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的媒介呈现与传播

2019-11-15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21600

电影文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国宝纪实纪录

张 强 徐 明(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600)

探索纪录片新型的生产与制作方式,扩大纪录片的传播声量与独特魅力,一直是当下融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不断突破发展与创新的目标。微纪录作为纪录片与新媒体融合产生的新兴艺术形态,成为当下受众群体最为喜爱的一种新的视觉文化载体。2018年,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分别在3月份两会期间推出《中国一分钟》3集,国庆期间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32集,12月推出新版《中国一分钟》3集系列微纪录片,在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平台一经推出就达到“10万+”的阅读量,引发广泛关注, 因其自身内容短小、形式优美、话语亲民等特征成为影像传播的新晋网红,结合线上线下媒介滚动播出,以及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的方式形成了多级关系的裂变传播,满足人们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本文以微纪录作为切入视角,以《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优秀微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纪录的影像呈现以及探索传播方式的转变。

一、微时代:微纪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从2011年开始,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社、爱奇艺、优酷(纪实院线)、腾讯视频(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等陆续投入重金开启纪实影像的创作,形成以新媒体为媒介生产平台的纪实短视频(网生纪录片)。纪录片完成了从票房低迷的院线传播、精英式保持距离的电视传播到全方位互动的视频网站传播的完美跳跃,纪录视频的生产与播出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从此“高贵”的纪录片终于走出殿堂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与新媒体融合成一个纪录片类型的新兴艺术样式。在融媒体时代技术带动下,微纪录、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新时代纪实内容产业的新景观,由于新媒体自身带有的碎片化、互动性等时代特征,对微纪录的创作与传播方面的影响立竿见影。

(一)从纪录短片、DV短片到纪实短视频

短视频最早起源于电影艺术诞生之时,但是一直充当的是配角,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系列短片,由于当时技术发展的限制,影像的记录以风光片与新闻片为主。在1926年格里尔逊使用“Documentary”一词之前,大都是以纪录短片的形态呈现在观众视野,欧洲先锋电影运动出现后,一批导演开始转向了纪录片的创作,例如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纪录短片《桥》和《雨》,后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创作的影响,纪录短片一直以赠品的方式存在。此后,随着电影艺术形态的不断成熟,纪录短片逐渐成为一些导演电影生涯的奠基作品,比如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通过纪录短片获取电影奖项向外界展示,电影节对于纪录短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电影和电视影像技术的改进,拍摄设备的便捷性,丰富了电影艺术形态的表现方式,契合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符合碎片化的传播规律,成为大众记录美好生活的一种媒介载体,走向了全民创作的新时代。

根据第42次《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总量8.02亿,其中手机网民总量7.88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5.94亿,尤其是2018年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用户数再创新高,庞大的数据用户群体给视听兼备的媒介文本——短视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短视频以内容短小、形式优美、传播效果好等优势成为当下政务品牌宣传、城市形象宣传、商业广告运营的新宠。短视频的兴起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短视频的定义所包含范围更为广泛。短视频的兴起离不开当下技术的驱动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易于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都可以叫作短视频。本文所探讨的是纪实短视频类型即微纪录片,基于异军突起的多元化创作形式以及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语境,微纪录也乘着短视频的发展快车给纪实影像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与提升的空间。

(二)新时代微纪录发展现状

主流媒体平台与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结合了融媒体时代传播理念使微纪录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同。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牵挂》《大道之行》以及2019年两会期间推出的《点亮》《我们都是追梦人》《底气》等一批现象级标杆性的微纪录融媒传播产品,使受众近距离感受到新时代的点滴变化;新华社推出微纪录片《国家相册》荣获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最佳微纪录片奖,通过“影像+视觉特效”的方式,用短小的讲述记录了国家的历史,借用社交媒体实现了媒介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网络已经成为微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专业内容生产机构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以新媒体平台自创节目为基础,将主流审美与大众娱乐有效结合,形成了纪实视频的“IP”品牌塑造与传播。除此之外,微信自媒体代表的“二更”“一条”“壹读”等平台形成了自己的平台特色,始终坚持“原创内容为王”。“二更”通过人物微纪录,用影像呈现美妙绝伦的精彩瞬间;“一条”形成了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用户享受美好生活;“壹读”小伙伴视频通过幽默、有趣的动画方式讲述日常生活的百科。高传播、低门槛的传播特征,成为传播取胜的新范式,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融媒体时代传播路径的开拓,使专业生产平台和用户生产平台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二、微纪录:守正出新的创新表达

