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人”理念的幼儿绘本教学实践
——以大班绘本情感活动“大团团和小圆圆”为例

2019-11-14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团团圆圆绘本

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 秦 兰

“游戏人”是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乃是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游戏形态赋予社会生活以超越于生物本能的形式。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说“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去不断变化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将师幼双方视为“游戏人”,共同享受生命的情趣。现以大班绘本情感活动《大团团和小圆圆》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与思考。

一、确立“游戏人”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落实“游戏人”中,我园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选择最佳的切入口,确立绘本教学的目标定位。

1.基于“游戏人”专业理念,聚焦最优化教学视角

教师遵循幼儿发展的阶段规律,关注阅读素材选择,进行适宜性解读,选择最优化的切入方式,找寻绘本教学之“本”,以关怀幼儿生命成长的整体性。暖心系列绘本中的《大团团和小圆圆》,是关于友情和互助的故事,讲述俩好朋友在探险中由恐惧到勇敢与坚强的转变。是“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中发展语言”,还是更多的“关注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如何兼顾或取舍?教师解析绘本故事,发现其虽然语言简洁,情节简单,但友情的力量却格外感人,契合大班正在实施的“好朋友”主题,因此定位为绘本情感教学活动,着重引导幼儿启迪智慧,发现并感受爱。

2.指向“游戏人”发展需求,预设适宜性教学目标

儿童是“游戏的人”。绘本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自我感知、操作与体验,触及并引发幼儿内心的认同感,力求认知的碰撞与情感的相融。在此绘本情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画面内容,知道当遇到困难时应积极面对并解决,并将此作为活动重点;把体会角色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中友情的力量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情感上引导幼儿懂得关心朋友,萌发浓浓爱意;以此作为关注幼儿内心感受和内在体验为核心的适宜性目标。

二、基于“游戏人”学习方式的组织样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人”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灵活采用多样的组织方式,创设愉快、自由、平等、民主的游戏氛围,以游戏性的对话与体验实现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的组织样态。

1.尊重“游戏人”个性需求,实施多元学习方式

幼儿均有其自身的游戏冲动、需求与外在表现。教师应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灵活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调动思维,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绘本。因此,教师梳理了绘本中“大团团小圆圆过河”“小圆圆毛巾掉树洞”“大团团被困树洞”这三个情境,引发幼儿在分组讨论中换位体验,探究解决方法。在第三个情境中,教师运用预先安排的两个半圆形座位开展椅子游戏,前后相邻的幼儿用椅子作为树洞,面对面学说大团团和小圆圆的对话,把他们的心情以及给对方鼓励时的勇敢与坚定表现出来,突出活动中“游戏人”的学习方式。

2.关注“游戏人”主导意识,灵活把握弹性空间

教师关照幼儿在绘本游戏中的发展动态,感受游戏发展的魅力。在体验大团团和小圆圆心理变化的环节,教师预设了幼儿集体阅读分析,以此突出教学难点;在幼儿分组阅读三个情境之时,大部分幼儿饶有兴趣地打开教师用夹子夹住的预设集体阅读的部分,展开观察并议论,主动质疑大团团小圆圆“由哭到笑”的表情变化,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在弹性的空间中,幼儿发现了新的故事线索——“毛巾”与“手套”,展开了细致的观察和有逻辑的联想,不断思考、寻找、发现,体会着朋友身边物品的存在给予对方的力量;教师顺势而为,以对比分析,鼓励幼儿深刻感受,移情体验,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凸显“游戏人”双向主体的互动过程

学者彭富春曾说过:“正是游戏者之间的相互活动才使游戏者自身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教师必须追随幼儿的生活化经验,巧妙地将幼儿的生活世界融入绘本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走向经验的学习做积极准备,以“游戏人”精神去探索活动组织中双主体的互动过程。

1.关注“游戏人”生活经验,深化绘本体验内涵

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经历,才能更好挖掘绘本中蕴藏的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有效引导幼儿自主进入绘本情节,结合生活引发联想,激活幼儿内心的“情”,引发幼儿自发的“行”。为此,教师以“视频回忆经历、感恩并拥抱身边的朋友”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交流分享,使活动温馨而富有生活意义,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如“你有好朋友吗?你遇到过困难吗?好朋友是怎样帮助你的?你帮助过朋友吗?”回忆分享生活中与同伴游戏的场景,获得情感共鸣,以互动、对话、探究、游戏来拓展绘本活动生活化的内涵。

2.提升“游戏人”表现意蕴,优化绘本实施智慧

赫伊津哈指出:“正是乐趣这个成分构成了游戏的本质特征。”真正喜欢游戏,是教师作为“游戏人”应有的表现。只有当教师真正喜欢游戏时,才能全身心地融入游戏,真正参与到游戏之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放松与自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美好的友情世界里沉醉与滋养,认真倾听幼儿的话语,敏锐抓住关键点,及时作出回应,以求获得超越文本的感悟。如“大团团和小圆圆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遇到困难了,作为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即时追问,在积极的师幼对话中情理共融,友爱的力量在幼儿心中瞬间立体饱满,优化回应的策略与实效。

四、构建“游戏人”主体发展的积极评价

幼儿作为“游戏人”的存在,具有其独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师应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即时洞悉、敏锐反应、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引领幼儿对自我认知发展状态和与同伴交往的情绪情感,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判断。

1.开展“游戏人”学习发展的动态评价

幼儿作为“游戏人”,是游戏的主体。在充满自主、生成与体验的活动中,幼儿自然地表现与发展,外显为独特的语言表达、交往方式、情感表现。教师可通过语言回应、肢体动作暗示、鼓励同伴互评等实施动态评价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反应,形成“游戏人”自我成长的积极状态。如在教学开始环节中,一位幼儿表示他在家已阅读过此绘本,想脱口而出所有的情节,教师作出“嘘”的动作,以眼神和动作暗示他,和同伴一起发现新的秘密,此幼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同样收获了更深入的体验,体现了幼儿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与评价。

2.促进“游戏人”教育行为的有效反思

教师要坚持本真的自我,秉持“游戏人”的本性,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诗意栖居的“游戏人”,加强自我反思。此活动是教师在“游戏人”理念支撑下绘本教学的有效尝试,课后通过同事间的互评与自我追问,反思如下:既然是基于绘本的情感教学活动,绘本之“本”能否体现得更好;在活动中幼儿更多体验了发现细节交流的快乐,却缺乏静心感受文本的沉入;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否可以依托绘本本身的阅读,体现得更深刻。教师在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绘本在情感教学中的价值,给予幼儿生动的感受。

“儿童生活在游戏中”“人们在教育中游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游戏精神的落实与创新,与儿童一起真正融入游戏,使幼儿更好地拓展经验、丰富体验、促进其情感和精神生长,使教师的教育生活回归本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人”。

猜你喜欢

团团圆圆绘本
爱帮忙的圆圆
团团很忙
绘本
绘本
绘本
圆圆
圆圆和胖胖
团团好担心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谁把团团弄哭了