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2019-11-14吴小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保护城市建设

吴小瑜

摘 要:古老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具有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老式建筑,这些曾经普普通通的房屋,往往代表着过去一段时期的文化,或者拥有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甚至建筑物本身就有一个古老的故事,特别是承载着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生命的象征与城市过往的记忆。这些象征与记忆承载着过去的风俗人性和历史文化,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探讨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历史街区真实性的前提下,让原有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建筑毫不违合感地相互映照、相得益彰,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共赢。

关键词:城市建设;文化保护;“三坊七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快速推进,高楼建设、街道拓宽、旧城改造、拆迁,这是时下每一座城镇都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历史古迹遭受破坏,很多都是毁灭性的。这些历史古迹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如果保护、运用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城市文明继往开来地传承下去,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典型代表。

1 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简述

翻阅相关史料可知,“三坊七巷”起始建于晋朝,历经朝代更替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大,直至明清时期,“三坊七巷”到了鼎盛发展时期。今天说的福州的“三坊七巷”指的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由北向南顺序排列,“七巷”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有着浓郁的福州历史文化气息,是福州文化传承的缩影,历史上有超过70位名人在这里生活过,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街巷格局,有着唐宋坊巷格局的基础,还有著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美誉,同时也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其蕴含的独物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如福州独特的戏剧曲艺形式、民俗文化、传统商业、人文精神,组成并展现出“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2.1 城镇化给坊巷布局的造成破坏

“三坊七巷”的原来巷坊布局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遭到空前改变与破坏。

例如,杨桥巷和吉庇巷沿线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现在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适应了现代汽车往来穿梭,但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衣锦坊往北的一片区域由于旧城改造,原有老宅也被拆除,如果坐上直升机在福州上空转一圈,就会发现“三坊七巷”的古街区像被切割了一角。毗邻古街区旧址则建立起现代化大楼,严重地影响和改变了古朴的坊巷格局与整体面貌,破坏了文明古街中原有的古朴内涵。衣锦坊目前仅剩半坊,已拆了半坊,剩下的门拱、门楼也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了,原来平整且有着古色古香的坊巷石板路现在也被水泥路代替,加上路两边随意停放着电动车和生活杂物,在专业人士眼中那是一个心痛,却无法言表。黄巷则被新改建大型停车场,改变了原有的和谐布局。古宅的景观墙被严重破坏得千疮百孔,人到此处就会看到墙面多处剥落、粉刷层到处裸露的惨败之象。一些宅院的门牌被人涂改得乱七八糟,一些宅院的马头墙、门罩同样也是斑驳陆离,彩雕配饰外观色彩杂乱、残缺不全。巷道内电线杆林立,到处是乱拉的电线以及外墙随处可见的、杂乱无意的空调外机,再加上随意搭建的现代的红砖墙或者是灰色的水泥墙,在古朴的青砖白瓦的坊巷中伫立,让看的人有哭笑不得的感觉,谈不上空间布局之美,更别说体会坊巷空间之美了,泯然众人矣。

2.2 坊巷历史文物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2.2.1 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福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水相对充足,气候相对潮湿,而福州“三坊七巷”的古宅多为木质建筑,容易渗水造成腐朽而坍塌。同时,因为现在的原有居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没有把这些古老的建筑当成历史文物,导致很多老宅年久失修,加上木结构建筑易遭受虫蚁蛀咬、风吹雨淋,或雷火、其他火源焚烧,会造成一定程度客观损坏。这些自然因素会对文物保造成一定困难。

2.2.2 朝代更迭、社会变革中的人为因素

福州居民中有的有家传的代表着古代民间艺术及工匠高超技艺的颇具文物研究价值的古董字画、对门窗扇雕饰等,但后来因为一些因素影响,遭破坏损失殆尽,现在遗留下来的只有几张照片或变成让人凭空追思的遗迹。也因为原住宅结构和功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为了适应现代生活,人们把厢房改建为盥洗间,凿壁穿墙引入燃气和自来水管道来适应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等,虽然这是必须的,但这些活动却对古建筑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

2.3 房屋产权不明给保护带来巨大困难

由于过去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完善,目前“三坊七巷”许多房屋产权不明,这为当下有关部门在进保护改造时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街区内近半数为外来的租住户,对传统建筑缺少责任意识、保护意识,为了自己的需要对租住的房屋进行私自增修、搭建,对整体样貌造成较大影响与破坏。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宣传和执行工作落实不到位,居民缺少自觉保护意识,认为保护文物是政府的事情,居民更多的是关注改善其自身居住环境。在以上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古民居呈现快速衰败之象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2.4 历史是”三坊七巷”多次成为高级私人会所