微纪录形态契合了年轻群体多元化、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特性,特别是微电影、微广告等。对于微纪录来说,从文本结构上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长篇宏大叙事,“以小为美”的同时有效满足受众对精简叙事的要求,拉近观众与影像的心理距离,使其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获得最大的影像叙事享受和情感体验,迎合了数字化移动媒介的观看方式,内容简短而不乏趣味。例如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全新视角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摒弃了传统宝藏“学术性”的叙事方式,以纪录之微托举宝藏之重,以传奇故事唤起历史魅力,文物讲文物,快速了解文物背后的意义,同时结合时代潮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为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创作传播思路。

“微”题材反映“大”主题,微纪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尚色彩,独立成篇的同时又统归一个主题,正如尺水之中见波澜。“微”压缩了时间,放大了空间,通常在一个主题下进行横截面式的选材。一是表现小人物进而突出大背景、大情怀,突破底层人物思维,体现了当下人们追求有品质、有个性的美好生活;二是大主题下的小视角的展现,选题内容高度垂直化,细节反映主题,而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技术与艺术融合下的产物,要创新题材,颠覆传统创作思路。首部治愈系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将镜头选取小切口对准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师徒作为主体,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加入知性,展现了中国社会最为厚重的情感,手工艺人之间的传承和人情流动,同时也传达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微纪录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带给观众极致舒适的视听审美享受以取得影像传播的最佳效果。艺术形式的创新使微纪录的表达呈现个性化和唯美化的特征。相对来说,传统纪录短片拍摄与制作会忽略对于细节的捕捉,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通过结合多种视觉手段弥补自身的不足。数字影像模拟技术的情景再现,AI、三维动画、多景别、多机位的影像移动,大光圈、浅景深的视觉表达方式;延时摄影的现代气息,构图优美,画面灵活多变且富有美感。《如果国宝会说话》运用了互联网科技手段来全方位展现文物形态,将过去的场景通过数字模拟技术或者三维动画技术进行复原,利用技术架起沟通过去和现在的桥梁。由于许多文物深埋地下几千年,表面氧化无法识别细节,结合3D扫面技术和三维全息摄影技术采集文物完整信息。例如第十四集《何尊:这里有中国》中青铜尊尊底在有限的空间里记载了122字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告诫,“宅兹中国”通过动画方式讲述了器物内出现了最早发现“中国”两字所记载的文字。不仅如此,还突破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运用大量简短鲜明的动画来诠释文物的历史背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出了独特的美学空间,利用影像对文物进行解读,运用数字模拟技术,将历史做成动画,增强了历史趣味性。

在当下媒体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才能适应媒介平台,满足受众需求,微纪录创新文本逻辑,声音的灵动运用营造了精湛的艺术效果。《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解说词与其自身短小篇幅相呼应,标题往往运用夸张和高度娱乐化的手段,短时间内勾起观众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猎奇心理和兴趣。例如《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集《人头壶:最初的凝望》,“你来自泥土……”这些简练的拟人化语言传递出真实的意境,充满时代气息。《如果国宝会说话》最具有创新之处体现在配音的运用,如“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此处运用第二人称,让用户走进文本,置身其中了解历史。“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此处用的是第三人称旁白,完成对观众的满足心理之后,形成一种心理期待。同时,除此创新之外,微纪录片的视觉性把握,掌握了当下受众的审美心理,在对画面剪辑处理时,会根据人的视觉心理特征,使用前进式的句式把观众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将情绪和气氛推向高潮。

三、微传播:用户分析与传播方式

(一)基于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

在网络视频去中心化、受众互动和资源共享的特征下,伴随着UGC(用户内容生产)、PGC(专业内容生产)等模式的推出,网络视频围绕“用户”为中心,紧扣用户的需求,注重开发受众情感,拥抱社交媒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的状态。对于微纪录而言,传播速度最快的作品往往是能够让用户心理得到快速满足并且渴望分享的,纪实短视频火爆的很多案例都是实现从小群体到大社区的扩散。对于媒介市场来说,媒介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用户资源的竞争,在传媒经济学中,媒体的传播力在市场上的表现有几个重要指标,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市场占有率以及用户使用频率,用户越多说明传播力越大,只有连接用户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为了满足社会和用户心理动机,伴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完善,通过社交媒体附加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评论转发功能去延伸个体意识表达社会中的欲望,从而在网络文化中寻求个人情感认同。《如果国宝会说话》锁定了融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向更多的年轻爱好者打开探索的渠道。短小精悍、内容精致的微纪录片满足了受众的审美以及他人的互动需求,通过互动也快速形成了二度传播的良好效果。

