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及对我国的启示
——以《你的名字。》为例

2019-11-15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电影文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海动画日本

董 广(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全球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与千寻》,刷新了日本电影的票房纪录,也刷新了日本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此片先后在西班牙锡切斯·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韩国富川国际动画节上获得大奖,还获得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动画电影、日本电影评论家大奖导演奖等诸多重要奖项。新海诚也成为“后宫崎骏时代”最重要的动画电影导演,以至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崇尚“新海诚式”动画电影的热潮。究其原因,与新海诚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熟稔及作品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呈现不无关联。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像呈现

(一)和歌与神婚传统

和歌是由日本民俗中的“对歌”,经平安时期后的“赛歌”发展而成。在日语中,“对歌”也被称为“歌垣”,“赛歌”被称为“歌会”,常用于表达男女感情。“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原文: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见えつらむ梦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这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女诗人小野小町的一首和歌中的一部分,《你的名字。》的创作灵感便来自此。影片讲述了三叶和泷在梦中互换性别、救焚拯溺、邂逅相遇的唯美爱情故事。导演新海诚选择爱情叙事母题与其援引和歌民俗的初衷显然出于其对受众“使用与满足”的把握,尤其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驾驭。溯源和歌的形成,与日本民间文化中的“神婚”传统不无关系。“神婚”在日本民俗中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通过性行为使男性的灵魂得以完善,并实现与上帝交流的极其重要的途径。由于在原始的巫术活动中,“神”用“咒语”(歌)赞美“神婚”,于是,日本民间便出现了以“对歌”求爱的风尚。由于这种风尚的盛行,“对歌”经平安时期后蜕变为“赛歌”,并逐渐向和歌演变。导演新海诚之所以从和歌中寻找创作灵感,显然是基于和歌对特定题材——爱情的展现。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定型诗,和歌大多与俳句一样篇幅较短,但却常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安谧闲静、清远含蓄、空灵高远等神韵兼具的境界。根据小野小町的和歌中的一小部分,新海诚一改以往作品“故事性”欠好的诟病,进行了无限想象,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有交错的时空、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还有故事背后隐含的“和歌”与“神婚”等文化传统。

(二)名字与言灵信仰

“言灵信仰”在日本上古时代便已出现。言灵是“蕴含在语言中的神力,具有灵性和咒性”[1],它可以求福禳灾,甚至能够主宰一个人的命运。在日本人眼中,人神交流的媒介便是语言,语言的魔力能够使人得到神灵的庇佑。对语言的崇拜即对神灵的敬畏,这是日本人具有言灵信仰的重要表现。而名字与祝词、咒语一样,是日本人对语言崇拜的符号再现。古代日本人普遍认为,名字中暗藏着人的灵魂。《岩波古语辞典》中提到,“语言也有灵魂,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语言和事物的区别非常细微,言即事,语言即是事实。例如,因为人的名字即是其自身,所以告诉异性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对方。另外,名字受到损伤,或者受到诅咒,其人本身就会受伤”[2]。在日本人看来,名字就是一切,至今流传在日本民间的与名字有关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例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河合隼雄所著的《日本人的传说及心灵》一书中,便讲述了“天鹅姊姊”——一个关于名字的故事。兄妹俩备受心狠手辣的后母的雪压霜欺,原本嫁给国王的姐姐在出嫁前被后母折磨致死。弟弟便跑到山中大声呼喊姐姐的名字,使姐姐起死回生。也就是说,欲控制一个人的言灵,必先知其名字。

