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关,我们一起渡过

2019-11-14丁丽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丁丽娜

〔关键词〕危机事件;集体减压;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9-0029-04

【活动背景】

九年级学生桑桑在课间休息时,突然从教室门口径直走出,跨越走廊上的栏杆,从三楼跳下。幸好被二楼的树枝勾住了衣服,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冲,加上地面正好是一块草坪,没有造成生命危险。桑桑被及时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左脚骨折,背部脊椎骨两处错位,建议左脚进行一次手术,背部需要静躺休养。

由于当时正值课间,部分同学在廊道玩耍、聊天,目睹了桑桑跳樓的整个过程。事件的发生在校园内产生了极大影响,师生们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情绪上——震惊、悲伤、愧疚、自责、恐慌、无助、麻木等;认知上——不相信、困惑、对桑桑的不解、害怕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行为上——伤心哭泣、不知所措、无法静心学习、手脚发抖等。部分教师对学生工作充满了疑虑和恐慌,桑桑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更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学生,甚至有的不敢走进教室。

【活动理念】

危机事件集体减压(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也称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一种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

CISD是一种心理服务的方式,并不是正式的心理治疗,面对的大部分群体是正常人。严重事件是任何使人体验异常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可潜在影响人的正常心理功能。严重事件造成应激,是因为事故处理者的应对能力因该事件而受损。实践表明,CI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

本次危机事件集体减压团体心理辅导基于CISD的理念,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及参与者的创伤反应,同时借鉴了大量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相关经验,设计了一整套辅导流程,对师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活动目标】

1.交流危机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情绪及生理反应、内心想法及行为表现;

2.从分享中寻找心理支持,获得成长,帮助参与者消化心理创伤体验,恢复心理平衡及动力。

【活动时间】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活动时间100分钟。

【干预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

【协助者】

学校团委书记、心理健康教育B证持有者

【参与者】

桑桑所在班级全体师生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共同参与

心理教师:同学们,桑桑同学目前已脱离危险,正在医院静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在离中考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内,我们班发生这样的事件,在座的每个人会感到悲伤、恐慌甚至无助,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聚在一起,遵守团体辅导的约定——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一起表达自己的感受,彼此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渡过难关。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心理教师介绍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因、目的及活动规则,特别强调保密原则,以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

二、描述事件,真相大白

请全体师生描述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关于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个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个参加者都必须发言,最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真相大白。

设计意图:还原事件发生过程,澄清事实,增加师生心理冲击的现实感,避免谣言混淆视听。

三、描述应激,表达心情

询问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症状,有何不寻常的体验,具体可以从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行为等四个方面来描述。每个参加者都必须发言,活动协助者把大家的应激反应简要记录在黑板上(见表1)。

为协助参加者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教师特别设计了一个“句子完成”活动,请参加者在一张事先提供的白纸上写出:“我在     (时间),通过               (途径)得知桑桑同学跳楼的,当时的反应是               (身体上、情绪上、行为上的表现)。”参加者可以通过文字或绘画的方式,在已分好的九个方格中,呈现出此时此刻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及想要表达的心声。参加者在自由绘画联想环节中,随着对以往与桑桑共同生活、学习的回忆,淤积的情绪及想对桑桑表达的情感自然地呈现在画面中。有的学生在不自觉地流泪,有的学生已泣不成声。许多学生通过自由联想绘画、书写等方式,使自己的悲伤、震惊、惋惜、焦虑等处于被阻抑状态的情绪,进行了有效的宣泄。

设计意图:确定急性应激障碍的表现,宣泄淤积的不良情绪。

四、心理疏导,接受自我

面对参加者在自由绘画联想环节中所呈现出的各种情感反应,心理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人在遭遇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或突发事件之后可能出现的复杂情绪反应,包括冲击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心理教师:同学们,在得知桑桑跳楼后,大家出现了恐慌、震惊、难过等情绪反应及伤心哭泣、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做噩梦等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在这段时间内出现都是正常的,大家不必感到焦虑,因为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

参加者在接受了心理疏导之后,普遍表现出对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理解和接受,“原来我是正常的”成为很多同学的突然领悟,为在接下来的小组分享中更加坦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疏导,使参与者有正常化体验,缓解焦虑情绪,体现了及时心理疏导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五、小组分享,寻找支持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心理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八名学生,教师自成一组。引导小组学生进一步整理和分享个人感受与想法,寻找内在和外在资源。

心理教师引导:从昨天到今天,事件发生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你得到了哪些支持?

