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问题与对策

2019-11-14汪萌何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学习困难

汪萌 何灿

〔摘要〕本文从已有研究出发,分析学习困难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影响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的相关因素。最后,就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困难;社会交往;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9-0047-03

学习困难在各个学段普遍存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也有所发展,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特点,促进其个性及社会性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从已有的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出发,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关于学习困难的界定也有所差别。1962年,柯克(Kirk)最早提出了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指个体在一种或多种过程中表现出的落后、障碍或发展的延缓,这些过程涉及说话、语言、阅读、书写或社会交往技能等方面。”他所描述的学习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语言发展上的滞后。1994年,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指出:特指的學习障碍或学习困难是在听、说、读、写、推理等领域或数学获得能力获得方面出现失调而导致这些方面出现显著困难。我国学者钱在森在1965年给出的定义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学习困难的定义还未统一,但从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特征:总体智商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学习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困难,如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因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常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调节方面的障碍;排除其他障碍,以及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影响未接受正规教育而产生的学习方面的困难。

一、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

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出现的社会交往问题也常表现为这三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交往中的重要部分,在儿童早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困难家庭中,大部分研究都显示,学习困难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较远。汪翠兰、陶芳标和樊嘉禄[1]通过对学习困难青少年学生家庭因素的调查发现,学习困难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家庭氛围冷漠;父母对于孩子的问题往往采取忽视和消极的态度,同时对孩子缺乏真正的理解;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多为负面的情绪体验,家庭内部冲突大,矛盾多,成员之间支持不足。家庭内部关系的不和谐,也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的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情感联结。学生的学业成绩、日常表现都影响着教师的评价,师生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可能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或退缩性行为。张野和李其维[2]通过研究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联系更为疏远,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良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剧学习困难。

(三)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学校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认知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吴晓玮、葛明贵[3]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同伴交往存在显著关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容易成为同伴交往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教师的态度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同伴交往,此外,学习困难学生行为上冲动性、破坏性强,自卑的心理状态使其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因而他们的同伴交往表现出水平低、质量差的特点。

二、学习困难儿童社会交往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条件

朱楠、彭盼盼、邹荣[4]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经济支持既有利于儿童获得足够的康复与教育,也有利于父母焦虑的纾解,从而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起到积极作用,继而影响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2.家庭教养方式

已有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养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学习以及心理发展产生影响。汪翠兰等[1]对学习困难青少年学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明,不良的养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此外,学习困难儿童父母的不理解以及专制或放任的教养方式,使得家庭更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3.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与帮助,和谐一致的家庭气氛,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产生良好影响。陈羿君、陈翠、魏冰思、喻茜、韩霞[5]研究发现,和睦型家庭中的儿童社交恐惧、焦虑水平均低于争吵型和冷漠型家庭中的儿童。白春玉、陈容、张迪[6]对学习困难儿童家庭环境分析发现,家庭中良好的亲密度、知识性和组织性对儿童的学习成绩起正向作用,同时,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家庭气氛的和谐也有利于儿童良好心理行为的发展。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更容易产生积极正向的亲子关系。

(二)教师态度

教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态度既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对于同伴关系也有间接影响。大量研究证实,学业成绩与师生关系呈正相关。王晓辰、李清、高翔、郑日昌[7]对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受教师的喜欢,教师接纳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目前,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大都基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常常是忽视与挖苦,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少,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不公正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同学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看法。

(三)儿童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不足

认知方面的不足既影响了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社交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表情识别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理解他人所表露的情绪情感。在成败归因上,他们由于认知方面的不足,可能会进行错误的归因。张野等[2]研究指出,学业水平低的学生易将学业失败和人际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吴晓玮等[3]研究也指出,学习困难儿童在社会情境中错误理解社会性线索,做出不适当反应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普通儿童。此外,学习困难儿童在和教师的交往中,做出的非善意的意图判断比较多。

程黎、胡永涛、毛莉丽[8]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在自我概念方面表现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并表现出年级越高自我评价越低的趋势。学习困难儿童的自卑以及退缩等表现更明显,这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师生关系发展、同伴关系的建立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社交技能缺乏

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交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打招呼,不会回应以及接受他人的赞美。这些既影响了学习困难儿童的同伴交往,也导致他们在同龄人中社会地位较低。学习困难学生无论是交往的动机、同伴的数量、同伴的选择,还是同伴的来源、同伴间矛盾的解决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莫书亮、段蕾、金琼、孙葵、周宗奎[9]研究发现,社会交往技能能够显著预测决定友谊质量的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和交流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大都通过语言交流实现,学习困难儿童在语言交往技巧运用方面的不足,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而社交技能的缺乏更加激化了攻击行为的发生,攻击与同伴拒斥紧密相连,造成了学习困难儿童糟糕的同伴关系。

3.心理行为特点

相较于普通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在情绪上更容易焦虑、抑郁、过分敏感、孤独以及忧郁。陈羿君等[5]对学习困难儿童调查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焦虑处于中上水平。学习困难儿童在考试焦虑水平上的表现也高于普通学生。宿淑华、袁书华[10]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减少,但在亲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方面,不存在这种差异。其他研究也指出,学习困难学生常表现出退缩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自卑的心理状态使其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在社交以及其他方面更敏感、退缩,这些心理行为特点既影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师和同伴的看法以及态度,继而影响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教育建议

(一)发展民主教养方式,营造良好家庭气氛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家庭氛围、教育观念、家庭情感、价值取向等家庭心理社会环境对于儿童良好品格塑造、交际关系建立有重要影响。家庭核心氛围应该尽可能和谐,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与父母亲密关系的建立。父母对于儿童的期望值不应该脱离现实,给儿童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只有充分沟通与理解,才能提升儿童的自信,促进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专业水平

由于学习困难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差异,他们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同伴态度、教师态度与期望等的影响,因此,学校的良好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态度对于儿童的发展意义巨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师对于儿童的期望应该切合实际,了解他们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合学习困难儿童需要、契合其发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培养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沟通,促进其社会交往的健康发展。此外,学校应该与儿童家长密切联系,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与技能,完善家长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与教育理念。

(三)开展相关训练,促进同伴交往

学习困难儿童存在社会认知技能缺乏、社会成熟度不高、判断力不足、社交技能迁移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交往技能训练的相关课程,增加同伴交往机会,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组织相关游戏或户外活动,促进儿童与同伴良好关系的养成。同时,训练情境应该包含家庭环境,交往的对象既要有同伴和教师,也要有父母和其他社会成员。只有训练情境自然化、生活化,训练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汪翠兰,陶芳标,樊嘉禄.学习困难青少年学生的家庭因素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2009,38(2):217-219.

[2]张野,李其维.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4):785-788.

[3]吴晓玮,葛明贵.初中生社交归因学业成绩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83-1385.

[4]朱楠,彭盼盼,邹荣.特殊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对亲子关系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5(9):19-24.

[5]陈羿君,陈翠,魏冰思,喻茜,韩霞.学习困难儿童焦虑情绪与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7):853-857.

[6]白春玉,陈容,张迪.学习困难儿童家庭环境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19-4220.

[7]王晓辰,李清,高翔,郑日昌.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10):749-752,754.

[8]程黎,胡永涛,毛莉丽.10~12岁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高智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比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83-88.

[9]莫书亮,段蕾,金琼,孙葵,周宗奎.小学儿童的友谊质量:社会交往技能、心理理论和语言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3(2):353-356.

[10]宿淑华,袁书华.学习困难儿童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3):42-46.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石,435000)

编辑/张国宪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学习困难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浅析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及对策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