由此可见,新海诚将“你的名字”作为片名的初衷不仅仅是由于剧情的需要,更显示着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熟稔。在影片中,家住糸守町的女高中生“三叶”对东京的繁华生活充满憧憬,在意式餐厅打工的男主人公“泷”则是一名生活在东京中心的高中生。因为“神隐”,两人在梦中进行了身体交换。第一次交换身体后的“泷”经历了迷路、打工、为奥司女神缝裙子等,晚上回想起笔记本上的“你是谁”,而后留下自己的名字“三叶”。发现身体被交换的事实后,两人便以对方的名字开始对方的生活,直至彗星坠落后失去联系。因为记得对方的名字,泷费尽周折寻找三叶。代表一半三叶的口嚼酒被他喝下后,又强制触发了身体交换。“三叶”在山洞中醒来后意识到自己在三年前就死了。“黄昏”终于使两人相见,并在彼此的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三叶未来得及写完,就消失在彼此的视野中,并重复着彼此的名字,以免忘记彼此。此外,在日本传统文化里,未婚女性的名字不能告诉除父母之外的任何人,否则便是对婚姻的许诺。在影片中,三叶将名字告诉了泷,即意味着其已经视泷为自己的另一半。幸运的是,新海诚并未将剧情进行全部悲剧式的呈现,而是安排三叶在八年后与泷再次相见。只是两人已忘记了彼此的名字,因此,擦肩而过却只能以“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来问候。

(三)神道教与“万物有灵”

神道教在日本历史久远,也称为“神教”。“神道,渊源于太古,自古以来为了与儒教、佛教、耶稣教等外来教相对,不仅和这些宗教进行交流,甚至积极地、消极地接受这些宗教的影响以及感化”[3],是日本最重要的本土宗教。神道教以“万物有灵”为思维基础,认为日、月、雷、电、海、山、木、土等自然万物中均寄生着神灵,它们备受日本人的尊崇,都是神明的象征。影片中出现的神社、结绳、口嚼酒、黄昏、隐世等均带有“灵力”,是日本神道教文化的符号代表。

宫水神社是传承祭典仪式的载体,而结绳则是产灵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影片中,宫水一叶(三叶的外婆)给三叶姐妹讲到,产灵也叫“结”,是土地神之一。在编结绳时,人与线之间会产生感情。结绳则是神的杰作,它既可以缠绕、扭曲,又可以被还原;既可以断裂,还可以再次联结,这也是产灵。扎过三叶头发的结绳被送给泷后,又被当作手链缠绕在了泷的手腕上。它既成为联结两人情感的符号隐喻,又充当了两人互换灵魂的介质。而结绳的制作过程又貌似是两人生活轨迹的映照。在影片中,结绳的缠绕、扭曲象征两人的灵魂互换,结绳的还原暗示两人正常生活的回归,结绳的断裂说明两人失去联系,结绳的再次联结标志着喝下口嚼酒的泷与失联的三叶再次相逢。“结”这一日本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仅是单纯的日本传统文化再现,还左右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中,“结”是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希望与毁灭等万物联结的奥秘。就连口嚼酒也是水、米、酒和灵魂的联结,因此,泷喝下三叶的口嚼酒后再次触发了灵魂互换。此外,口嚼酒也是人从“隐世”回到现世的必需品,若不将口嚼酒进献给神灵,则只能在“隐世”漂泊。“隐世”即“神隐”,是一种灵异现象,指人体被鬼神隐藏后突然在人类社会消失。其中,鬼神多是日本神道教中的妖怪和神明。它“宣告了‘社会性的死’,回归是‘社会性的再生’。神隐是一种异域体验,同时也是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的休息时间,也可以说是在日常生活的另一边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性存在而活着”[4]。此外,“黄昏”在神道教文化中指非日非夜的时段,即神明、妖怪与人类共处的时刻,泷与三叶在黄昏时才能再次相见便可以印证。由此可见,日本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这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形成的本原。

(四)“瞬间美”与物哀文化

物哀是“人们面对客观事物、大自然以及活生生的人所产生的各种细微而复杂的情感,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深深感触”[5],它呈现为认识感知的主体对一现昙华式“瞬间美”的享受的追求。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物哀不仅是一种悲剧式的审美意识,也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死生观。而且,认知主体对“瞬间美”的感知亦有层次之分。著名的日本文化文学研究专家叶渭渠先生将物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作者所说的‘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感动。”[6]在《你的名字。》中,物哀文化在这三个层次上均有所体现,但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次上。

