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电影合作

2019-11-14于弘雪

侨园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一带一路

于弘雪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文化大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俄罗斯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与支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俄两国文化交往的传统及历史渊源,为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俄电影合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传入中国。1924年年初,第一部俄罗斯纪录片《列宁的葬礼》在中国上映,此后,一部部优秀的影片传到中国,开启了中俄电影产业合作的大门。1926 年,爱森斯坦导演的著名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在中国上映,正式拉开了俄罗斯电影进入中国以及中俄电影合作的序幕。此后,俄罗斯电影源源不断传入中国,中国观众在欣赏俄罗斯影片的同时,深受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也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状况。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爆发至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派著名纪录片导演罗曼·卡尔曼率领的摄影队来华。卡尔曼率领摄影队走遍了中国各个抗日战场,获取了大量素材。最后拍摄完成了两部大型纪录片,分别是《中国在斗争中》(1939 年)和《在中国》(1941年)。纪录片真实记录了侵略者惨无人道的侵略行为,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时的机智勇敢、壮烈不屈,以及英勇无畏的伟大民族精神。

后来,反映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革命军事体裁的影片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如1934 年制作的影片《夏伯阳》堪称第一部“苏维埃大片”,塑造了传奇的英雄人物,对前线事件和英雄人物进行真实再现的创作主题契合了中国抗战的需要,此外,还有《列宁在十月》(1939年)、《列宁在 1918》(1939 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42 年)、《忠勇巾帼》(1944年)和《会师柏林》(1945 年)等等。中国国内的电影艺术家纷纷在自己的影片中自觉效仿,把纪实手法大量运用到故事片创作中。1935 年中国影片《渔光曲》(蔡楚生导演)在莫斯科得奖,受到了俄罗斯电影工作者的鼓励。之后,俄罗斯电影方面的学术研究内容、创造理念及理论不断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电影理论体系。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俄罗斯影片通过赠送、互换和购买途径进入中国,两国在拍摄影片和举办电影周等多方面进行了合作。首先,从 1949 年到 1958 年间,在俄罗斯上演了 102 部中国影片。1949 年,东北电影制片厂配音译制了第一部俄罗斯影片《普通一兵》,自第二年起译制片逐渐增加。1950 年中俄合拍了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1957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合拍了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风从东方来》,该片讲述了中俄青年牢固的友谊。此外,双方还常常举办各种大型活動,如:在1956 年,两国相互举办了电影周。在1958 年,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庆祝活动,放映了一周中国的电影。其次,20 世纪 60 年代中俄关系急剧恶化,两国电影方面的交往也趋于停滞。为了了解俄罗斯影片生产情况及政治需要,中国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如通过朝鲜和罗马尼亚等国,购进了一些“供批判用”的俄罗斯影片,如《第四十一》《雁南飞》和《一个人的遭遇》等。

