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脐部封包配合TDP照射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2019-11-14辛涛
辛 涛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高发疾病,在古代即有“十人九痔”之说。混合痔后期多需手术治疗,并且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后常出现尿潴留、肛门疼痛、排便困难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尤其是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且常作为混合痔术后首个并发症,及时处理术后尿潴留,对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术后的整个康复过程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药脐疗治疗尿潴留有一定疗效[1],我科胡强主任在传统中药脐疗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对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脐部封包配合TDP照射治疗,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2~6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1~6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2012年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混合痔诊断标准,并伴有2处及以上外痔;2)年龄 18~65 岁;3)首次手术且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切口≥2处者;4)患者自愿参加试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重要器官(心、肝、肾、脑和胃肠等)功能基本正常;6)排除术前有前列腺增生或其他泌尿系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切口不缝合,术后凡士林油沙条及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术前同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治疗作好心理准备。
1.3.1 治疗组术后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常规护理,并给予中药自拟通窍止痛散(冰片、麻黄、细辛、皂角刺、栀子等研细粉密封保存)50 g装入自制封包,以温水浸润后敷脐,然后用TDP治疗仪(重庆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型号ZH-13C)直接局部照射30~40 min。
1.3.2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患者有尿意时,让患者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帮助患者站立排尿等。
1.4 观察指标记录术后10 h内自行排尿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术后10 h仍未排尿(即尿潴留)发生的例数。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10 h内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10 h内尿潴留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2.5%,2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10 h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术后10 h自行排尿患者分别为38例、31例,于治疗组中随机去除7例患者,将剩余31例患者与对照组31例患者进行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术后自行排尿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5.66±0.47)h,对照组为(8.73±0.56)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自行排尿患者首次排尿量治疗组为(142.25±45.78)ml,对照组为(78.56±22.4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为(27.13±5.56)ml,对照组为(46.64±9.63)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自行排尿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量及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例,
2.3 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无异常反应发生。
3 讨论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是肛肠疾病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高达52%[2],若不及时处理,首先会导致患者局部胀痛难忍,反复用力排小便可诱发切口出血,影响术后愈合;其次尿潴留时间过长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逼尿肌损伤等。现代医学将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大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精神因素;2)疼痛刺激;3)局部敷料压迫;4)粪便嵌顿;5)麻醉影响;6)其他因素:如手术粗暴、过多地结扎直肠前壁黏膜、内痔注射致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尿道、年老体弱而膀胱收缩无力、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会阴部的感觉神经丰富而敏感,肛门口及尿道均受阴部体运动神经和副交感盆神经支配,当混合痔手术的创伤和疼痛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使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视丘下区、骸前神经Ⅱ、Ⅲ、Ⅳ发生兴奋,引起膀胱平滑肌(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兴奋而产生持续痉挛,亦可导致排尿困难[3~5]。西药治疗如新斯的明肌注等疗效多不理想,且常有不良反应发生,导尿术确切有效,但患者不易接受、痛苦较大且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中排出尿液困难、小便不利、仅有点滴出即为“癃”;虽有尿意但小便不通谓之“闭”。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膀胱, 多由气机逆乱、络脉受损而致膀胱气化不利,窍穴不通所致,治当行气通窍利水。中药脐部封包疗法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在肚脐(又名神阙穴)敷药的方法来预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又主神明,故名“神阙”。脐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人体阴阳气化之总枢,也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6]。现代医学也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胸、腹静脉相连通,并有动脉分支,血管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弥散而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同时,脐部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皮肤中以脐部神经敏感度最强,施治于脐部的药物,刺激神阙穴周围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采用自拟通窍止痛散敷脐预防术后尿潴留,方中用冰片苦辛微寒,走窜之力强,长于通窍,且能止痛,利于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海药本草》称其“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镇痛、抗炎、抗菌作用,而且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该作用与其影响角质层有关[7];麻黄辛温,能利水消肿,现代研究证明其有利尿、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其利尿作用机制与扩张肾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通过β受体松弛膀胱体部,通过α1受体收缩尿道近端有关;细辛辛温,有温阳止痛、通窍行水之功,《名医别录》载其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皂角刺辛温走窜,善散结通窍,《圣济总录》载其可治小便淋闭;栀子苦寒,清热利水,《药性论》称其能“利五淋,通小便”,整方寒热并用、有通窍止痛、化气行水之功。配合局部TDP照射,一方面可以改善脐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另一方面TDP照射脐部(神阙穴),有类似艾灸的效果,艾灸脐部(神阙穴)本身就对术后尿潴留有一定疗效[8],可以激发局部经气而通窍利水,且局部的温热效应有助于膀胱气化,更增通利小便之功。药物封包敷脐与TDP照射两者合用,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脐部封包配合TDP照射在预防术后尿潴留及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等其他并发症亦有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本疗法操作简便、无创,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