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美论”角度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2019-11-14赵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三美论许渊冲

赵燕

摘  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且历久弥新的文明,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诗词翻译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其英译诗词进行赏析。

关键词:三美论;古诗词翻译;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2

1、中国古典诗词特点

英国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曾说,诗是编织得最好的绝妙好辞。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其诗学著作《诗论》中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1.1诗词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抒情达意。正如中国人在情感表露上含蓄一样,诗人在作诗时也一般将感情凝聚于艺术形象之中,如果脱离了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词的形象。

1.2诗词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

意境是一种美学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在诗词创作与赏析中有着重要地位。意象是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诗人往往通过创造某种意象来营造一种意境,在某种程度上,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意境的形式融入到诗词创作之中。

1.3中国古典诗词精练含蓄

中国的古典诗词,短小精悍,意味深远。诗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一般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而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一般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律诗一般五言八句或七言八句。就是在这有限的字数,短小的篇幅之中凝聚着诗人无尽的情感。

1.4中国古典诗词富于音乐美

由于中国诗词起源于歌曲,因此中国古典诗词富有音乐美。诗词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音美。历代诗人对汉语语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其在创作时达到音美。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它们的音乐美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2、诗词翻译的美学思想

翻译美学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翻译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文字不仅仅表达意思,还具有一种美学性质,在翻译诗词时,不仅要译出原诗的意义,还要考虑原诗的美学价值

2.1许渊冲简介

许渊冲,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不仅在翻译实践方面成就显著,而且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在《翻译的艺术》中提出“三美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具有指导性意义。

2.2诗词翻译的“三美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 2018)。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古诗翻译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许渊冲: 2006)。“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译诗词除了传达原诗词的内容之外,还要尽可能传达原诗词的形式和音韵。译诗词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许渊冲: 2006)。

3、“三美论”在诗词翻译中的再现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声声慢》)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an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许渊冲 译)

賞析:虽然译文比原文多了很多字,但多的这些词准确地表达了原词所要表达的意义,体现了原词的意美。原词押韵用的是“觅”、“戚”、“息”、“急”等字,译文用了it, fit; drift,  swift; quicken, thicken; drizzles, grizzles等,这就是为了传达原词的音美。原词叠字很多,但在译文中,只是根据内容重复使用了一些“I”、“what”、“so”、“cup”等词,在一定程度上也传达了原词的形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

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Long, long the way, Hard, hard the day.  My grief oerflows.  Who knows? Who knows?  (许渊冲 译)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离家出征时的忧伤,杨柳依依不舍,译成树流眼泪,而且眼泪用了单数,是具体名词的抽象用法。“雨雪霏霏”,译为雪大得压完了树枝,象征诗人战后回家时筋疲力尽,传达了原诗的意美。“行道迟迟”重复了“迟”字,译文中重复了long(长),看来和原文不形似,却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和音美。原诗有韵,译文中两行一韵,传达了原诗的音美。原诗每行四字,译文中每行四个音节,传达了原诗的形美。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许渊冲 译)

赏析:原诗中“落木萧萧”三个草字头,“长江滚滚”三个三点水,“萧萧”和“滚滚”又是叠字,具有形美和音美,且原诗中的“无边”和“不尽”对仗工整,译文中boundless和endless也相对;原诗中“萧萧”是叠字,译文也重复使用了shower, 并且和“萧”音似;原诗三个草头,译文中也使用了三个单词是“sh”的头韵。原诗中“滚滚”在译了其意思“rolls its waves”之后又加了“hour after hour”,可谓“三美”齐全。

(4)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

I hear osmanthus blooms fall unenjoyed;

When nignt comes, hill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The rising moon startles the birds to sing;

Their fitful twitters fill the dale with spring.  (许渊冲 译)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描绘出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两句,分为四行,每行都是都是五言三顿。译文中,第一行用听得见桂花落地的声音,来衬托人闲,虽然闲却无心欣赏。第二行与第一行联系起来,不但是山,就连人也闲得融入一片虚无缥缈之中,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译文中,每两句一韵,前两句押韵/d/,后两句押韵/??/,传达了原诗的音美;译文每行十个音節,原诗每行五字,再现了原诗的形美,可谓“三美”齐全。

(5)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绝句》)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row of white egrets fly into the blue sky.

From my window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hills are seen;

Beyond the door the east-bound ships at anchor lie. (许渊冲 译)

赏析:我们很容易看出,译文中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第一,译文中保留了原诗的意境,“两个黄鹂”翻译为“two golden orioles”、“一行白鹭”翻译为“a row of white egrets”、“翠柳”译为“willows green”、“青天”翻译为“blue sky”,再现了原诗的意思;第二,译文采用抑扬格六音步,以abab形式押尾韵,如译文中第一行“green”和第三行“seen”,第二行的“sky”和第四行的“lie”。最后,原诗是七言绝句,即全诗四行,每行7字,译文也是四行,每行十二个音节,再现了原诗的形美。

4、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含蓄隽永,意境丰富,将中国古典诗词译为英语,可以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欣赏到中国诗词的美,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尽管对于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不同的译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美学视角以许渊冲的“三美论”对英译诗词进行赏析。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译时可以更好地保存下来,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孙强. 从许渊冲“三美论”角度探究其对中国古典诗歌之英译[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2]许渊冲. 译笔生花[M]. 郑州: 文心出版社, 2005.

[3]许渊冲. 中英文对照唐诗三百首[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4]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5]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8.

[6]曾祥宏. “三美对等”视角下的古诗翻译——以许渊冲的古诗英译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 (11): 246-249.

猜你喜欢

三美论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摔得挺美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折桂令·客窗清明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英译研究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