在影片中,男女恋情的哀感主要表现为穿越时空的爱恋与记不清对方名字的遗憾。泷与三叶因为偶然的机会发生了灵魂互换,两人互生爱意却失去联系。为了寻找失联的三叶,泷费尽周折找到了三叶所在的糸守町,喝下口嚼酒后,与三叶再次发生灵魂互换。两人在诹访湖边来回奔跑寻找彼此,却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喊。黄昏时两人终再重逢,而重逢的时间却只有“瞬间”,尚未来得及写下对方的名字。回到现世的三叶与泷一次次擦肩而过,却无法辨认出彼此,因为两人均已忘记对方的名字。交错的时空中,两人的爱情如反函数与坐标轴,只能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望尘莫及的孤悲,正是日本追求“瞬间美”的物哀文化的表现。“对世相的感动”在影片中体现为对彗星坠落导致城市毁灭的呈现。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人心中的不安定因素似乎是与生俱来,他们相信“没有永远的安定,也没有不变不灭的事物能让人依赖”。在日本人看来,再美好的事物也终会消亡,甚至只是昙花一现。因此,他们在描述灾难时往往伴随着华美。在影片中,彗星坠落后造成小镇毁灭本是一场灾难,然而导演却将彗星坠落描述得绚丽旖旎,美得令人窒息。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由上可见,《你的名字。》对日本和歌、神婚、言灵信仰、神道教、物哀等传统文化进行了呈现。当然,新海诚并不是将它们机械地搬入影片,而是将其融入叙事,实现了“以文化推动叙事,在叙事中演绎文化”的良性共生。显然,新海诚在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上有着自己的理解。

二、日本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便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因此,各国普遍重视本国传统文化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作为动漫产业大国的日本,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电影并不是新海诚的特权,《千与千寻》《天空之城》《风之谷》等早已成为“文化进电影”的经典事例。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新海诚似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你的名字。》除延续了新海诚对唯美诗意的一贯追求外,还一改往日作品故事性乏力的诟病,将文化与现代影像技术和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并注重对民族创伤性记忆的呈现,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注重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

当代境遇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常面临着因话语表述和社会环境变迁而导致传者与受者均置若罔闻的尴尬困境。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的合理运用似乎可以为消解这一困境提供思路。《你的名字。》之所以能打破日本电影史上《千与千寻》创造的最高票房纪录,缘于新海诚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倾情打造的“画面美、音乐纯、感情真”。日本传统文化就在这种美、纯、真中被新海诚信手拈来,哪些有观众不为之动容?

新海诚的动画电影有“壁纸狂魔”和“数字时代的影像文学”之美誉。《你的名字。》显然延续了这种风格。影片中的画面大多是新海诚以现实照片为蓝本,利用2D、3D和CG技术,将传统二维动画与无纸动画结合制作而成的。如此一来,虚拟的场景便有了较高的仿真度,画面唯美且细腻。流星瞬间极璀璨、夕阳霞影甚绚烂、月似寒灯照孤影、雪花似柳絮飘零,每一幅画面既缥缈又真切,每一帧画面甚至都可以当作桌面壁纸。当然,新海诚对画面美的这种极致追求并不是单纯地“为美而美”,而是融入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考虑。彗星坠落的瞬间美丽璀璨,而其坠落会导致灾难,这是物哀文化的表现。夕阳出现时的“黄昏”则是神道教文化符号,象征阴阳交替。毋庸置疑,画面美营造的意境迎合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对于影片的接受和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影片中的音乐纯净而低沉,如泣如诉。主题曲《前前世世》和片尾曲《没什么大不了》分别体现了日本人的死生观和物哀审美意识。“从你的前前世世开始,我就开始寻找你的名字”,主题曲《前前世世》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它常在展现三叶与泷身体交换后经历的不适应时出现,节奏感较强,时而低沉时而轻快,暗示着三叶对身体交换既抵制又渴望。“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好,再给我一点点时间就好。”片尾曲《没什么大不了》在三叶与泷在电车上重逢时响起,两人跑出电车寻找彼此。在电梯上擦肩而过时,音乐静止,当两人不约而同地说道“你的名字是?”时又响起,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此外,影片吸粉无数的重要原因是以“诺兰式”结构讲述了一个真挚感人的悲情式爱情故事。灵魂互换的三叶与泷为了寻找彼此,历经千辛万苦,跨越时空,终于相见,而相见的时间却短暂得来不及写下彼此的名字;回到现世的三叶多次与泷擦肩而过,似曾相识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记忆,因为彼此未曾记住对方的名字。因为日本言灵信仰中认为“名字即自身”,忘记了名字即忘记了一切。由此可见,新海诚对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的合理运用使影片增色不少,“文化进电影”在事实上促进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二)注重现代生活与创伤记忆

