布景,它试图通过实地拍摄为其布景增添更多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虽然容易被理性的分析所打破,但导演在布景上的精心布置又较好地提升了观影的“真实”。可以说,这是昆汀·塔伦蒂诺颇具智慧的地方,毕竟他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布景将观众带入了“暴力美学”的世界。

在影片的开头,“黑曼巴”在“铜头蛇”家中与她对战时的布景便是依照普通美国民居来布置的,所以她们的武器都是随手捡来的居家用品。如此布景,也将“铜头蛇”的退隐间接地交代给了观众;“加州山蛇”在医院准备毒杀“黑曼巴”的场景设计,也颇为巧妙,它通过二分的画面将浑身透着危险气息的“加州山蛇”和久未苏醒的“黑曼巴”同时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走廊和病房一动一静的布景设置,营造出危险与安静的氛围,制造了一种紧张感;与奥莲的决战则被安排在空间较大的青叶茶室,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一场戏;狭小的房车和棺材密闭的空间,揭示了巴德现状的窘迫,既推动了打斗场景的演变,又反映了巴德困顿的内心世界……

四、匠心独运的视点

《杀死比尔》的画面糅合了多种迥异的风格,展现了“昆氏暴力美学”的成熟与多变。青叶茶室之战是这种多变画面的典型代表,喷洒夸张的血柱和断肢横飞的画面,是用一种略带幽默的形式还原了暴力与残酷的真相,而潜伏在人们内心深层的原始嗜血的渴望仿佛一下就被昆汀·塔伦蒂诺唤醒,并被场中近乎屠戮的厮杀场面所填充。“黑曼巴”取下“疯狂88人组”某个人的眼睛时,画面一下就变成了单调的黑白二色,此时选用这两种简单却又力量十足的色彩,不仅能够将依附在“黑曼巴”身上的冷静沉着的复仇欲望形象化和色彩化,使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而且,不甚逼真的黑白画面能够有效降低残忍、血腥的程度,从而使之更加容易被观众所接受。黑白画面在“黑曼巴”眼睛一合一开后又恢复到正常的彩色,昆汀·塔伦蒂诺在这样娴熟的镜头与色彩的切换中,不仅消解了“暴力”,也能让观众感受到“黑曼巴”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整个战局且占据着统治地位。在二楼惨烈的厮杀过程中,画面又因为停电而变成一种近似皮影戏的打斗场景。隔着舞台的帷幕,观众依然能够感受到“暴力”的惨烈,而此次切换就明显地弱化了血腥场景,同时也渲染了暴力的艺术气息。有意思的是,屋外雪中对决的场景则十分安静,静到只剩下飘雪和水漏的声音,这与之前屋内热闹的打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杀死比尔》用近乎无声的画面来反映两位高手对决时内心的平静和冷酷,这样一种看似无力的表现形式,却将杀戮与血腥背后强大的张力轻描淡写地描摹而出,这无疑是“昆氏暴力美学”的一大亮点。

屋内打斗结束后,一个在楼上俯拍的深景镜头将大战后的残酷景象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人间炼狱般的惨烈画面带给人们是强烈的刺激和震撼,并深刻地揭露了暴力的直接性和破坏性。在楼下另一台摄像机将视点选在“黑曼巴”的下前方,仰拍镜头中的“黑曼巴”不可一世地站在横栏上,视点的设置带给人一种仰望的感觉。这样的场景无声地宣告着“黑曼巴”的绝对统治地位,而此时“黑曼巴”对楼下诸人的审判般的台词又将暴力的嚣张扩展到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境地。

结语

《杀死比尔》之所以能够成为“昆氏暴力美学”的代表,在于其中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多元融合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变的画面和匠心独运的布景。成熟多变的电影风格带领观众进入了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世界。昆汀·塔伦蒂诺用“鬼才”般的电影思维为观众揭开了暴力面纱的一角,而面纱下无穷的风光仍在等待着后人们进一步探索。因此,“当后现代主义文化大潮席卷全球时,当暴力已经突破了‘剪刀关’,频繁地进入国人的视野中,科学地分析暴力现象的影响,对于国产电影的创作不无裨益。”2

【注释】

1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及社会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4):99.

2于淼.暴力美学的万花筒——《杀死比尔》的后现代叙事分析[J].世界电影,2005(2):187.

猜你喜欢

昆汀蒂诺布景
放映员昆汀
艺林辨踪——浅析越剧布景的特色
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天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