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8年十堰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9-11-14杨飞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喹诺酮埃希菌本院

赵 铮,杨飞翔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检验科,湖北十堰 442000)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感染最常见的一种肠杆菌科细菌,历年国家细菌耐药检测报告显示,其在临床标本分离数和分离率均处于第1位[1],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引起人类血流、泌尿道、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腔膜等部位感染[2-5]。近年来,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越来越显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碳青霉烯耐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出现,给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出极大挑战[6-7],因此,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现就本院2014-2018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4-2018年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购自中国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型号DL-96Ⅱ)进行细菌鉴定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试验,当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发生耐药时,以E-test法进行符合。所有统计数据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CR-ECO)判断标准为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MIC法和E-test法同时判断为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是指对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任一药物耐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QNR-ECO)判断标准为对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中任一种药物耐药。

1.2药敏试验与质控 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ATCC 35218、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质控菌,按照仪器说明进行质控。药敏试验操作及判断折点均执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8年标准。试验鉴定及MIC药敏板条购自于中国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E-test条购自美国OXOID公司。

1.3分析判断与统计学处理 药敏判定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8版标准,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判定折点参照头孢哌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折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

2 结 果

2.1标本分布情况 2014-2018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 483株,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其中男性组811例,女性组1 672例。见表1、2。

表1 2014-2018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标本种类分布[n(%)]

注:*表示包括胸腹水、脑脊液、骨髓、胆汁、术腔引流液、关节腔液等无菌部位体液

表2 临床标本分离出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

续表2 临床标本分离出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

2.2临床标本分离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及耐药变迁分析 将2 483株大肠埃希菌分为产ESBL组和非产ESBL组,结果显示,ESBL组相对于非产ESBL组,其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组,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敏感性差别较小。回顾性分析2 483株大肠埃希菌的历年耐药性变迁发现,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硝基呋喃类药物耐药率历年变化较小,耐药率较低。见表3、4。

表3 2014-2018临床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表4 2014-2018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变迁情况分析(%)

续表4 2014-2018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变迁情况分析(%)

注:-表示此项无数据

2.32014-2018年本院CR-ECO、QNR-ECO、三代头孢耐药-大肠埃希菌(三代头孢耐药-ECO)重点监测指标趋势图 本院2014-2018年的临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出CR-ECO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017-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耐药检出率较低(<1.0%)。2014-2018年,三代头孢耐药-ECO检出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整体耐药性在50.0%左右,2015-2018年QNR-ECO检出率整体有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CR-ECO、QNR-ECO、三代头孢耐药-ECO重点监测指标历年变化图

3 讨 论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分离数最多的一种肠杆菌科细菌[1,8],2014-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监测报告中显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检出数连续4年排名第1,其常见于泌尿道感染和血流感染,还可见于胆道感染、肺炎、腹腔感染、创面感染等[2-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8年临床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中段尿标本(62.1%)、痰液(14.8%)、血液(12.4%),说明在十堰地区大肠埃希菌主要以泌尿道感染为主,其次,还可通过侵入肺部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或通过侵入血液引起人类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这与沈继录等[9]、李珍等[10]、赵珂等[11]报道结果一致。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本院历年大肠埃希菌监测报告及耐药性变迁来经验性用药,提高用药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分离株的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肾病内科(16.5%)、泌尿外科(11.0%)、老年病科(10.2%)及内分泌科(8.5%),这与李海英等[12]报道的宝鸡市2014-2016年大肠埃希菌科室分布情况一致,这主要与这些科室收治患者的疾病分布有关,这些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风险因子包括膀胱癌占位、前列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等。

2014-2018年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组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低于非产ESBL组,2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仅泌尿道感染适用)敏感性超过80.0%,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选择。总体来看,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性较低(<50.0%),不宜作为经验性用药的候选药物,临床医生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选择性用药。

近5年本院细菌重点监测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标本CR-ECO分离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整体耐药水平较低(<1.0%),低于2014-2017年CARSS监测报告同期全国及湖北省平均水平。2014-2018年,本院检出CR-ECO共11株,占总检出大肠埃希菌的0.4%,检出率较低。由于CR-ECO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毒力基因如CTX、KPC、NDM基因等多种毒力因子[13-15],导致其致病性较强,容易通过院内感染而传播。因此,临床及管理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应急措施,防范其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

近5年,本院三代头孢耐药-ECO及QNR-ECO检出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整体耐药性均稳定在50.0%左右,低于CARSS同期全国及湖北省平均水平,总体变化趋势与CARSS趋势一致。本院QNR-ECO检出率近4年来持续下降,但仍然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53.0%),这与沈继录等[9]在研究中国19家发达地区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耐药的研究一致,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在60.0%左右,这可能是因为三甲教学综合性医院收治病人主要为疑难转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较长,转院前或住院期间已经使用较多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同时由于侵入性操作、放化疗、机械性通气等因素都会增加其院内感染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风险。

本院重点监测指标CR-ECO、QNR-ECO、三代头孢耐药-ECO检出率均低于全国及湖北省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本院近年来积极落实国家特殊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使用限制级别药物管理、及时送检微生物标本、明确病原菌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有关。本研究中由于累积CR-ECO菌株数量较少,无法对其在分子水平进行耐药性分析。下一步,将继续保存CR-ECO菌株,再对其耐药性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综上,本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泌尿内外科、老年科、内分泌科,其标本分布主要在中段尿、痰液、血液,主要引起人类泌尿道、下呼吸道、血流感染。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耐药情况较高(>50.0%),不宜作为经验性用药选择,容易因为细菌耐药而造成临床用药不佳,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对头孢及酶抑制剂联合药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及硝基呋喃类(仅对尿道感染)药物较为敏感(>85.0%),可为临床经验性用药的候选药物。

4 结 论

随着CR-ECO的出现和不断增加,QNR-ECO、三代头孢耐药-ECO的居高不下,提醒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控用药适应证,明确病原学诊断后及时降阶梯治疗,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细菌耐药监测,注重手卫生、消毒、隔离等环节,较少耐药株的出现及传播,控制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喹诺酮埃希菌本院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