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问题的一点思考
2019-11-15唐亚敏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唐亚敏/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一、精准扶贫提出与实施现状
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的改善,根据全面实现小康水平发展形成以党中央为核心,针对贫困县、贫困省、贫困乡以及贫困户的扶持,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是在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视察扶贫工作中,针对我国扶贫工作现状,以及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社会建设需求,提出要实现全民“脱帽”,摆脱贫困的限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平衡发展,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实现我国扶贫以及脱贫工作科学规划,针对扶贫目标以及脱贫工作实施进行明确规划,便于各级政府以及扶贫工作人员制定脱贫计划,其中“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便于明确领导责任、制定工作标准以及落实脱贫政策,针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以便于切实抓好精准扶贫,精细准确、“精准滴灌”扶贫资源以及扶贫工作的落实,将扶贫政策的特质特惠应用到刀刃上,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扶贫脱贫是复杂的工作体系,牵涉到的工作层面较广,为实现脱贫工作效率提升,达到精准扶贫的标准,需要协调各个组织及部门的工作,以完整的组织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将责任细化到位,从中央到地方进行战略部署,强化扶贫工作责任感以及明确组织职责的同时,必须要起到模范作用,以党风廉政以及作风建设,提高扶贫工作的思想水平以能力,实现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科学化开展,针对贫困户以及贫困人员展开扶贫工作,实现特惠性的准确体现。精准扶贫还需机制精细规范。针对目标、结果、手段、过程和细节等各个环节及方式,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开展扶贫工作,促进扶贫战略的部署以及工作规范到位。精准扶贫关注手段、过程和细节,主要靠建立健全一整套精细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运行约束机制做保证。在审核中,党中央根据脱贫政策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地区脱贫工作绩效审核,针对审核结果进行资金投入控制,一方面提高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积极性,针对实际贫困情况灵活落实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向以资金投入及绩效考核,确定贫困地区的贷款“门槛”以及资金渠道拓展,提高精准扶贫方略的部署。以目前形式化的扶贫工作为主,通过精准扶贫的思路及规范细则,强调扶贫、脱贫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以整套的考核制度进行绩效考察,实现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及时调整精准扶贫工作方向。
二、精准扶贫方略的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7年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总的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实现了大规模减贫,也创造了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脱贫的成功经验。”并特别提到山西地区、贵州毕节市、宁德、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等地:“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解决最贫困地区脱贫和发展非常成功的典型。”这里我们以湘西为例来说明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2013年以来,湘西扶贫工作“点、线、面”上均取得重要成绩,其中—点上探索精彩纷呈,总书记亲临视察的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8313元,成为湖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线上发力聚焦精准,纵深推进以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为主线的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十八洞村引进苗汉子合作社,成立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不属于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起“飞地”果园。其中,十八洞村占股49%(542名贫困人口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占股27.1%)。基地技术经理吴文虎说,到2019年进入盛果期,贫困人口人均每年可分红5000元。在总结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扶贫经验基础上,湖南省委、省政府紧扣“精准”二字,提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几年来直接帮助162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在2016年3月8日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率先探索的产业扶贫“四跟四走”路子予以高度肯定。
三、精准扶贫方略的进一步落实
为了进一步适应扶贫形式,需要促进项目规范管理,将全省的减贫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各省市,乡村以及户,从贫困跟本入手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与监督机制,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脱贫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利用驻村收集的信息,完善贫困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干部以及贫困户的脱贫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以精准管理系统,通过扶贫大数据建设等等,构建统一的运行监控体系,实现乡镇县的合作,以地方农村的发展优势,结合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地区的“美丽乡村”“创新创业”战略等等,从多角度、多元化以及多层次探讨脱贫方案,确保扶贫资金以及项目监管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实现,需要以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为主,深入乡村完善贫困户的档案以及个人资料建立,确保能够及时针对贫困户情况反馈到各个帮扶干部手中,进行扶贫、脱贫等工作开展。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之后,精准扶贫就成为农村地区扶贫政策落实及工作开展的指导目标,不同于传统的扶贫工作,精准扶贫要求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贫工作的精准展开,贫困管理及考核的精准化,从而实现扶贫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以及高水平,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配置的科学化及全面化。因此首要应该根据收入指标以及多维贫困指标,作为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的标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平台,在现有的乡村档案中进行筛选以及通过下乡调查逐步完善贫困档案建立,提高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程度,及时完善及更新贫困人口,确保“返贫及时纳入、脱贫及时退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高效率以及高标准,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利用构建的档案资料以及个人信息,地方政府要强化县、镇、乡的责任意识,除却常规帮扶政策以及工作的落实以外,需要及时根据贫困调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特色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脱贫方案,提高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农村发展特色,地理环境以及贫困现状,以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实现农村发展的创新与改进,确保农村贫困户在脱贫政策的帮助下,实现多层次的脱贫,避免传统农村发展观念对脱贫的影响,实现精准扶贫机制的全面落实。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不仅是要实现经济脱贫,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脱贫,实现能力、知识、文化等扶持,全面提高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水平,从资金到培训,从主体意识到内生动力,全面深入扶贫开发工作,将中央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对于具有强烈意愿的贫困户,先应该进行扶持,树立扶贫榜样,激发贫困主体意愿,使其从被扶贫走向主动脱贫,改善贫困户的贫困状况以及贫困心态,强化各县级主体责任以及省市监管责任,确保思想、文化、经济等引领到位,以各大银行加强合作,退出一系列的扶贫特惠政策,为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资金,确保各个贫困有人帮,以及党员干部到岗就职,实现农村贫困地区都布满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