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的文化况味

2019-11-14陈鲁民

小品文选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其乐融融赏月诗人

陈鲁民

中秋节是国人的重要节日,既庆团圆,又贺丰收,更值一年最佳气候,纪念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气息浓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赏月是重头戏。大约从魏晋时代起,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苹果、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到了宋代,赏月之俗达到高潮,不仅大小诗人纷纷写诗抒怀,普通居民也愉悦庆祝,《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而且,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拜月历史悠久。拜月由祭月而来,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渐渐取代了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拜月的规矩还挺复杂。场地要求倒还宽松,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举行。人员要求,主祭赞礼各一名,还有若干执事,其他人均为从祭。拜月前,参与人员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还要写出精短优美的祝文,向月亮读祝,以更好地表达诚敬。大约从清末起,拜月活动式微,为更轻松愉快的赏月所取代。

咏月最为热闹。中秋尤其是诗人的盛会,有人统计,除了饮酒,赏月是出现在古诗中最频繁的活动。其时,文人骚客无不诗兴大发,竞相吟咏,几乎没有哪个成名诗人会在咏月诗上缺课。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趣非凡;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质朴明快;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深意长;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愁绪万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浅旨远;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浪漫清新;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令人惆怅。真个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如今又逢中秋,月明如旧,金凤依然,但似乎与中秋相关的不少习俗都不大时兴了。拜月、祭月就不说了,早就为赏月所取代。可就是赏月,参与者也远少于昔日,几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殊为可惜。一些年轻人过中秋,宁可到酒吧里狂欢放歌,也不肯到外边看一眼“嫦娥玉兔”。城里的高楼大厦,水泥森林,遮天蔽日,想找个观月赏月的地方都有些为难。咏月之雅兴,更是早就被“雨打风吹去”,今人不仅诗兴大退,写诗水准也不敢恭维,就连得“大奖”的诗作都一再被人诟病,更不待说一般的涂抹之作。而少了赏月诗文,人们的赏月情趣也减色不少,离“诗意的栖居”就更遥远了。

欢庆中秋,赏月、咏月,可融合亲情,陶冶情操,可激发诗意,提高幸福指数,既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自信内容之一。愿大家积极参与,共襄雅事,其乐融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中国文化报》

猜你喜欢

其乐融融赏月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赏月
动物赏月
独自一个人赏月
其乐融融
小学低段多维度识字教学
月中人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