(二)基于关系传播的社交媒体

媒体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传播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单向传播思维转变为网状传播的模式,形成多级“连接”的传播效应。新媒体传播的本质就是传播关系的建构和传播主题的互动,关系的流动会带动传播的释放和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关系“连接”。“强连接”是指家人、亲友等都属于社交圈中的“强关系”,带动二级传播也就是“三度影响力理论”而形成更为广泛的连接;“弱连接”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传递信息,例如通过微博热搜榜或者热门话题,形成共同的认识,弱连接是群体之间的纽带。微纪录通过关系的构建,形成不同的用户群体,一是基于专业内容生产所形成的用户群,纪录频道、腾讯、爱奇艺、优酷为生产基地。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作品为例,首先将用户关系通过渠道导流到平台,基于微博或微信关注的粉丝,形成一个群体,过滤关系后重新进行资源相互匹配,通过共同话题或者相关推荐,通过关系导入用户关系之中,最后整合渠道将关系引流到视频网站或者社交平台。二是基于用户内容生产所形成的用户群体,例如自媒体“一条”“二更”“壹读”等视频生产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关系社交中的一种“圈层人际传播”模式,现在许多外部网站都会开通内容分享或转发的功能,基于此,一些自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得以进入微信的这个“圈子”。微纪录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广告创意文案或者微纪录预告形成话题效应或者线上线下扩大影响力,逐渐形成相关的用户群体。

(三)传播主体多元化

探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以微博社交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体现出传播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传播主体更加宽泛,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下内容生产的核心力量由生产者转向了传播者,同时微纪录逐渐由用户生产型转向专业生产型,形成了由专业团队制作和专业平台传播的合作模式,传播理念实现由传播者为中心到受传者为中心转变,微博的低门槛设置吸引了各个行业机构的纪录片人,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电视或者主流媒体发布。微纪录传播主体根据内容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以主流媒体如央视纪录频道(@CCTV9纪录)为代表开设的官方微博;二是视频网站以腾讯纪录片、优酷纪实、芒果纪实设置视频网站的入口;三是精品纪录片专门开通的微博以及微博上基础最为庞大也最活跃的个人微博,包括纪录片行业的从业者,如作者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微纪录片)以及微博@微纪录片账号,收集微纪录片资源、题材以及微纪录片最新资讯。@微博纪录片 发起的#微博纪录片联盟#通过热播推荐(航拍中国、大国匠人),联合纪录片频道以及热播作品(腾讯纪录片、优酷纪实、芒果纪实)旨在打造全新的纪实短视频互动方式,扩大微纪录片传播声量,让更多的受众感受微纪录片的独特魅力。

(四)全方位互动式传播效果

微传播是一种裂变式的多级传播,集合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优势,实现了传播的聚合效应;同时,信息的接收与反馈变得越来越重要,微纪录的创新传播策略迎合碎片化收视习惯。首先从传统的纪录片传播效果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出现弥补了“议程设置功能”的不足,呈现了多元化的社会效果与影响。微纪录迎合了多屏互动的情境,通过“转发”“赞”“评论”实现了一键满足功能,微纪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社交网络的关系链式的传播,“微传播”的这些功能使微纪录形成了一种更加亲密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如果国宝会说话》跨平台传播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媒介融合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新的传播模式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思路,结合央视影音、视频网站等媒体平台,以不同媒介平台为传播载体,结合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受众征集创意文本,再借助线上线下加大传播力度,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了不起的匠人》由优酷独播,通过短视频、MV、剧集看点、花絮或者预告片的方式,依靠优酷主页,形成传播系统。除此之外,开创城市微纪录先河的“微记录·新兰州”城市品牌宣传,除了依靠视频网站优酷、乐视主页推广,还同步官方网站平台。《如果国宝会说话》官方微博通过视频预告、文案策划等方式,将制作中的一些信息、花絮、进度播出时间等及时推送,采用国宝的语气方式与用户亲密化进行互动,原本高雅的纪录片走下高贵的殿堂,化身“网红”走进大众的生活。同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还表现在对于文案策划的创新,首先,个性化宣传海报的制作是节目宣传的一大亮点,每一件国宝都量身定做了专属的台词海报,例如曾侯乙编钟“Duang”、击鼓说唱俑“C位”以及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心有灵犀”的现代化的主题都引发了观众热情的互动与讨论,提升了节目的传播营销效果。《如果国宝会说话》结合碎片化场景与娱乐性消费内容,选取具有故事性、情节性的国宝历史片段,例如#长毋相忘银带钩#结合七夕情人节传统节日,让历史与故事不再错过,将国宝契合时代主题,通过唯美简约的视听内容,俘获受众的内心,通过话题性的热搜与评论制造噱头,提升了微博对于内容营销的宣传。

猜你喜欢

国宝纪实纪录
“国宝”竞拍会
漫话国宝
砚边纪实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科教·纪录》
混乱实验室纪实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