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9-11-14廖梅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7期
关键词:手术室心血管护理人员

廖梅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老年心血管疾病具体指的是患者的心脏形态表现和生理结构出现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发生病理学改变,从而导致出现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情况下会呈现渐进性的发展趋势,同时存在其他合并症的可能性较大,大多数患者的预后不是十分理想[1]。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其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承受的风险较大,对护理服务的水平要求较高;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扔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存在,对广大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影响。临床实践证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通常情况下很难使相关不安全因素彻底消除,手术过程中会存在较高的风险[2]。本文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不安全因素。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6例,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d,平均(2.4±0.7)d;年龄 62-76 岁,平均(66.3±4.9)岁;冠心病18例,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7例;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8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7d,平均(2.2±0.6)d;年龄 61-78 岁,平均(66.5±4.7)岁;冠心病17例,心律失常12例,心力衰竭9例;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13例,Ⅳ级6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将手术注意事项及配合的要点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其基础信息进行详细核对,准备手术操作过程中所需的所有用品,帮助患者取舒适安全体位;在手术操作进行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各项操作就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在手术操作结束前,对纱布、器械、缝针等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清点。

1.2.1 观察组 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实施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培训,使广大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得到显著性增强;定期对其实施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对操作业务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都能够在手术操作期间与医师进行密切的配合,从而保证规范无菌操作,提高工作责任心,完成护理记录,配合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与患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状态,使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得到显著性提升。

1.3 观察指标

(1)风险事件发生情况;(2)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3)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结束患者离开医院当天,对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不满意:<60 分,基本满意:<80 分且≥60 分,满意:≥80 分[3]。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 χ2检验,P<0.05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仅发生1例风险事件,少于对照组的6例,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 8 3 8手术操作时间(m i n)7 2.5 1±5.8 6 5 0.3 8±4.2 5 3 0.2 7 6<0.0 5治疗总时间(d)1 2.9 8±2.4 0 8.1 2±1.4 6 1 4.7 5 4<0.0 5

表2 两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能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的因素种类相对较多;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开放性手术,其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均会对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相关领域所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心血管患者在手术期间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掌握,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对于使该类患者的安全性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有相关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手术用品、医疗器械、手术操作等三个方面,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效率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对此,提高广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室不安全因素[5]。针对手术用品和医疗器械,要加大采供、质控、消毒、清洁等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合格;针对手术操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在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上岗工作。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干预,旨在使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认识程度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使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意识、工作责任心、行为意向得到显著性增强[6]。总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使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猜你喜欢

手术室心血管护理人员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