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2019-11-15周文达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周文达 胡 陵/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近年来,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探索创新,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但我国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要从支部自身建设、走融媒体思政工作之路以及重新勘定学生党支部地位三方面着手,使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堡垒。
一、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论述,这突出强调了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助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盘星”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论述,办好我国的高校,关键在党,开展好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中共中央在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开展学生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对群众进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生党支部,还肩负着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由此可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把方向、顾大局的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盘星”。
(二)学生党支部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梦的征程中,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系统回答了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这一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高校学生党支部带头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行稳致远。具体表现为做到“三个一以贯之”:第一,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以贯之;第二,将培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以贯之;第三,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理性平和心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一以贯之。这“三个一以贯之”为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强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
(三)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做好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模范带头作用凸显。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一个优秀大学生群体,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引领,身边普通学生会对照检查自己,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不足。同时,通过党支部学生党员开展的“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创先争优”等系列教育活动,达到“以点带面”效应,会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二、学生党支部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存在“宽松软”现象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通过几年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然而,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党支部没有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要决策部署,正常开展组织生活。第二,部分党支部管党治党不力,没有严格教育管理党员。第三,部分党支部甚至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学院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网络新媒体挑战
互联网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使传统的媒体形态发生巨大改变。纷繁的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娱乐新媒体正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思维、交往方式以及语言风格。以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媒体正以巨大优势影响着受众,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提出巨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两点:第一,新媒体时代知识的开放共享性和信息来源的立体化打破了教育者之前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传统教育者具有的知识高位形象正在被不断解构。第二,教育者传统话语权的一元传导性受到挑战,任何权威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时,都有被湮没甚至被扭曲的风险。同时,新媒体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也可能由于其对错误观念的放大效应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某种排斥情绪和戒备心理。
(三)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明晰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中央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和广大青年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其主要职责包括学生党员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引导、教育作用是最为紧密和直接的。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学院分团委(团总支)和班级团支部的作用,而忽视和淡化了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这导致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明晰,责任不明确,作用不明显,从而不能使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堡垒。
三、对于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铿锵有力,展示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是实现党对高校的有效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地位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方式改革创新,让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健全党支部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拓创新,走融媒体思政工作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4]无论是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还是在经济转型中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5],在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倾听时代脉搏,紧跟核心步伐,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开拓创新。面对网络新媒体挑战,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要开拓创新,走融媒体思政工作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学生乐于接受的样式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要特别注重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易班平台、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各新媒体之中,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重新勘定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只有将学生党支部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要把高校基层党组织摆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供根本政治保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中央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和人民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坚定支持者、坚决执行者、积极传播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治、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中,如学校、院系和班级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定时,要突出强调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让学生党支部始终处于学生工作的核心引领位置。无数学生思政工作实践也表明,要把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做到有学生教育活动的地方,就有学生党支部成员的足迹。只有那样,才能保证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是政治可靠、专业精湛、本领过硬、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