21世纪以来,中俄影视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13年9月,中方在俄罗斯共举办电影展映9次,累计展映影片81部;从2005年至2013年8月,俄方在华举办8次电影展映,累计展映影片65部。两国电影交流的规模和层次也在不断扩大。2004年9月24日,哈尔滨市政府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俄“阿穆尔之秋电影周”;2005年两国联合举办了“中俄电影周”,除举办电影展、电影周外,中方积极鼓励支持其他形式的电影交流项目。2007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与俄罗斯文化电影署先后举办了五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购买了《安娜·卡列尼娜》《生死倒计时》《美国女儿》和《西伯利亚理发师》等16部俄罗斯影片版权,在电影频道播映,在广大中国电视观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电影节的推动下,中俄电影合作正朝着长线、多层次纵深发展,合拍电影就是最好的体现。2005年和2006年,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影视事业部投资拍摄的、中俄合作打造的20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两国观众见面,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6年,中俄电视合作论坛成功举行。2007年6月28至7月1日,第二届俄中电视合作论坛再次举办,中俄双方共有20余家电视机构代表发言,介绍本机构的概况,洽谈合作设想。随着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仅 2015-2016 年就引进了俄罗斯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夺命地铁》《烈火凌云》《他是龙》等影片。201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联合制作电影的协议,为两国在电影拍摄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迈上了新台阶。2019年1月25日上映的被称为“俄罗斯神剧”的俄优秀剧作《战斗民族养成记》正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拍摄的代表性作品。影片大量涉及了两国的文化元素、文化碰撞与文化交融,更好地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彼此了解,为两国架起文化传播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之间的信任,增进两国的友谊。2019年,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在中国上映。电影根据体育史上著名的传奇事件改编而成,其在改编手法、现代化的视听语言风格和体育电影的开拓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为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俄罗斯影片和电影理论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俄罗斯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电影题材基本模仿俄罗斯的革命斗争及历史题材,理念上继承了现实主义原则,把电影看成政治宣传的工具。整体上看,从 1949 年前后开始,俄罗斯电影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意识形态到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几乎是全部对应的仿效关系。在俄罗斯电影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得到俄罗斯同行认可,俄罗斯电影的传播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方向并受其影响,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和几代电影导演。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文化领域合作蓬勃开展,两国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在推动两国全方位合作发展、促进人民相互理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两国的文化合作正处在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签署了一系列文化合作计划、互办大型文化活动、成立了相关的文化研究中心。电影文化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俄語和汉语在两国的推广、应用与传播,两种古老优美的语言在两国广袤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两种古老文明相遇相融,联袂上演了一场中俄文明互鉴的盛宴。由此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建设,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面对中俄两国极具潜力的电影市场、坚定的友谊、合作的意愿,中国俄罗斯电影节将会为两国的文化合作注入更鲜活强大的力量,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艺术享受,促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精神沟通,进一步促进中俄友谊的不断发展。

中俄文化交流和电影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同行之间的业务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推动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俄有很多自己的优秀电影人和创作内容。电影是一种很好的承载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态,中俄两国深度合作,可以创作产生更多两国人民喜爱的电影,这不仅促进文化的交融和创作,更有利于两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空间拓展。文化交流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电影和电视是很好的载体和手段,那些有着正向价值观的文化和艺术一定可以在两国人民之间产生共鸣。

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和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电影合作日趋活跃,对宣传中国文化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两国人民加强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但整体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传播与接受效果上还远没达到预期效果。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中国电影节的推广和影响作用

在对方国家互办电影节,在传播和推广两国影视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电影节上展出的一些影片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但是一些影片也存在一些故事情节不符合实际、内容和逻辑方面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此,考虑到中俄两国人民在语言、信仰、习俗、价值观、审美等层面的差异,在电影节上一定要精选情节、内容和逻辑方面容易被外国观众理解和接受的优秀影片,继续发挥和加强电影节的传播力度,通过互办电影节这个窗口,让更多富有时代感、承载两国优秀文化价值观的影片“走出”国门,真正“走进”两国观众中去,以便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二)提高影视剧字幕的翻译质量和水平

不论中国电影翻译成俄语,还是俄罗斯电影翻译成汉语,观众们都普遍反映有的电影字幕翻译晦涩难懂。字幕翻译的问题妨碍了两国民众对对方影视剧的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很多影视剧的翻译是民间自发完成的,或者委托某个懂俄语的中国人翻译,或者几个学汉语的俄罗斯大学生自发组团翻译,因此往往造成字幕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差强人意。要避免语言差异带来的中国影视剧在俄罗斯的传播障碍,应加大对影视翻译的投入,全面提升影视剧的字幕和语言翻译水平,使影视剧能更加精准地向两国民众传播两国的文化。

电影作为一种广泛而普及的传播媒介,具有世界通用性。电影的表意符号具有一种相对简易的世界通用性,因而人们往往通过一个国家的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国家、民族或者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中国与俄罗斯山水相连,中俄友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而,电影在中俄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增进彼此相互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下,通过电影文化事业的对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更加充分、客观地了解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认识日益发展繁荣的中国,从而让中国以更加自信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一带一路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两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