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黏土稻田轮作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关键技术
2019-11-14邹鑫戴华军朱正斌
邹鑫 戴华军 朱正斌
导读: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季绿肥。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培肥效果突出,亦可作为绿叶蔬菜产品,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的栽培管理与传统紫云英栽培技术不同,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黏土稻田轮作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的关键栽培技术。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豆科,别称红花草,可与土壤中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是我国南方稻区主要的冬季绿肥。利用紫云英轮作还田培肥效果突出,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研究表明,紫云英平均每1 hm2鲜草产量达37500~45000 kg,有机质丰富,翻耕入土可降低44%无机肥用量[1],同时每1 hm2可以固氮100 kg,减少214.13 kg氮肥用量(以尿素为例)。有的紫云英品种不仅可以作为绿肥还可当蔬菜用,兼顾效益,即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为了培肥养地,早已开始大力发展紫云英产业[2~4]。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开始试点推行轮作休耕制度,如苏州从2016年开始出台政策推行轮作休耕。然而由于苏南太湖稻区土壤为黏土,按传统的套种技术种植菜肥兼用型紫云英鲜草覆盖率往往较低,种植难度极大,因此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种植面积占全市轮作休耕面积的比例一直很小。为此,笔者连续多年开展关于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的种植试验,总结了苏南黏土地区稻田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的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稳产、口感好的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品种,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增加土壤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可种植江浙皖一带的中晚熟品种,如余江大叶种(余江大叶籽、余江种)、宁波大桥种(宁波种)、平湖大叶种、戈江种(戈江籽)、浙紫5号等。
2 浸种、催芽
播种前应选择晴天中午,摊晒种子1天左右,然后用清水浸种12 h左右,捞出稍摊晾后即可播种;亦可催芽至种子破胸后播种。
3 接种根瘤菌
新种紫云英的田块,土壤中缺乏根瘤菌,应购买紫云英专用根瘤菌粉进行接种。播种前将根瘤菌粉加少量水或米汤调成糊状,后在阴凉处将其与种子拌匀,使每粒种子都沾有菌剂,待种子晾干能撒开时,即可播种;也可在紫云英齐苗后拌细土直接撒施在田间。
4 播种
紫云英多在10月上中旬水稻田水放干后套播[5],但水稻收割机碾压田块及稻草覆盖田块,往往使菜肥兼用型紫云英覆盖率较低。建议在水稻收割后先进行秸秆处理(可用水稻秸秆打捆机清除全田水稻秸秆,也可将碎稻草旋耕入土),再播种菜肥兼用型紫云英,一般每1 hm2播种量为22.5~37.5 kg,适当提高播种量可以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若播期晚于12月初,应增加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的播种量以防止冻害和越冬苗不足[6]。
5 开“三沟”
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在生长期间既怕涝又怕旱。出苗时,浸水易造成烂芽缺苗;越冬时,多水或干旱均会导致根系生长甚至死亡;春季旺长时,积水会引发黄苗,使植株生长不良[7]。如遇严重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因此,在田间管理中,一定要开好横沟、纵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能排能灌。
6 病虫草害防治
菜肥兼用型紫云英主要有菌核病、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因其自身抗病虫能力较强,一般无需用药防治,若发现病虫害可适当用药,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对根瘤菌有影响的杀菌剂。
由于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前期生长较慢,可在春季天气回暖后,菜肥兼用型紫云英旺长前用药化除。一般于3月上旬每1 hm2施用5%唑啉·炔草酯乳油1.2 L对水450 L均匀喷雾防除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7 适时采收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是菜肥兼用型紫云英作为菜用的最佳采收期,全田采收期20天左右。适时采收的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口感脆嫩,与金花菜类似,且市场售价较高,经测算,每1 hm2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可食用部分约7500 kg,占总鲜草产量的15%左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小,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8 适时旋耕
应在菜肥兼用型紫云英盛花期及时旋耕入土,旋耕过早,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地上鲜草量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且地下根瘤生长不足,影响固氮量和有机质含量;旋耕过迟,菜肥兼用型紫云英茎叶老化,影响机械旋耕作业。4月中旬后,菜肥兼用型紫云英大部分已经开花,可食部分的口感逐渐变差,菜用价值逐渐降低,此时宜作绿肥;4月中下旬,全田80%紫云英开花,此时是旋耕翻入大田的最佳时间,待机械旋耕后应及时上大水沤制,加速菜肥兼用型紫云英茎叶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