ACG产业链的完整和运作模式的科学造就了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使其在客观上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国际动画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与其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有关。“动画创作可以从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但绝不是一种动画形式的简单呈现。”[7]在《你的名字。》中,新海诚以现代视角,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并注重对民族创伤性记忆的呈现,使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重获新生。

《你的名字。》不只是在简单地讲一个悲情式爱情故事,而是透过故事展现以城乡二元对立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和解。在影片中,三叶是传统、乡村的代表,泷是现代、城市的象征。新海诚“安排”两人的灵魂互换实则是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初步尝试。三叶“要去东京做帅哥”,实际上代表了对传统文化的摒弃和对现代文化的拥抱。灵魂互换后的三叶从乡村来到城市,非常肯定现代都市的繁华,但又对都市中的“罪恶”深感厌倦,这代表了传统与现代既对立又并不全盘否认。奥斯对三叶的接受代表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三叶学习编织结绳反被同学嘲笑,代表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未足轻重。泷寻找失联的三叶则象征着现代对传统的“拯救”。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既是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又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当然,现代生活也不缺少悲剧。悲剧无论作为情感上的审美体验,还是生活中的创伤记忆,在各国的民族文化中均有体现。创伤记忆是指“各种形式的暴力——自然的人为的,恶的善的,理性的非理性的、政治的道德的、包括话语的——从个人的在世结构的外层一直砍伐到个人临死前的绝对孤独意识,像剥葱头一样,剥完为止,每剥一层都是孤独核心的显露。我把这种孤独核心的强迫性意识叫作创伤记忆”。[8]有物哀文化传统的日本更是擅长将悲剧性的民族创伤记忆写入神话,搬上屏幕。在《你的名字。》中,无论是彗星的坠落还是神话传说中的“关五郎之火”,都是新海诚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的影射。这些创伤记忆的呈现正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反映。当然,影片对民族创伤记的呈现并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是为了唤起重生后的现代社会的希望。由此可见,将现代生活与民族创伤记忆艺术化的融入动画电影,是日本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条思路。

(三)注重守正与出新

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必然面临着守正与出新的两难抉择,不在守正中出新,就在守正中衰颓。多元文化的博弈与民族文化的固守正成为当今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命题。“为何守正,又如何出新”,这是文化传承中遭遇的普遍性问题,也是首要且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体现着世界各国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在守正中出新的日本文化通过现代影像呈现进行宣扬,似乎已成为文化传承中的“日本经验”,以《你的名字。》为代表的动画正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集体代言人”。

1.守正:固守文化本源

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中能否固守本民族文化的本源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神道教作为日本的本土宗教,在日本文化的演变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忠义与爱国这两个民族感情的核心内容是神道教的教义重点所在,也是对日本文化本源的固守。在日本动画的成长期,诸如《龙珠》《犬夜叉》之类的作品往往将武士道精神植入其中,并将“死亡文化”进行唯美呈现。成熟期的日本动画占据了世界动画的半壁江山,并因对传统文化的宣扬而越发焕发强劲的生命力。以宫崎骏、新海诚为代表的动画大师将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影像,成为固守文化本源的重要途径。

神道教作为日本的文化本源,在《你的名字。》中呈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影片提供的信息,宫水神社于公元446年建立,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文明的开端期。宫水神社中供奉的是“产能神”,“社长”从宫水一叶、宫水二叶、宫水三叶都是女性。她们利用口嚼酒与“产能神”交流,以此获取庇佑。结绳的制作过程中,人的灵魂与神灵融合,以此突出“与神求和,与人求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矛盾性,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龃龉便是这种矛盾性的生动体现。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总结尤为经典:“在极大程度上,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温驯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容易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极为关心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看法,但当他人对其过错一无所知时,他们又会为负疚感所困囿。”正是这种特有的民族性格,日本动画作品才将苦难与幸福、颓废与振奋、唯美与缺憾等诸多对立因素结合,在文化传承中突出传统,固守本源。