心理教师提示参与者可以从自身寻找力量,也可以从外部寻找资源。协助者把参与者的分享记录在白板上,表2是选取的部分记录。

當团体成员发现面对同学跳楼,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感受和情绪,要能够去探索、接纳、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开始站在桑桑的角度去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感受,学习彼此分担压力、彼此给予支持。交流过程中,大家共同发现,危机事件后,很多人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开始对事情有一个正向的积极的认识。同时,危机发生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无数人在牵挂着我们,关心爱护着我们,我们不是孤独无助的。这样一来,参与者的内在力量一下子强大起来。接着,心理教师在这个适当的时机,与参加者一起探讨了成长这个话题。

心理教师:通过大家的分享,我发现每一个人的内心越来越强大,这得益于我们自身内在力量的增强,也感谢身边人的关爱和支持。现在,我想请大家说说,这次事件让你学到了什么?

绝大部分成员谈了自己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知道了碰到困难和挫折可以怎么去寻找支持和帮助。在深入交流中,参加者意识到,面对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是跳楼,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会伤害到更多无辜。只有彼此帮助,相互关心,珍爱生命,守护健康,才能共渡难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安全、信任、尊重、开放、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至关重要。在情绪自然释放、情感自由表达、思想互动交流中,参与者找到了支撑自己的内在力量和外在支持,内心不断强大,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

六、表达祝福,共渡难关

首先请相关教师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及对学生们未来的期望。

心理教师:此刻,桑桑正躺在医院静养,昨天晚上去医院看她时,她说很想同学们,她不愿意看到亲爱的同学们因为她消沉意志、荒废学业,她更愿意看到你们热爱生活、快乐学习、认真备考的样子。接下来,每位同学将拿到一张粉色彩纸,请将你想要对桑桑同学说的话写在上面。

(在音乐声中,全体参与者撰写祝福)

完成后,愿意朗读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读出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之后所有成员把彩纸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放进一个精心准备的纸箱中,作为送给桑桑的一份特别礼物,次日送往医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及心声,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的情绪,还提供机会让所有参与者为正在医院治疗中的桑桑同学默默祝福。

七、教师赠言,结束活动

心理教师:老师们,同学们,在悲伤的时候,大家要记住,我们班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同学之间是朋友,是家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当我们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我们彼此鼓励、宽慰,一起共渡难关。

音乐奏起,齐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反思】

开展此次活动前,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心理辅导教师,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种活动的开展是第一次,前无先例,更是不可能试教的,但却不允许失败,更不允许带给教师和学生们负面的效果,这对干预教师是很大的考验。因此干预教师在活动预设、理论知识等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干预教师一定要注意,让第一个发言的教师或学生把握好情感和发言的尺度,要求真实,更要求合理的情感表达,不要过度悲伤。因为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受暗示性很强,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看到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

活动开展后,要注意对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成员进行晤谈,彼此交流,缓解干预人员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整个干预过程很复杂,要考虑的细节很多,但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在这样一个系统的危机事件集体减压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心中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宣泄。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感受到了身边人的支持和关爱,正因为有爱,内心才会强大,才有信心战胜困难,也因为有爱,相信今后会生活得更好。就像有些同学所说:“桑桑虽然在医院治疗,但是她一定希望我们乐观坚强,快乐地生活、认真地学习,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只要我们心在一起,我们一定会走出黑暗,喜迎光明。”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有一些遗憾。由于只有两节课时间,一些活动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所以可能个别学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我想,对于参与的学生和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其后续心理状态,如有需要,再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抚平心理的创伤。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慈溪,315300)

编辑/卫 虹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
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绘画疗法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参与 感悟 分享 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