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2019-11-15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秦 娟/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职业院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新时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教学特点,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重点,更新德育教学观念,探索新规律和新方法,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德育教学和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的体味到,要改变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练好“内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思维,要有爱心和理解心,要有教学艺术并懂得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等;另一方面要对德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为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创新探索。
一、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资源
教育要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培养“四有新”,教育要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而不是只知“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信息时代,社会一日千里,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因此,我们的德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囿于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而应拓展它的时空涵盖面,把单一的封闭的学校育人渠道,拓展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育人渠道。形成德育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力的系统教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大舞台,有丰富的育人资源。让学生深入工厂车间,农村田野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迹,采访劳动模范、革命先辈、英雄人物,请劳模、专家名人、校友作专题报告。例如请工作在金融、政法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和身残志坚、成功创业的模范青年作报告。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知儿莫如母,知儿莫如父,学校德育教育应从学生父母那儿获取最“纯白”的信息。利用寒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一律要写回信,然后组织课堂读、评交流,互谈心得,让学生了解天下父母之心,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电话、网络、家长学校也是进行家庭育人的好渠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再关起大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以来,千百万中国青年出国考察、深造、工作,历经风雨,顽强拼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礼仪、道德、国家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拳拳爱国之心有着强烈的要倾诉之愿,学校德育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新颖、生动,具有时空广袤性和真实可信性的涉外教育信息资源,这些极佳德育资源的采用将使德育内容涵盖全世界,使其更具有时代性、真实性、针对性。
二、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贵在创新。德育教育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对德育工作者来说要具有人格的魅力和真理说服力,要做一个思想者,演讲者,演员,主持人等;另一方面是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振撼力。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因此德育教学模式要打破课堂,教师,课本的三中心论,打破两个凡是:凡是书本上的东西都是对的,凡是老师讲的都是对的,要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判断,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质疑。要变我讲你听,我打你挨为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变填鸭式的强装硬灌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变板着面孔,言之无物的空洞式刚性教育为循循善诱开启心扉式的柔性教育,变肌肉僵硬不苟言笑正人君子式的教育为融化冰雪式的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张扬教育,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原则应该是新颖性,时代性,针对性,生动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共享性、审美性和启发性兼而有之,从而增强德育的悦纳性和实效性,收到“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效果。
心理学上讲“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德育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应该成为每位德育课教师的研究课题。今天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心中装满失败感与挫折感,个别学生在中学时代就被划为“差生”行列,不被人重视,更不被人尊重,使他们产生“我不如别人”;“我天生就笨”的错误想法。但他们心底有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愿望,人性中蕴含着巨大的善,这一切都需要德育教师用爱心去挖掘。精心组织开场白,让它充满智慧与幽默,让学生从中读懂你的诚恳、理解、友好、谦和,给他们以强刺激和新鲜感,使学生感觉到德育课可以这样讲,老师可以成为朋友。使学生和你产生共鸣。让学生作一下自我介绍,解读一下自己的名字,说一说你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这使学生感到新鲜并积极参与,成功的开端为上好德育课作了良好的辅垫。
心理测验法,关于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做一些问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模拟训练法,把课堂模拟成人才市场,或模拟法庭,每个同学分配几个角色,互相扮演,学生都积极参与,十分赞赏这种方法。相互帮助法:把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一位同学把小组其它同学的名字、最大的长处,最大的不足,尽可能的列在白纸上,写完后由小组长收好,从小组内抽取一名同学,宣读组内其他同学认为该生的最大优点,每说出一个优点,最好用一事例来证明,依次轮流至完,让每位同学都能获得被人欣赏的感觉,有助于他树立信心。这一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感受到认识自己的长处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认识并指出别人的长处,可以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学会用自己的声音唱歌。
此外,还有探究性学习法,创新思想训练法,校园心理剧与情景剧,礼仪小品训练,演讲法,写随感,论文交流,案例讨论,个别心理辅导与谈心等,这些被学生所悦纳认同的德育教学方法,使德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是提高德育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借助智慧校园教学平台立体、生动、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比如讲授中华服饰文化,运用影视、图片投影等手段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服饰、鞋、帽、饰物等等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领会到中华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讲解刑法、婚姻法时,把案例做成幻灯片或Flash,鲜明、生动,教学效果颇佳。
四、德育考核方式的创新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并且会造成逆反心理。因而改变德育课闭卷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方式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开卷有益,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开卷考试是德育课合情合理的考核方式,它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期末开卷考试应与平时作业、考勤相结合,并规定各自所占比例。这些方式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