2.出新:在借鉴中内化

叶渭渠曾提出:“日本文化结构具有重层性,其根底含有多种复合的要素,譬如日本文化具有复合性,含有原始本土文化和神道文化、中国儒道佛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人文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文化等要素,其自身没有形成强固的文化思想体系,对外来文化的抗拒性并非强烈。”[9]自古至今,日本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善于将其内化,并在内化中出新。这种文化的内化过程在日本动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国民精神支柱的倒塌,战后的日本动画曾疯狂痴迷于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创作模式,在作品中极力呈现自信、快乐,以期抚慰国民心灵的伤痛。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在文化上不再以美国唯首是瞻,而是走自己的道路,重拾国民自信。与美国动画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忠于原著不同,日本动画则善于对世界优秀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进行二度创作,强调原创性。《你的名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和歌,其核心内容仍是对神道教的宣扬,具有高度原创性。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教授认为:“动画中的原创性就是尊重自己本国的文化形态、本民族的艺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动画原创性最根本的一点。”[10]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宫崎骏、新海诚为代表的动画大师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元素,并逐渐将其内化,使日本传统文化既固守了本源,又在借鉴中不断出新,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三、“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像传承的启示

影像传播传统文化的潮流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从《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到《黄土地》《黄河谣》《红高粱》《老井》,再到《精武门》《霸王别姬》《花腰新娘》《百鸟朝凤》,历史变迁中的影像从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再现。然而,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在当下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优秀影像作品与我国电影电视剧作品生产的总量相比微乎其微;部分影像作品只触及传统文化的表层,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唯票房论导致的“工匠精神”欠缺;过于追求“奇观”呈现而导致影像叙事的力量微弱。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究其原因,无不与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传播语境、泛娱乐化造成的故事性乏力和市场经济导向造成的致力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人才的匮乏有关。《你的名字。》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是传统文化与艺术、技术深度结合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提供了借鉴。

(一)文化+叙事:讲好“文化故事”

当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置于时下多元文化传播语境下时,缺乏关系互动的传者与受者往往陷入“一个求之不得、一个望洋兴叹”的两难境地,如果一部作品被接受者“一邂逅,终难忘”,那简直是天假因缘。《你的名字。》一反新海诚叙事无力的诟病,凸显了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影像叙事力量。因此,移动传播视阈下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像作品须遵循移动终端媒介的特性,切勿本末倒置,盲目追求奇观效果而忽视叙事逻辑。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最终还要依赖“文化故事”的讲述,而“文化故事”的生产既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还要注重“文化+叙事”的策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之‘魂’,有了‘根’和‘魂’,中国才有了自己的文化叙事。”[11]好的叙事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可能生产好的“文化故事”,“好的叙事是在高潮迭起的故事中置入一个能触及每个人的个人经验的概念,借此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营销目标”[12]。反观近些年的影像文化故事,叙事乏力的作品往往未产生影响力,而像《霸王别姬》《百鸟朝凤》等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均具有故事的内核。由此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影像故事的内核是讲好“文化故事”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述“文化故事”的过程中,要将文化认同作为叙事的重点,以期在文化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文化+技术:探索现代艺术呈现

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若要避免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误读”而被观众顺利接受,必然要进行现代性转换。鉴于“多终端、多媒体、多样态”传播形式的巨大优势,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势必要借助于文化技术。这里的文化技术“并非是‘为技术而技术’的技术,而是作为某种‘媒介技术’”[13]出现的。日本高度重视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先后提出了“酷日本”“泛在日本”战略,由此造就了高度发达的动漫产业。《你的名字。》运用了2D、3D和CG技术,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除影像制作技术外,《你的名字。》采用的先进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如新媒体平台的实时更新,实现了传授关系的实时互动,客观上成为营销的妙笔。“文化+技术”并传统文化影像传播的唯技术论者,而是强调“技术的运用需要表达文化内核”。[14]正如张明国教授所说:“没有离开技术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技术,二者是一体的,彼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15]脱离技术的文化与忽视文化的技术只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误入迷途,赋予文化的技术与凭借技术的文化才有可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态融合传播,踏上弘扬传统文化的正途。

