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思家忧国之情,尽曲折变化之妙

2019-11-14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乡思心绪常人

【赏析】

葛溪在江西弋阳。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的休息所。这首诗写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通过描写夜宿驿站时的寂寞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家国之事的感怀。

首联以情布景,写诗人所见的室内外景物。“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旅之人客宿异乡,最易萌生思乡之情,人地两疏,唯有天上的明月可与家人千里相共。然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上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多么令人扫兴啊!“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发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安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难以释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辗轉反侧的苦状,也就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抒发乡思之愁。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病中的乡思旅愁自当倍于常时。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寂之感。“最觉风露早”五字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是梦醒后的感叹,而将无限惆怅之意,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颈联另出新意,写忧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诗人于壮怀激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卧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王安石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曾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此联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似直而曲,含蓄有味。

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等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蝉鸣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不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愤。

全诗以诗人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思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而出,因此具有曲折往复之致。

猜你喜欢

乡思心绪常人
说说我的爱吧……
诗歌二首
《孟子》名句节选
金错刀·冬日抒怀
乡思
存在与时间
打工心语
忆江南·客居怀思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常人化”,领导生活新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