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路径探索
——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茂化建”订单班为例

2019-11-15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订单校企实训

■何 铮/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必须继续深化企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明确指出“以‘提质’为核心,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要求高职教育要对接重点产业、龙头产业、地方产业,实现产业、企业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国家和省级的各项文件中明确指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促进企业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国家和政府从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行业表彰、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推动校企融合的发展。

一、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中存在这几对急需解决的矛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参照国家职业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们企业调研、座谈的结果,将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中存在的矛盾总结如下:(1)学生对就业岗位认识不足与企业对专业学生学习课程了解不充分的矛盾;(2)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与企业招聘人员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职业规划路径认识不充分之间的矛盾;(3)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适性和行业、企业、岗位中知识技能专业性之间的矛盾;(4)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与人文基本素养薄弱之间的矛盾;(5)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学生所学专业发展路径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矛盾都成为学生、专业、企业、根据调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教育部和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要求,我们发现,虽然在高职生的学习阶段会设置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仍会存在不适应的状况,难以在企业中扎根岗位学习,会存在如对岗位设想和实际状况差别较大造成心理落差,特别是学生刚进入企业实习的第一个月尤为明显,他们会在行为规范、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企业价值观等适应性方面表现出来,因此深化校企融合势在必行。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集石化装置建设、维护保运、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炼化检安施工企业之一,是茂名本地的大型重点企业。经过从2014年至今的多年合作,从招聘现场鲜有学生应聘到组建合计100人的三个冠名订单班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得益于学院多次组织师资队伍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开展多次企业专家、公司领导、校方领导和老师的多次座谈与研讨,从了解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岗位设置与我院机电信息系的电气、机械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发展方向的匹配度较高,到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强化、科研项目研发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最终走出具有茂名本地特色、“五化融通”的特色校企文化融合之路,开创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好合作局面。

(一)汇通校企物质文化,共建实训基地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校企双方通过实地考察对方的生产、教学环境和现有设备情况,结合仪表、电、机修订单班岗位所需,汇通双方物质条件,完善订单班实训过程中的设施。在我院原具备仪表过程控制实训室、三级配电实训室、钳工实训室、学院配电房等资源进行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实训项目,茂化建集团完善了的订单班实训教学中所需要的仪表、机泵等实训设备,共建实训基地,打造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提高,使得学生可以不用去到企业就可以“零距离”接触到企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到岗后的环境适应能力。

(二)融通校企精神文化,建设学习平台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东茂化建集团的企业精神是“刻苦耐劳、坚守承诺、团队至上、结果一流”,从这个企业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茂化建集团在十分重视员工的作用,这些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时,引进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教师团队或者讲座,通过日常教学的工作案例的融入,使得学生更能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和职业的价值观,这些的改变,相对之前更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实践后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提升职业素养。

(三)贯通校企制度文化,强化学员管理

茂化建订单班实行校企教师“双负责”制。我院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企业选派12位能工巧匠组成教学团队为订单班的学员授课。企业员工因其工作经历以及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各方面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的班组管理制度,将订单班细化分为小组,进行班组的管理模式。设置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职位,负责校方、企业、同班同学的上传下达等工作,制定带有企业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统一工夫上课,赋予了订单班中班级干部新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在实训室的墙上悬挂着企业标语、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整个实训室的环境与实际生产的车间几乎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的企业管理和规范严格的实训。

(四)联通校企课程文化,编写特色教材

经过多次研讨,校企双方制定了针对订单班学员的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它直接对接广东茂化建集团的仪表、电、机修订单班。结合岗位所需,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开发编写了《电工培养讲义》、《仪表工培训讲义》等多门校本教材,将每项教学内容都打造成个体的学习项目。学习项目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熟悉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提高知识和能力素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使用的技术和技能,从而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

(五)畅通校企行为文化,构建激励机制

借鉴茂化建技能比武的方式,举办订单班的“技能大比武”;参照茂化建员工的福利待遇,为订单班学员每人配备了劳保用品;效仿茂化建日常班组管理模式,实施订单班学员班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立茂化建奖学金的制度。这些原本只存在于企业范围内的行为模式,都通过于学校文化融合,应用到班级管理的实际中去。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五化融通”的校企管理文化对接模式,让“茂化建”订单班学生在日常的校园教学、管理、生活中就开始认同接收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完成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对接、能工巧匠和校内师资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对接,改变过去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落后局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注释:

①刘大纶.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20.

猜你喜欢

订单校企实训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