(三)文化+艺术: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艺人在术业、技艺以及职业素养上所呈现出的追求完美境界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是对工艺文化里‘匠人精神’和‘匠心精神’的一种严谨传承和守正创新”。[16]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重在对影像艺术的钻研,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光线、构图、色彩、声音、景别等画面语言。《你的名字。》中出现的结绳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绳子,而是被赋予了文化学和叙事学的意义,结绳充当了叙事的介质。影片延续了新海诚的“壁纸狂魔”风格,每一帧画面均可作为桌面壁纸,这是新海诚工于调色、“先音轨道后分镜”的结果,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身处娱乐泛化的传媒体系中,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以至于有心坚守的人士却苦于寻求不到破解娱乐包围的途径,部分原本致力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的人才放弃坚守,成为传媒娱乐化的“奴隶”。其实,娱乐泛化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并非要“一味迎合娱乐话语而无底线地打破自在文化价值和结构,可根据文化类别、媒介的规定性,传统文化要积极应对时代变迁,为‘体’或为‘用’,或体用互用,进行不同程度的符号生成、文本再造和价值重组”[17]。当今社会,资本逻辑全面异化,传统文化呈现出的“破碎”状态愈发明显,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危险,亟须“有尚新求新的匠心、有精益求精的匠艺、有坚守寂寞的匠人”[18]。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播亟待有志之士和“工匠精神”的回归,期待国产动画电影中也能出现像《你的名字。》一样的优秀作品。

(四)文化+传播:注重“文化内化”

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既固守了文化的本源,又在变异中出新,这是其生命力历久弥新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现代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曾出现过“断层”,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悖,而“优秀”与“糟粕”亦未有明确的边界,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背道而驰,被严重割裂。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追求历史进步,曾企图彻底清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期实现“中西融汇”,但却被扣上了“与传统毁冠裂裳”的帽子。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资源,传统文化理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中国电影史上,不乏电影将传统文化元素及其价值内涵融入其中。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便将传统戏曲作为呈现对象,费穆的《天伦》对民歌和儒家孝文化进行了展现,吴天明的《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对唢呐精神的传承……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本源的固守。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已经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格格不入,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行重构成为当下应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若不能对其妥善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将遭遇质疑甚至被时代抛弃。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应对其进行“现代转换”,吸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元素,将民主、科学、法治等现代精神融入其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并在影像传承中逐渐内化为新的传统文化。

《你的名字。》迎合了观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情感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导演新海诚进行了大胆革新,“新海诚元素”曾往往被描述为“画面唯美、清新脱俗、情节琐碎、叙事断层”,但《你的名字。》显然是新海诚对“新海诚元素”的自我重构,叙事乏力的诟病不再是新海诚的“有色标签”。影片采用双线叙事架构,以诺兰式结构讲述了一个违背现实逻辑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悬念设置合乎逻辑,人物形象丰富饱满。日本动漫的明显优势是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呈现,在《你的名字。》中,新海诚对和歌、言灵信仰、神道教、物哀等传统文化进行了影像呈现,并注重现代影像技术与艺术的应用和对现代生活与民族创伤记忆的呈现,以东方式哲学的隐喻传达了其“东方式的电影构思”。在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中,日本动画既固守了文化本源,还善于对其进行“内化”革新,这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启示我们应以“工匠精神”讲好“文化故事”,运用新媒体技术探索现代艺术呈现,同时应注重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中的部分元素,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革新,以期永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此外,中国电影还应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票房收入的关系,传统文化并非高票房的“挡路石”,而是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垫脚石”与“高速路”。《你的名字。》不仅实现了文化输出,还获取了高票房收入,是传统文化与影像融合的典范之作。中国电影应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从中“找寻能够和观众精神衔接的基因,用全新的叙事方式与技巧刷新故事质地,并巧妙地融入能唤起观众共鸣的价值观”[19],用传统文化之笔绘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

猜你喜欢

新海动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生产实习课教案
《黄金时代》日本版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
我是动画迷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