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彷徨》中的修辞艺术

2019-11-15武子惠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借代鲁迅

■武子惠/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

鲁迅是文学大师,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题材的多样性、人物的典型性历来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同时,鲁迅先生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修辞巨匠。他在创作中运用了几乎所有的修辞方式,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修辞表达范式。对不同的作品,有侧重地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各有各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的作品,修辞使用之密集,之恰切,之自然流畅的程度,如顺手拈来的胸中之物,毫无斧凿之迹,令人感喟。单是薄薄一本《彷徨》,若细计较起来,怕也可得洋洋洒洒万字的分析。因此,我且就《仿徨》中出现频率较高,我认为表达效果突出的几种修辞作简要分析,它们是摹状、借代、反复、譬喻。其中,譬喻将作重点分析。

一、摹状

摹状往往伴随着句子语序的变化。摹情态,“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原应定语置于“雪花”之前,这里考虑到定语过长影响句子和谐,且为了营造更形象逼真的,使人如临其境的背景环境,故而调整句子结构。同样,摹写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摹写四铭的动作神态,“他眉头一皱,擎向窗口,细着眼睛”,对人物形、神、貌的刻画,语言简练而形象鲜明。鲁迅先生写意而非工笔白描,善于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而直达人物的内在本质,即人物的灵魂和思想精神面貌。这也是鲁迅被认为是最深刻的思想家的体现。

二、借代

借代的列子,如,《在酒楼上》“我”与“纬甫”的交谈“你教的是‘子日诗云’么?……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子日诗云”言下之意是旧儒学,“ABCD”指代英语,代表新思潮、新文化。联系写作背景,我们不难想到落后与先进、保守与激进、传统文化与西学之类的概念和时代符号。这两处借代在幽默中蕴含了远远超过八个字符的外延,“辞约而旨丰”。再如“闷葫芦”指代没头没脑的问题,“蟹壳脸”“老畜生”“小畜生”指代对应语境中的人物,它们或是突出了人物外貌形体,或是使得语言贴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形象。

三、反复

书中的反复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突出重点,抒发强烈的感情,强化语义印象。主要是间隔性反复。

(一)突出重点,塑造人物

①“在局里便坐在办公桌前钞,钞,钞些公文和信件。”

表现涓生对这份工作的厌烦。

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第一次到四叔家做工和第二次去,同样的衣着打扮,不同的精神状态。对人物一尘不变的外在的反复描写,与人物内在状态的改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坎坷的生活对人物的巨大精神打击。

③《在酒楼上》吕纬甫的自述中,“无聊”出现了六次,另有与“无聊”相近的词“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随随便便”,出现了四次。成功塑造出一个受到挫折后颓废消极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抒发感情,讽刺批判

①祥林嫂讲述孩子被狼叼走的话语,重复了三次半(最后一次,一开口就被柳妈打断了,姑且算半次)。但是这绝非赘言,每一次的重复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层层递进的悲痛、心酸和无奈之情。

②《伤逝》中涓生在末尾的独白中,三次用到“新的生路”,也当是别有用意。鉴于《伤逝》主题的复杂性和迷惑性。我认为“反复”在这里抒发的感情有两种可能。一是涓生作为正面人物,反复强调“新的生路”,抒发了一个新青年毅然决然的勇气、强烈的上进心和巨大的热情;二是涓生作为一个矛盾体,越是口号喊的响亮,越折射出内心的脆弱、迷茫和不负责任。不断地写下向着“新的生路”跨出第一步,其实是给自己过去的失败和不负责地逃离找个崇高的借口。同时,表达了隐含作者,即鲁迅先生的反讽和揶揄。

四、譬喻

譬喻是小说《彷徨》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譬喻作为一种构词方式

“雪褥”(《祝福》)

(二)省略了成分的譬喻句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我认为此处是指柳妈的脸像核桃。当然,也可以认为是柳妈的整个身体像核桃。

(三)譬喻句列举

明喻:①“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

②“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

③“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

④“碗筷声雨点似的响”

⑤“他看见一地月光,仿佛铺满了无缝的白纱,玉盘似的月亮现在白云间。”

⑥“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但他却只是兀坐着号啕,铁塔似的动也不动。”

⑦“使人不耐烦的倒是他的有些来客……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地堆在大椅子上”

⑧“局里的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

⑨“将两只勾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勾刀”与“脚”)

暗喻(隐喻):①“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借喻:①“那你可错误了。人们其实并不这样。你实在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了。你应该将世间看得光明些。我叹惜着说。”

(四)应用喻词,而非譬喻

小说中存在大量运用喻词而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譬喻手法的情况,我认为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表情态,形态,动态

“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四铭知道那是高声有名的何道统,便遇赦似的,……”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2、心理描写和关于思想的表述。

作者以“旁观者”身份对人物思想和心理的揣度,人物真实或虚假的心理活动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

“她看见学程为难,觉得可怜,便排解而且不满似的说。”

“四铭当这时候,便也不由的感奋起来,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生以及恶社会宣战。”

“大家不约而同地伸直了腰肢,在无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坚忍崛强的精神,还看见从新萌芽起来的将来的希望。”

3、两事物本质相同

“他很有些悲伤,似乎也像孝女一样,成了无告之民。”

“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四铭支吾着,脸上也像学程练了八卦拳之后似的流出汗来”。

4、通感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总之,鲁迅先生的小说,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为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语言修辞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借代鲁迅
鲁迅防窃
初识借代手法
说借代
鲁迅,好可爱一爹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阿迅一族
悟空学借代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
灯谜中的借代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