由于上面交待的原因,人们对城镇建筑缺少保护意识,加上受享乐思想的影响,“三坊七巷”中一些住宅沦为有权有势的人娱乐消费的私家会所。

明代末期,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时设的大理寺衙门,清代林则徐次子林聪彝买下此院落后,对宅子重新进行了规划和扩建,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米,被后人称为“三坊七巷中最杰出的明清建筑”,经过政府修葺的林聪彝故居,在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却成为展示漆器与楠木的高级私人会所。

明朝兵部尚书林瀚的故居有一处成为“晋江会馆”,其传单上标有“顶级红酒窖,彰显奢华高贵”的字样。目前,文儒坊、吉庇巷的5个院落也成为红酒、咖啡、茶文化的时尚会所。全国重点保护古建筑成为了豪华会所,把经济利益最大化得开发出来了,而对民族城镇的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表现出后继乏力,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2.5 文化保护与经济利益的艰难博弈

清朝中期后,沿街多是书店及文化用品店,达20多家,多为经营笔墨纸砚、文物古玩、裱褙、红木家具雕刻、寿山石雕刻、花灯、制伞等店,堪称文化街。而今天的南后街,经有关部门统计,共有96家店铺,其中中式快餐小吃占1/3,工艺品展览拍卖店占1/2,私人会所4家,裱褙店2家,独此一家的有国医馆、邮局纪念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州“三坊七巷”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者出现断层,走在街上会发现具有福州本地文化特色的店铺几乎没有,过去南后街最出名的花灯店、纸伞店已无踪迹可循,取而代之的则是现代精品店铺。只有街巷小吃保留着老福州的韵味,如“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福记鼎边糊”。但现代化快餐连锁店也有经营,如星巴克咖啡、麦当劳等,这些与历史文化街巷格格不入的店铺,让游客品味传统文化时失去纯正的味道。

游客想要感受真正的传统文化,怀着认识福州、融入福州传统文化的心情,希望买到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或是品尝到当地名小吃,感知福州的传统文化,品味老福州的味道,从古人的智慧中体会令人观止的匠心智慧,叹服于那些古香古色的民间手艺中,叹服于那飘香四溢的特色小吃中。但是,那些蕴含着古典特色的民间手艺及小吃店却在逐渐消失。“三坊七巷”需要跟随时代进步,老福州本身的韵味也需要及时保护,不能消弥,城镇失去历史记忆就等于丢掉了过去,也就等于失去了历史文化传承。

3 做好”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对历史名城进行必要的保护,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是为了现在、未来而记住过去,同时也是为了城市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保证城市个性的延续。历史文化名城所承载的悠久的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发展旅游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想做好“三坊七巷”的保护,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有关职能部门针对福州”三坊七巷”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依照相关政策依法对“三坊七巷”进行保护和规划,复建或修复原有坊巷的布局,通過电视或网络的形式宣布需要明确保护与修复的范围,告知居民禁止性规定,设立相应的处罚条款。并委派有高等资质的单位对古建筑原貌进行还原或修复,切实落实国家职能部门的相关要求。对保护古建筑有功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居民的重视度与社会责任感,形成全民自觉去保护这一历史古建筑群的意识。

3.2 适度疏解居民,合理处理产权

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尽快完善产权,落实责任到户、到人,对文物价值较大的建筑,按相关条例尽可能让户主外置迁居他地,与户主拟定居住条约,协议产权所属,宣传引导户主自觉维护这些历史文物。对于“三坊七巷”内的租户,合同期满,不再续租,并严格规定在使用期间不能有所破坏,最后达到迁出所有外来人口。调整“三坊七巷”的产权归属政策,让居民认识到文物古迹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再逐步对已损坏的古宅进行修护。“三坊七巷”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事,还需要动员人民群众,让人人都意识到保护并维护“三坊七巷”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3.3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应该说城市是有生命的,有记忆传承的,对城市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是尊重历史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一代代人创造了它,却纷纷离去,而把记忆留在城镇,这些文化是当地文明发展的见证,有的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成为口口相传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镇最大的遗产和历史见证者就是现存的历史遗迹,特别是像“三坊七巷”这样成片的历史街区,更是世界难有第二的历史文化。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甚至地名、人名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所有这些构成了当地的经纬线,经线讲述的它的前世与今生,纬线则展示着它宽广而又深厚的阅历,经纬交织构成了“三坊七巷”独有个性,有了响亮的名片,展示在世人面前。“三坊七巷”如时间绘就的一轴画卷,让人扶往追昔,感念先人,启迪心灵,奋发向前。

“三坊七巷”的保护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关系着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好“三坊七巷”的保护工作,也为兄弟城镇发展提供最佳蓝本,同时让城市有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增强了竞争力和文化品位,对提高福州在全国各市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建铭,景秀艳.“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统筹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9(1):63-66.

[2]李加.基于社区利益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4):188-189.

[3]王炜,林志森,关瑞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及其优化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7(3):106-111.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文化保护城市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