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9-11-14徐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VR技术博物馆

徐媛

摘 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大。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时,需要转换观念,创新做法,紧密结合馆藏资源及当地特色,充分发挥博物馆丰富资源的价值,满足公众终身学习的需求,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馆校合作;VR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安博物馆的时候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校”,凸出博物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也对全国的博物馆工作者发出号召,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方法,使博物馆更好地为文化传播服务。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博物馆需要在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及传承爱国主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博物馆良好的社会教育活动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也是现代博物馆运营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博物馆功能由传统的收集、研究文物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转变,各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观念和方法不断革新,整合利用博物馆资源,由传统宣教方式向合作体验式转变[1]。

1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第21届国际博物馆大会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博物馆功能的表述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览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教育功能放在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并作为其首要任务,同时“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览”等活动都是为教育功能服务。

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的同时又联系紧密。博物馆教育受众广泛,面向对象不受年龄因素影响,从孩童到老年人都可以在此接受教育,体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符合学习化的社会趋势[2]。博物馆种类繁多,故博物馆教育内容种类多,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科技发展都包含其中,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受教育者对知识的印象也更加直观具体。学校教育一般以课堂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知识富有组织性,博物馆教育则具有随意性。作为教育手段,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以传播文化知识为导向,两者可以进行互相补充,开展馆校合作,将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手段,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及学习兴趣[3]。

2 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做法

博物馆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非营利性机构,向大众开放,拥有大量物质及非物质文化资源。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中,需要高效整合自身资源,发挥资源价值,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2.1 构建社会教育部门,招募志愿者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高效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就需要转变博物馆管理部门观念,社会在持续发展,博物馆传统的讲解及文物展览方式无法充分满足公众终身学习的需求。博物馆要构建专门负责社会教育的部门,确定教育服务功能。首先要落实日常讲解及宣传工作,凸出其社会教育功能,还要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博物馆社会活动的开展效果,持续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在社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博物馆可以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身份介于普通观众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之间,起到推动博物馆健康发展,向公众传播文化信息及理念的作用。国外众多博物馆都有招募志愿者协助开展博物馆工作的传统做法,志愿者可以帮助场馆维持秩序、答复参观者問题,从而提高场馆的服务水平。

2.2 制定符合大众需求的社会教育开展形式

博物馆面向的对象广泛,各群体需求不同,故在制订教育方案时需要考虑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方案。

馆校合作,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可将学校历史教育与博物馆历史文物进行联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可将语文教育与馆藏文献进行结合,学生可以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国内各种近现代纪念馆可以与思想品德课上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与博物馆共同开发课程,开展博物馆进校园相关活动,学生可以便捷地接触到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博物馆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假期社会实践的工作机会。2016年成立的陕西博物馆教育联盟纳入了陕西各博物馆、高校及中小学,联盟在校园里组织开展优秀的历史文化活动,实现资源共建、优势共享,使博物馆教育与各学段、各地区的学校教育高效结合,共同进行文化信息的传承。博物馆与学校根据就近原则,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博物馆利用文化资源创新文博活动类型,如教师培训、研究基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等。通过各类趣味课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激情,拓宽学生视野。

博物馆与各社会团体进行合作,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博物馆。博物馆与各领域专家开展合作,举办种类丰富的讲座及文艺活动,提升大众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文史及科学素养,让博物馆更好地为社会教育服务。

2.3 结合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

各地博物馆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结合丰富的主题展览丰富群众的博物馆生活,提高民众的文化价值感。在展览内容方面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加深本地群众对所处地域文化的理解。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积累的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富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需要利用文物陈列,引导观众进一步了解文物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及相应的文化体系,这样可以真正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因此,为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需要紧密结合地域文化,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特别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好保护及宣教工作。

2.4 利用VR虚拟先进技术,增强观众体验感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使用VR技术,不仅有利于展现博物馆文物资源,更可以激发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

VR技术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创设立体化学习情境。比如VR技术可以根据声音辨识声音的来源,利用语音增强技术,可以避免场馆容纳量的限制造成的参观体验不佳的问题,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参观者第一时间收到高保真的语音信息。除此之外,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增强画面,根据参观者的需求投射不同的画面,这样学习者就可以突破地点限制,利用VR眼镜参观场馆中的藏品,且更加立体化。VR的感觉反馈也可以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感,体会与资源之间的交互。在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中,参观者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如手套)和藏品进行紧密接触,与文物进行互动,增强观众参观的沉浸感。最后,在参观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记录参观数据,用于优化展品陈列,灵活安排活动主题,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活动体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教育已成为博物馆首要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教资源来满足社会大众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针对博物馆工作开展形式进行探索。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紧密结合馆藏资源及地域特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进入博物馆,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更大的作用,使博物馆成为真正的“大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懿燚.城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6):210-211.

[2]马悦.分析探究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以张家川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4):220-222.

[3]果美侠.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发展新型合作伙伴关系[J].中国博物馆,2017(2):55-64.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VR技术博物馆
博物馆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